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纯种”汉族人吗?

[复制链接] 0
收藏
19
回复
7863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0-6-24 12:2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总人口数约为13亿。根据统计,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但是,汉族人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为什么要叫汉族人?

这得从4000多年前讲起:在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现今陕西省的地方,后来向东迁徙,最后定居在今河北涿鹿一带的山弯里,过着游牧生活。炎帝部落在今陕西省渭河流域至黄河中游一带活动。蚩尤部落又称为“九黎族”,居住在中国东部今山东、河南一带。这三个部落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曾在今河北北部一带,发生过数次大的战争。

    炎帝部落从渭河流域进入黄河中游以后,与蚩尤部落发生了长期的冲突。炎帝被蚩尤打败以后,逃到了河北涿鹿,投靠黄帝部落。后来,这两个部落联合起来,与蚩尤在涿鹿大战一场,蚩尤战败,被黄帝部落杀死,黄帝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史书上有名的“涿(zhuō)鹿(lù)之战”。

    黄帝对蚩尤部落成员采取安抚政策,留在北方的蚩尤部落成员就加入了炎黄部落。其他部落听说蚩尤已死,对黄帝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家共同拥戴他为天子,黄帝就在涿鹿(今河北)建都。

打败蚩(chī)尤(yóu)以后,炎帝部落要争做霸主,与黄帝部落又发生了大冲突。炎帝和黄帝这两个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怀来一带)又大战一场,结果炎帝被打败,归服了黄帝部落。后来,他们的后裔就从河北一带向南发展,进入黄河流域,定居中原,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繁衍,互相融合,共同组成了中国中原地区的远古居民,奠定了后来华夏族的历史基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黄帝部落的力量比较强大,文化也比较高,原始社会劳动人民的许多发明创造都记在黄帝的名下,黄帝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以后这一部族逐渐发展,居住在中原地区原来不同祖先的居民,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子孙。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以后,这些居民自称为华夏族。

 秦灭六国,华夏族与楚人相融合,秦始皇将大量华夏族楚族移民到河套(指黄河从宁夏横城到陕西俯谷的一段。过去也指黄河这一段围着的地区;现在则是黄河的这一段和贺兰山、狼山、大青山之间的地区),所以后来的匈奴、西部鲜卑的国民中都很多华夏族血缘者。西汉时期,一个以华夏族为基础的新民族(汉族)产生了。汉代汉族是由华夏族与东夷族、楚族融合而成的,也有部分羌(qiāng)族的血液。但是那时候人们并不是称自己为汉族人仍旧称为华夏人,直到强盛的汉朝帝国为反击匈奴入侵,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惨烈的战争,强悍的汉军铁骑大规模追击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数千里,甚至翻越了葱岭,使当时非常强大的匈奴屡次遭受重大打击,最后灰飞烟灭,极少数残余远遁欧洲,致使“漠南无王廷”当时各国震动,谈汉色变。由于空前强大的汉军在西域,中亚各地演绎了一百多年不败的神话,使汉军,汉人威名远播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强大的汉帝国用铁和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使其子民在异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声说“我是汉人!!!”。从此以后,无论中原华夏后裔怎么改朝换代,人们都称其子民为汉人。后世的汉族人也就把黄帝尊称为自己的祖先,自称是“炎黄子孙”。

民国时期,汉族这一称谓被正式确定。

既然这样,那真正的纯种汉族人他们最早生活在哪里?

现在中国是否存在纯种汉族人?

纯种汉族人有那些特点?

