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虔功臣卢光稠

[复制链接] 0
收藏
2
回复
126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11-15 08:4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卢光稠(840—911),字茂唏,出生于虔州(今赣州)虔化县清音里(今宁都县麻田)卢氏望族,是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的领袖,是历史上一名治理开发赣南成绩卓著的功臣,也是赣南客家民系的早期杰出英雄人物。

    他一生在赣南的活动与功业,国史与府志、县志均有记载。《赣南卢氏族谱》则有较详明的阐述,说他生来丰姿奇特,博览典籍,雄才伟略。其时值黄巢起义,南方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在这样的形势推动下,卢光稠在里人谭全播拥戴支持下,也率众起义。先后于公元885年和902年攻占虔、韶二城保障一方平安。因此,他“以俊杰忠勇闻以朝,授以虔、韶二州刺史,而食禄天朝。下车之日,仁以牧民,礼以接士,恩以养老,百姓怀之。数年之间,风移俗易,物阜民安,学校兴、贤才众,田野辟,农桑稔,庶政举。朝廷嘉之,以为节度使。”唐亡后,光稠附梁太祖,任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进封忠惠广利王。

    大量的史料证明,卢光稠主政虔州时所创建的功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扩展虔州古城规模。他率起义军攻占虔州后,即着手强化防御,进行大规模扩城建设。将东晋时期南康郡守高琰创建的土城由1平方公里左右扩建到3平方公里左右。据《赣州府志》记载,“唐末卢光稠斥广其东西南三隅,凿地为隍三面阻水”,从西门开始至南门,南门至东门,挖了一条总长约3900米的护城河。这为以后宋虔州军孔宗瀚将土城修缮为砖石城打下基础,使这座宋城完好地延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08:45:23 | 只看该作者
在扩城的同时,卢光稠又将唐代的阳街、横街扩成为六街,即兴建了斜街、阴街、剑街和长街。还建造了拜将台、皇城、寿量寺。拜将台、寿量寺至今犹存。皇城尚遗存城东墙、南墙、西墙部分墙体和墙基;皇城内还有射箭坪唐宋遗址等。这些遗址遗迹,为赣州宋城总体结构提供了实物例证。赣州之所以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靠旧城区这个总体结构。这是高琰、卢光稠、孔宗瀚三人留下的功绩。

    推进经济文化发展。卢光稠统辖虔州后,不仅开创了田野辟、农桑稔、经济发展的好形势;也开拓了学校兴、贤才众、庶政举的新局面。

    此时,雩都金、南康锡、大庾铅锡、安远铁锡已相继开采。几个偏荒地区也先后由场改县,辖区内由唐设五县(赣县、雩都、虔化、南康、信丰)逐步增至十一县(增设了安远、大庾、上犹、瑞金、石城、龙南六县)。

    随着农业、手工业逐步发展,人口日增,街市拓宽,虔州的商业也日渐繁荣、蒸蒸日上。这种趋势持续到北宋时期,虔州古城成为一个空前繁荣的商业城市,成为一个区域性的贸易中心(当然也是政治、文化中心),赣南各地的木材、山货、土产、茶叶、瓷器、麻织品等,都在此集散,远销江浙等地以至海外。一跃而成为全国三十个名城之一。

    这个时期的教育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除官学即州学、县学和书院外,大量存在的是私塾即家塾”。学校兴的结果,使全社会风移俗易,“不论士人或农工,行节俱佳”,成为赣南客家人的本色和主流。据《赣州地区志》统计,虔州辖区唐代仅有进士3名,宋代以后共有507名(宋292名、元2名、明76名、清137名)。说明卢光稠大兴学校为后世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保障社会秩序稳定。他雄才伟略,因时应变,实施西交马楚、北联杨吴、修整城池、耕战结合,剪奸除暴、减收租税的正确策略、政策和措施,“以二州之象雄峙于淮南岭表两大之间”,在中国甚为混乱的年代,保持虔州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达三十三年(谭全播继卢光稠执政七年),使虔州客家民系子孙繁衍,瓜瓞绵绵,至今广泛分布海外,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极为难得的。(严恩萱卢其鹏 卢盛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12-1 15:3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