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王菲夫妇携女儿李嫣参加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婚礼,在机场被记者围堵拍照,因保护女儿李亚鹏大打出手,三名记者先后不同程度受伤。舆论一片哗然。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除了媒体文章中明显对记者偏袒外,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网友都对李亚鹏此举投出了赞同票。由于李亚鹏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不被记者拍到,因此在网友也大力予以支持。可以看出,以往咄咄逼人的记者,这次却表现得异常低调。我想网友一边倒的呼声也许是让这位被打记者迅速低头的关键原因。
同样,512大地震发生后,央视以及其他媒体的报道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记者特别是电视台的出镜记者自然也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央视的徐娜就是这次报道的“牺牲品”。由于在连线过程中徐娜语无伦次、思路混乱、加之缺乏人情味、现场感等等一经播出,即被网友们骂得狗血喷头,据说很快便被央视辞退。地震期间,大凡追着灾民问长问短,只要触及对方伤心的话题,网民们似乎无一例外地都对记者喊打起来。
只要喜欢上网,大家不难看出,被网友们口诛笔伐的记者们越来越多。这似乎和记者原来“无冕之王”的待遇越来越差。究其原因,其实首先我们应该从记者以及媒体自身查起。
毋庸置疑,每一位曾经或者已经选择新闻职业的人,起初都是非常爱新闻或者记者这个职业的。我也一样,最初当自己稿签上的名字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时,那种激动骄傲甚至不可一世的成就感几乎充斥了整个大脑。往往这个时候,记者们在批评别人虚荣心的同时,不断升华着、膨胀着自己的虚荣心。
不是吗?每当我们的文字或者图像被人指责或者谩骂时,记者们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抵挡。记得老前辈们就曾经说过,采访时掌握十分材料,成稿时,最多写上七分。为什么呢?原来那三分就是留着被采访对象找上门时对付用的。经常看报纸的人都知道,在一张规范的报纸上是很难看到报纸的道歉声明的。一般情况下,就算是报纸错了,就算是发生侵权行为时刊登了一个整版的内容,但输了官司需要刊登致歉声明时,往往是转弯抹角,恨不得在报纸上挖个窟窿把道歉的内容隐藏进去。
报纸如此,电视台就更不用说了。记得以前采访时,电视台的记者总会洋洋得意地说,很少有人到我们台里来找事,因为一般的观众看电视是没法留证据的云云。
媒体圈子里待时间长了,便逐渐会发现好多不被圈外人所熟知的潜规则。比如什么样的会议会拿到多少钱的红包,比如某个明星需要宣传自己的时候可以如此这般给他们制造一些绯闻,比如将一个企业的产品加到新闻里去写可以得到多少钱的好处费,比如牺牲一篇舆论监督性的稿件可以得到多钱等等。每个单位负责媒体宣传的部门似乎早已深谙这其中的“规矩”:中央媒体红包多钱,省级媒体多钱,市级媒体多钱,多大的事情多钱的红包……
离开媒体前,我耳边充斥着那个单位如何如何应付记者;离开媒体,我又开始应付记者。今天这个记者拿着稿件过来说,你们被投诉了,稿子要见报,你们看怎么办之类的“软命令”来威胁我,明天那个又过来说媒体搞活动支持一下云云,呵呵,应付不完的媒体记者。幸亏干记者时我干过什么亏心的事情,要不然我现在只能拿自己的良心玩命了。
昨天看到“什锦八宝饭”是胡锦涛和温家宝粉丝的统称。这确实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泱泱大国,网络的迅猛发展,我想不管是什么样的媒体,似乎都无法轻视网络受众带给这个社会的巨大动力。
随着社会越来越信息化,媒体自然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公众喜欢什么样的媒体?什么样的记者才能受到公众的支持?如何塑造公众心目中记者的形象?我想应该是所有媒体人以及广大网民共同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