中国人一般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但根据研究,黄帝发源于今天的甘肃沁阳到天水一带,炎帝发源于陇东到陜西的黄土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实际上都不属于中原。在中国历史上,中原这个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也就是说,只有居住在这里的人才算是中原人,也就是比较纯粹的汉族人。现在,我们为了找到纯种汉族人,必须要知道纯种汉族人的特征,再这里我查到了八大特点:
1, 头发:直而质地较粗,横切面呈圆形。
2, 发色:黑。
3, 肤色:黄或黄褐。
4,眼形:杏仁眼,两眼分开较远,即常说的“凤眼”。眼脸较厚,具有蒙古褶(单眼皮)。
5, 眼色:黑褐色。
6, 鼻形:鼻根较低扁。
7, 脸形:颧(quán)骨较突,面形扁平。
8, 体毛:体毛和胡须较少。
四次要特点:
1, 体形:肩宽,躯干长,四肢较短。
2, 体高:平均在1.67米以上。

3, 牙齿:常有箕(jī)形门齿。
4,蒙古斑:即所谓的“胎记”,在婴特点。不仅可以追溯到殷商之际,而且可以至新石器时代,甚至一直到北京人的远古时期。但是,经过多方面寻找,发现中国再也找不到了纯种汉族人。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来,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即使曾经被确切定义为汉族地区的居民,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由于服兵役、逃避战乱、因罪流放等因素,汉族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人口迁出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开发历史久、人口压力大,灾害相对频繁,又是兵家必争之地的中原,在历次大战乱中均首当其冲,迫使居民不断迁移他乡。因此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方向就是从中原向周边扩散。在各个扩散运动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对中国的经济和人口地理影响最深的一支主流是向南。这个主流大体上由3个分支组成:西支从陕西指向四川,在是贵州、云南;中支由河南指向湖北、湖南,再推向广州、海南;东支由淮北指向江南,以及江西、福建,最后又渡海到台湾。根据研究,现在的客家人倒是很纯粹的继承了当时中原人的文化传统,比如他们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原人,但他们现在只能以少数族群的形式存在了。

 

   由此可见,其实汉族一开始就不存在是否纯种,他本身就是由好几个民族相互交往、同化、分化、混血、和融合等一系列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但当时的人们觉得个新民族可以继续发展下去,于是为了不与其他的民族混淆,便给这个新民族起了一个名字——汉族。现在我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彼此还有着广泛的交往,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互相发生影响。同时,各少数民族又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我国各族人民交织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组成了举世属目的矗立在东方的巨人-----中华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汉族生活在东部地区、城市。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山区,又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山区的经济发展相对东部地区、城市来说要缓慢一些,贫困面和贫困程度也都相对较大、教严重。今天我们不能以为我们是汉族是一个大民族而瞧不起其他民族,而是应该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去促进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使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人民也能和我们汉族人民一样过上文明、科学、现代化的幸福生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2:29:53 | 只看该作者
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的区别

从外观上,能很明显的分辨出两者的区别。 北方汉族种族上属于远东人种,南方汉族属于南亚人种与远 东人种的过度种族。 但从一个更大的角度讲,东亚各民族,都属于蒙古利亚人种 ,既黄种人。亚洲的黄种人,可以大致的分为北方蒙古利亚 人种和南亚蒙古利亚人种两种。而这里所说的远东人种,实际上是两者的混血人种。 但远东人种也具有一定的独有特点。如身材比两者都高,颧骨靠近眼睛,肱骨粗壮,头发最粗,最直,最硬等等。
具体的讲,北方汉族具有以下特点:
1 身材高大,华北,西北,东北人普遍比南方人高6—10cm 是东亚身高最高种族,也是除巴塔哥尼亚印第安人外,最高 的黄种人。
2 皮下脂肪厚,这与气候寒冷有关。
3 肤色较浅。
4 鼻骨高,鼻翼不发达,鼻指数小。
5 颧骨位置靠近眼眶。
6 眼裂小,既小眼睛。且多单凤眼,既单眼皮多。
7 内眼角低,外眼角高,既眼睛向上倾斜。
8 眼角内侧有蒙古褶,既内侧上眼皮在眼角处向下遮盖泪腺, 而形成的褶。
9面骨宽。
10 第二期被毛(性毛)比南方人少,这是与我们的一贯印象不 同的。
11 头指数小,所谓头指数,既头骨的左右宽占前后长的比例。 北方人头指数794,属于中头型,与北亚和蒙古草原上各族 相似。南方人头指数80以上,与朝鲜81,日本84相似,属于 短头型。
12 唇薄。
13 骨骼轮廓模糊。

