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兴宁部分地名来由pk兴宁方言

[复制链接] 0
收藏
4
回复
807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7-8-21 17:1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兴宁部分地名来由pk兴宁方言 </div>
<div>兴宁的人口2003年底为113.1万人,其中城镇14.61万人,是兴宁的城市中心人口地区,梅州市490.6万人,兴宁人口占梅州23.1%;兴宁市面积为2105平方公里,梅州15836平方公里,占梅州13.3%。以上数据是年鉴数据。) <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div>
<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nbsp;</div>
<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先开个头,兴宁是客家人口大县,人口120万,与五华相仿,可是面积只有五华3/5大小。 <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div>
<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nbsp;</div>
<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兴宁方言很有特点,早年的罗香林先生相关客家著作就有初步的涉及。暨南大学中文系的饶秉才教授也曾经描写过兴宁话。 <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div>
<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nbsp;</div>
<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兴宁人善于经营,商业发达。兴宁的医生,教师,食品都非常有名。素有"无兴不成市",以及"小南京"等美誉。近年来,兴宁人经营的天才,在广东政坛有很响亮的名声:黄华华省长、刘志庚市长(东莞市)都是大家所熟知的。</div>
<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nbsp;</div>
<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兴宁海外华侨不多,可是对广东的经营非常出色,在粤北,粤中乃至全省,都可以看到兴宁人勤恳忙碌的身影。我个人小时候,对兴宁的杂货笼,兴宁布有较深的印象。兴宁人是客家文化积极的传播者,兴宁方言口音有点特别,可是与周围的县份都能通话,与赣南,闽西的客家也大致可以交流。 <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div>
<p>这次调查机缘,是因为《汉语方言地图集》的课题,这次做面上初步调查,有1000个左右的调查项目(词汇/语音各一半,加上几十个句子)。 <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p>
<p>大坪口音兴宁话语音特点: <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p>
<p>1,最典型的是 十-熟 入=玉 金=弓,原来im/ ip变成了iung/iuk,客家话这样的不多。 2,芋影用....读 类似普通话的 r-声母 </p>
<p>3,ui韵在ts-条件下变成-i,最罪醉翠 <br />4,hi-变为sh-:响=赏 去=势,香=商 <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p>
<p><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5,初锄疏楚 读 o韵母 </p>
<p>6,听 为去声,*近南片口音 </p>
<p>7,en变为 ien 登灯跟曾 <br />8,am&gt;ang 三甘 </p>
<p>9,ap&gt;ak 鸭塔腊 </p>
<p>2,最典型的表达:adj+啊+死 比如:热啊死=热得要命 </p>
<p>兴宁话的有特点的词汇举例: </p>
<p>1,肚子饿:一般客家话叫做 肚饥,兴宁叫做 "肚泼拗"。</p>
<p>子尾,在兴宁、五华常常被嘲笑,编写了"涯个赖子同你个妹子在打交子....."故事来嘲笑。 <br />兴宁的石马等地就是这样的。<br />说di的也有,我的发音人偶尔也这样。据说在黄槐镇就是di。</p>
<p>其实本来就是"子"弱化的,在梅县就是 ei3,平远弱化为 rii,丰顺弱化为te/ne,兴宁五华是li(似乎与闽西的li不同,闽西的li是去声调的)。<br /></p>
<p>&nbsp;</p>
<p>&nbs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7:16:12 | 只看该作者
<div>永和 </div>
<div>明朝年间在上蓝排建圩,因居民多温、何2姓,故名温何圩。两姓二人常因圩名发起争执,后将圩迁今址,并改名永和,寓意两姓"永远和睦"之意。<br />刁坊 <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div>
