没文化真可怕,变态教育体制出来且不在生活工作中进行自我修正的多数是不正常的,传统文化在这帮人眼里就是异类,要么是极端化,统一划为迷信;要么是严重曲解,断章取义,扯大旗搞误导。这不,又有人拿道家文化进行包装,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他们自以为的“文化底蕴”,殊不知这在正常人眼里,仅仅是一场闹剧,可悲。
北京房山一景区荒诞说明:
一阴一阳谓之“道”玄女洞的“源”为阴,此“根”为阳,或谓“生命之根”阳化气,阴成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上三宝:日,月,星,地上三宝:水,火,风,人体三宝:精,气,神,细观此根,正如阳物壮盛,道教主张性,命双修,更注重先修性,后修命。
以上就是石刻内容,标点符号也是照着上面记录下来的,明眼人应该是清楚什么问题的,这里不赘述标点符号的问题了。
阴阳是道家提出的一种泛指,泛指事物的相对性,按照道德经的主旨,名可名,非恒名,阴阳也仅仅是一种名相,只是对事物相对性的总结罢了。可许多人硬是将阴阳无限期与男女挂钩,特别是肉食者,在他们眼里唯有性器官和男女之事才是阴阳最好的诠释。
“性命双修”确实是道家提出的,这是因为道家是最懂自我的,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古有十道九医之说,就是这个道理。“性”在道家的观点中,是指人的身体,需要通过锻炼,作息,饮食来调养。人类精神体的提高,依赖于身体。如果身体不好,大脑就不会好。大脑不好,所谓的学问文化,都是虚的。就相当于要运行一个最先进的软件,自己的电脑硬件也一定要升级一样;“命”则是指个人的修养,包括心态,思维,品德等形而上的特性,通过“命”与禽兽相区别。可见,这“性”与“命”并不是现代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社会的整体认知与古代人相比,在宏观方面是倒退的。“性”与“命”哪个重要呢?实际是同等重要的,说什么“性”比“命”重要那是无知,对道德经的精髓没有认知是没办法的。一个读书人成天只知道读书,而不锻炼身体,久而久之他的“性”就亏了,身体越来越虚弱,“文弱书生”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情况;一个武夫成天只知道练武,而不懂得去学习掌握拳经,谋略,交际等内容,他的“命”就很下,这辈子注定走不远,其武艺也难有精进。
“饱暖思淫欲”来形容当下再合适不过了,男男女女都把***当成福,是否真如此呢?从中医角度看,男女之事如果过度,则损肾水,肾经损伤之后就是其他脏器功能的失调。从过度这个角度看,也是不符合道家价值观的。再来看一下动物世界在繁殖期的表现吧!绝对只能用疯狂来形容。许多动物在繁殖期“亮相”过后就死去,特别是雄性动物。更多的动物在繁殖期过后元气大伤,需要很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从比例上说,动物因繁殖期狂热而造成的伤害和死亡事件,是一生中比例最高的。连最机敏的动物,在繁殖期的时候也会愚蠢到可以轻易捕获。人也一样,因男女关系而造成的死亡和伤害事件,自古以来就高居各类犯罪事件的榜首。所以,对于性的力量,是需要刺激,夸耀还是警惕呢? 为了防止生物的自我伤害超过界限,自然界很科学地安排了发情期,只有短暂的时间让动物们自我迷醉,否则整个种族都会绝灭。而且,如果在自然条件不好,食物不足的情况下,还会自动地推迟甚至取消发情期。可惜人这种动物的发情期几乎是全年,特别是男性,几乎每日每时都可以发情,不忌寒暑,不碍昼夜。仔细一思考,就发现人类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有理性,简直连动物都不如。我们把生命最宝贵的能量当成一种游戏和一种玩具,以为是上帝的礼物,把它很无聊很可笑地消耗掉,这种行为没有创造新的生命,也不需要创造新的生命,结果当然就是无谓的消耗,而且是让你的生命能量自毁的消耗。
当真道家设法提升生命能量修“性”的时候,一般人的做法是反过来,歪曲道家把精神和智慧能量消耗和转化为生命能量,再把生命能量消耗和转化为性能量,再把这种性能量轻易地浪费掉。所以一些纵欲过度的人,精神都不佳,经常两眼没有神采,这种人当然谈不上有智慧。再则就是这种人身体是空的,体质很虚,很容易生病。主要是神散这一点的话就会导致很大的问题。
道家不是完美,但相对实用,到底何为阴阳,性命双修指什么?各位应该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