相应的,南方人具有以下特征:
1 身材较矮。
2 皮下脂肪薄。
3 肤色深。
4 鼻骨低,鼻翼发达,鼻指数大。
5 颧骨低。
6 眼裂大,既大眼睛,且多双眼皮。
7 内外眼角在同一水平线上。
8 只有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和少部分人有蒙古褶。
9 面骨窄。
10 性毛比北方人发达。
11 头指数大。
12 唇薄。
13 骨骼轮廓清晰。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总体上有此趋势。何况还有“北人而南 相,客籍者”,当然不在此列。 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巨大差异,不仅与气候有关,还与汉族的 历史发展有关。
六千年前,中国的大地上,人种与现在差别较大。
1 在今天的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北部,生活着讲汉语的部落, 种族上接近远东人种。
2 河套地区和蒙古草原西部居住着讲突厥语的民族,人种上属 于北亚人种,他们创造了鄂尔多斯文化。
3 蒙古草原东部和辽河流域居住着讲蒙古语的民族,人种上也 接近远东人种,他们创造了夏家店文化。
4 东北地区居住着讲通古斯语(满语)的民族,人种上也接近 远东人种,他们创造了红山文化。
5 青海等地居住讲藏缅语的各族,人种上与汉语部落最接近。
6 黄河中游生活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文化上非常先进,语言上 属于汉藏语系,并且更接近汉语。但种族上却或多或少的具 有南亚人种的特点。
7 黄河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下游居住着马来人,种族上是南 亚人种。
8 汉江流域居住着讲泰语的民族,人种上是南亚人种。
9 广阔的南方居住着南亚人种,他们的语言除南亚语系的柬埔 寨语河和孟语外,几乎都没流传下来。
10 蒙古草原北部,贝加尔湖南岸生活着北亚人种,他们的语言 除古亚西亚语系的勘察加语,都没流传下来。
11 以上各地的居民都是黄种人,而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居住着 讲原始利雅安语的白种人,具体的讲,属于北欧人种波罗的海类型。
从那时起,讲汉语的各部开始向西,东,南各地迁徙。除向 西的一支被同化外,到距今两千年前,讲汉语的民族已经遍 布黄河流域。他们种族上是远东人种。而原来的部落,多迁 徙到南方。于是形成了北方远东人种,南方南亚人种的局面 。汉族在这一时期,被秦帝国统一。从此后的上千年中,汉 族不断南迁,形成了南方人是远东人种与南亚人种的过度人 种的特点。而北方汉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由于同化了大 量的异族所至。但种族上任属远东人种。 汉族这一历史被汉族的血型分布诚实的记录了下来。在20多 种血型划分方法中,从MN血型系统来看,北方是M型,南 方是N型。从ABO系统来看,比较混杂,尤其是城市。但由 于该系统大家比较熟悉,就以此分析吧。从大范围讲,长江 以北各地A型血为多,大概传统汉族的大部分人血型既是如 此吧。长江以南B型血占多数,主要是汉化的南方各族因素 。而南方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省,O型血比 例则最高,而这几省也最俱南亚人种特点。在北方,也不是 A型血一统天下,在长城两侧,O型血和B型血的比例非常高 。而且具有越往东,B型血越多。而延长城向西,则B型血 比例逐渐减少,O型血比例逐渐增多。这是北方各族大量汉 化的结果。据说,民族学家已经找到达斡尔族是契丹人后代 的证据,其中一个竟是和华北北部汉族血型相近。可见这种 同化的剧烈。
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的种族虽然不同,但共同点远多于不同 点。这里告诉你两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是铲型门齿, 既门齿断面呈‘['型;另一个是哺乳期长奶藓,又叫胎迹, 学名蒙古斑。这两个形状汉族中98%的人都有。当然,和汉 族相近的藏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中90—95%的 人也都有。毕竟我们都是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吗。
刘邦和李世民,两个世界闻名的汉族人。我们可以以此为例 进行说明,刘邦是典型的江淮人,但他更接近今天的西南, 江浙一带的汉族人。李世民这个有3/4鲜卑族血统的明君,种 族上是典型的远东人种,更象一个西北人。 不用说,如果你长的想他们的话,你可是典型的汉族人了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发表于 2010-6-24 12:59:45 | 只看该作者
  哦!是这样的,见识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3:01:13 | 只看该作者
汉族人种,没看过有关的书,因为这个话题会引发希特勒的人种优劣论,引发社会问题,所以在全世界都是敏感话题。