<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600年前,此地有刁、高2姓居民开设有店铺和染坊,故名"刁高铺",后传为"刁岗铺"。高姓外迁后,人们将染坊称之为"刁坊",沿用至今。</div>
<div>新陂 </div>
<div>明朝时在境内围岭上西北的河道上用木桩、石块垒筑一座堵水陂,故名"新陂"。</div>
<div>&nbsp;叶塘 </div>
<div>旧时圩镇旁的宫门、李大、米祗待有几口大水塘,盛产莲藕,莲叶盖满塘面,故称"莲叶塘圩",简称为"叶塘"。 </div>
<div>龙田 </div>
<div>早期有戴、龙、田三姓在此定居,故名戴龙田。方言谐称"大龙田",简称"龙田"。 <br />合水 </div>
<div>因黄陂河、罗岗河汇合于此,故名"合水"。</div>
<div>大坪 </div>
<div>据史籍记载300多年前,集镇附近有1大草坪,为清朝屯兵操练的跑马场,因而得名"大坪"。 <br />罗浮 </div>
<div>唐宋时期称"鲤湖湾",元时改称"大腹湾"。相传南宋宰相文天祥与将领张元模率师勤王,兵败至此,张与当地肖姓女成婚,人丁渐旺。乡人谓张肖(谐音装硝)要箩,加上此地山形似浮着的箩,故称"箩浮",读音"罗浮"。明洪武四年(1372年)建立十三都司城,司址设于城内榕树下。</div>
<div>黄槐 </div>
<div>1978年从黄陂分出。因该地黄泥坪上植有大槐树,属黄陂管辖,故名"黄槐"。 </div>
<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 </span>&nbsp;<br />岗背 </div>
<div>1962年从黄陂分出,2004年12月又并入黄陂。黄陂为九龙岗(今岭祗岗)分成两段,因地处九龙岗以南,故称"岗背"。<br />&nbsp;<br />石马 </div>
<div>因境内有一褐色巨石,其形状似马,故称"石马"。 </div>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07-8-21 17:19:16 | 只看该作者
<div>径心 </div>
<div>因处梅城与兴城的中心部位,故称"径心"。<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div>
<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坜陂&nbsp;<span style="DISPLAY: none">&nbsp;</span>&nbsp;<br />1961年从坭陂分出,2004年12月并入坭陂。传说100多年前圩场附近有一条小溪(兴宁话中"溪"为"沥"),人们为了引水浇灌,在溪沥中筑一座水陂,故名"坜陂"。&nbsp;<span style="DISPLAY: none">&nbsp;</span>&nbsp;<br />坭陂 </div>
<div>数百年前因九子坑沥水流入宁江处,筑在一座泥陂,故名,后写为"坭陂"。&nbsp;<br />新圩 </div>
<div>1961年由水口、坭陂各划出部分地区成立。传说150年前境内没有圩场,群众到坭陂赴圩路远诸多不便,于是在河旁逐渐开设交易场所,故名"新圩"。 <br />水口 <br />因地处宁江与琴江交汇处,为梅江之始,故称"水口"。</div>
<div>福兴 </div>
<div>1961年从新陂分出,2004年(或更早)撤并入兴城。清朝年间,有秀才张仁为本地的"文昌帝庙"题了一副对联,上联首字"福",下联首字"兴",故据此取名福兴。 <br />坪洋 </div>
<div>1949年坪心里、韭菜坑2村成立农会时,因坪心里多杨姓,故命名为"坪杨农会",后改为"坪洋"。 </div>
<div>下堡</div>
<div>水口圩以下有3条小河谷,两岸聚居着几千人,形成3个寨,分别称作上、中、下三堡。1962年水口的中堡、下堡设立公社,因社址设于下堡,故称。&nbsp;&nbsp;<br />宋声 </div>
<div>1962年从水口分出,以驻地宋声命名。 </div>
<div>附录一:黄槐部分地名来由 </div>
<div>西埔据传黄槐西面路边原有几间卖尽可能货的小铺子,村人称该地为"西埔"或"西布"。&nbsp;<span style="DISPLAY: none">&nbsp;</span>&nbsp;<br />禾村禾村别名"三溪",由宝龙、黄槐、双下三条河汇合而得名。因三溪四周水田广阔,土质肥沃,为黄槐水稻高产区,故名禾村。 </div>
<div>黄溪又名黄沙溪,因村中小河多黄色沙子,故名。 </div>
<div>宝龙因盆地形状特长,像"龙",而地多煤、铁、钨、铜等矿产,故称"宝龙"。今分为宝丰、上宝龙(联新)、下宝龙(红光)三个村。</div>
<div>新村属深山区。海拔800米的嶂顶上(山名,实高海拔799米)耸立东北端,中间为稍低的狭长盆地。人们原认为是一块荒无人烟之地,故名"荒村",后进行开发,初步繁荣,改名"新村"。 <br />双下原名"双溪",意取自炉下径和双头无溪汇合的1个村。因其处在双头村下面,故更名"双下"。 </div>
<div>双龙原名"高松树下"、"双头"。因此地有"龙潭"而改名"双龙"。 </div>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7-8-21 18:51:5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7-8-21 21:50:04 | 只看该作者
:!:  :!:  :!:
:!:  :!:  :!:
尊敬的读者(作者):
   如果你的文章是“转帖”过来的尽量注明转载地址,好吗?
   谢谢合作。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