  我自己认为如下:

  汉族人种首先要搞清哪一部分最正统,应该是炎黄后裔。但是以后的世系不可靠,也不详细。

  炎黄两大部族合并以前,血统应该也差别不大,合并以后,更加速混血。再以后的分支不清楚,总之比较清楚的是风鸣歧山的时代,主要是商、周,周灭商以后,分封到中原各地,姓氏变化很大,比如开始有人姓周、姓吕。这些中原人应该是正统的炎黄后裔。从姓氏上可以查到来源。

  中原人口以后有变化,比如匈奴归汉,姓刘,乌兹别克的人来华,姓史、安,有四大姓,其余两姓记不得了。这四大姓确实不是纯血统,姓史、安的请不要生气。

  炎黄后裔在体征上有明显不同,比如胸、腿上没汗毛。有的说有汗毛才是男子汉,其实这是血统问题。姓刘的,尤其是晋北、冀北姓刘的,许多人长相奇特,汗毛很明显,他们很以为骄傲。这正是匈奴后代。

  南方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本地血统,南方自古就有人类生存,自有祖先。以后炎黄后裔势力扩大,接受了汉人文化。虽然是汉族,但是归化的种族,与炎黄血统无关。体征上也很明显,凹眼,凸颊,最容易区分。南方人也不全是一个祖先,南方人中如何区分,我就不清楚了。

  我曾经说过,越人在勾践时代,还是食人族,但是落后的越却灭了文明的吴。三国时代还处在披发纹身跣足阶段,越与吴原来就不是一个人种。无论吴的祖先是不是炎黄,越肯定不是。这些本地人种在汉化的时候,会选一个汉姓,因此以后的姓氏就和血统越来越远。

  许多江南人可以看出来与中原人的长相不同,例如杨春霞、朱逢博、毛阿敏,从长相上看就不是炎黄血统。

  粤人的历史我不知道,恍惚觉得和越人是一族,因为至少到唐朝,两广被统称为百越,钱姓还在广州建立了南越国,很有名。柳宗元诗中说:共来百越文身地,尤自音书滞一乡,说明了柳州当时的情况。

  在我看来,粤人和越人体征上实在区别不大,都是凹目凸颊,祖先应该是相去不远。

  中原自称祖先洪洞县的人还有个特征很有名,就是脚的小趾不是一片指甲,而是一块怪骨。这也是中原人的特征。南方人是没有的。

  汉人经历过几次种族危机,最大的浩劫就是三国时代,全国人口锐减到500万人,曹操曾经描写过,行军几天见不到一个村庄,就和当今的西藏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族全姓氏灭绝了,通婚范围扩大,血统更杂。

  因此,类推上海人,从江北来的是炎黄子孙,越也就是浙江来的一定不是,吴来的是不是不一定,八成也不是。当然,广东的客家人是,这是肯定的。

  今天谈论这些,丝毫没有将某地人当异族看的意思,因为汉族本身就是混合体,炎黄子孙仅仅是指文化,而不是血统。大家都是炎黄文化的子孙。

签到天数: 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5#
发表于 2010-6-24 13:07:01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如此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3:07:38 | 只看该作者
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在炎黄子孙身上有三项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有的生理印记。 一是铲形门齿。上颌两颗中门齿的两边缘翻卷成棱,中间低凹,像一把铲子。我国绝大多数人是这种门齿,而白种人有这种门齿的只占8.4%,黑人只占11.6%。 二是青斑。新生婴儿的尾骶部或其他部位常有淡灰色或青灰色的斑块。我国新生婴儿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新生婴儿,几乎都有这种特征,一般一二岁时褪去。而白种人和黑种人的新生婴儿都没有这一特征。 三是内眦褶。在眼的内角处,由上眼睑微微下伸,遮掩泪阜而呈一小小皮褶,旧名“蒙古褶”。我国大部分人有这种褶,而外国人却无此褶。 人类学家判断,这三项印记,是由炎黄祖先遗传而来的,其中铲形门齿可追踪到旧石器时代的远祖。 炎黄子孙属黄种人,身材中等,肤色淡黄至棕黄,头发黑而直,眼睛深褐色,鼻子宽高中等,面部扁平,嘴唇不厚不薄,身上体毛稀少,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国人的容貌特征。但中国南北两地的人们,容貌特征还是有区别的,一般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北方人,一般眼裂开度较窄,位置呈上斜型的较多,即通常说的“丹凤眼”;蒙古褶发育显著,鼻型高而窄,嘴唇较薄,面形高而宽,头形短而宽,身材较高。长江以南的南方人,一般眼裂开度较大,外形显得圆而大;蒙古褶不明显,鼻型低而宽,嘴唇较厚,面形低而稍窄,头形略长而不宽,身材较矮。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3:21:48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民系,就是民族内部的分支。研究民系是在大同之中求小异。民系的划分,一般分析地域、方言、民俗、民性,以及该民系内部的集体认同感。汉族民系的概念,实际上是“广东制造”,广东文化北销之前,粤赣闽三省之外几乎不存在自然而成的“民系”意识。



南方各民系的形成,有一系列历史的原因。几千年来,由于受到游牧民族的压力,汉人不断南迁,一直到广东的海岸线。一批又一批新移民的到来,他们之间难免发生一些摩擦。老移民(广府人、潮汕人)一方面将新移民(客家人)阻挡在粤北山区,一方面从明代开始就坐上红头船,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西班牙人发现新大陆后,除了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很多美洲的农作物也传到中国,其中就有耐旱耐贫的番薯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饥荒。



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爆炸性整长,史无前例地突破1亿,19世纪中叶,达到惊人的4亿。南方各民系迫于生存的压力,不断发生冲突。争地、争水源,甚至有上万人规模的族群械斗。客家人形同堡垒的围屋,也大都是这一时期修筑的。有人估计,广东以及福建地区19世纪的“土客之争”可能造成了近100万人丧生。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闽南人的内部认同感基本就是在这一时期成型,不久,一些文化人开始对各民系的文化特征进行归纳整理,也就开启了民系研究的先河。

时至今日,广东的民系对立情绪似乎已相当淡漠,但不能说完全没有,毕竟那段历史并不遥远。现在值得一说的倒不是民系的对立,而是各民系内部强烈的族群认同感以及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许多潮汕人甚至声称他们是中国第57个民族。



广东之外的省份有没有民系之说?由于客家人是一个跨省的民系,相邻的江西、福建也牵扯进去,福建的闽南人是中国南方的四大民系之一。除了粤、闽、赣三省,其它地方的人口进入清代中期后都相对稳定,基本没有所谓民系的对立。


汉族有多少民系,一时很难说清。 很多人硬要学广东人划分民系,其理论未必有说服力。不过一直以来,人们有一种地域文化的印象,比如“山东大汉”、“湖北九头鸟”、“北方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等等。如果要归纳的话,应该地域为范围。但不是一省一系,比如安徽的淮南和淮北,这是两种差异非常之大的文化,江苏也有类似的情况。另一方面,东三省的汉族多半是20世纪上半叶的华北移民,他们也很难用省界来划分民系。



人们一谈到汉族民系,立马会想到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闽南人。因为只有这几个民系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和保护。其它地方的人们不过是在受了刺激之后起来回敬几句就完事了,他们很少把它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而在很多国家,小到一个村、一个镇都有人研究和保护这地方的文化。一个地方往往因其文化而深邃而有趣,中国号称是“文明古国”,但给人的印象却肤浅乏味得很。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0-6-25 01:02:59 | 只看该作者
9#
匿名  发表于 2010-6-25 02:25:29
[:2-1:]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
发表于 2010-6-25 06:22:31 | 只看该作者
[:2-1:]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