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否给日本国一个“出路”?最近笔者就国之崛起正在进入第二个历史阶段也是最具决定性阶段连续发表了几篇拙见,包括此阶段的背景新特征,即由“反恐”局下之“静”崛起,向大国博弈中之“巧”崛起的转变,包括此阶段崛起需更加注意的格局胸怀、需亟待打造的“大之器”等,自本篇始,重点转向实现中国决定性崛起集成、定型、定效的战略对策构想。 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社会等等,皆有相应对策,千头万绪,笔者首先选择了中日关系,一个厚重而吃重的关系,一个经热而政僵的关系。
或许,敏感的读者从标题中念起来可能不甚习惯的一个字,已能预知本篇要义。
感知混合,问题现实。
中国对日本有“气”,后者似乎总在搞“名堂”;日本对中国“戒”重,地近而心“远”,交多而情“怯”。总之,彼此间似存巨大、复杂而沉重的“结”,而今,这个“结”或已紧紧束缚并制约着中日战略关系哪怕往前小小的一步。究竟要不要去“解”?还准备“结”多久?还可以“结”多久?再“结”十年百载是不是太长?若是该“解”、需“解”,当如何去“解”?
下面,笔者恐怕就要被诸位可爱的愤青们使劲拍砖了。不合意,青砖落,不敢闪,请先阅。
大时代,大智慧。
中日之“结”一定要解。中国大国和平崛起的要素集成实现与国际架构扎实,中日友好不仅是题中之意,而且能“倒哺”提供强大的基础和动力,“结”之存在就是要被“解”的,是时候了。
如何“解”?
“解”之规划上,此次谋“解”,要摒弃“临时”“解”、“权且”“解”、“应急”“解”的思维(当然,阶段战术性、对策性“解”当有仍有),要寻求更加彻底,要管一个时期,其下限应是中国完成和平崛起之主体历程;更远看,此次“解”要为中日面向未来的关系发展确定战略基调、打开战略通道、拓广战略空间、奠定战略基石。
“解”之方法上,拙文曾经谈到,大国博弈时代正在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到来,日本,应在与中国战略携手的框架下成为其中重要一员。一言以蔽之,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渐进稳妥的步骤,支持推动日本国家完全正常化进程,给日本国一个“出路”。
这是一个沉重的议题,因为我们现在谈的确实是一个曾经欺侮、伤害过自身,夜深人静,手捧史卷,愤怒常常油然而起的国家。
大时代,大勇气。
世易时移,日本民众整体上对过去的深刻认知与坦诚反省,我们或许可予必要的关注;日本民众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包括整体上与中国重构稳定可靠友好关系的愿望,我们或许可予适宜的呼应。就算一向对“深刻反省”冷拒的日本右翼,历史包袱之重,恐怕也不愿意永远背负下去。
说到日本右翼,很遗憾,在“出路”这点上,笔者的想法居然与其代表人物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合流”了。
石原慎太郎12月初讲,“迄今为止,日本一直是美国的小老婆。日本的精神性,国家和民族的自主性都受到了掠夺,坦率地说,日本是美国的情妇”。
话粗,理存。
虽然日本各届政府上台伊始都反复强调,在日本对外关系体系中,美日同盟是最重要的基石。但实际上,美国战后对日一系列安排谋划深远,看似“温情”,但十分高明。高就高在从机制上刨掉了日本今后再次真正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的根基,这样就消除了美国亚洲战略中的两个心腹之忧,一是日本“突袭珍珠港”不会重演,二是日本能死心塌地跟着自己跑而不给中日盟好的任何真正机会。
至今,一切都确实在按照美国当年的“预想”和“设计”运行,且几乎“满分”。
是该考虑让日本走出美国“影子”、摆脱“跟班”角色而成为“日本国”的时候了。包括以中国特有的角度和力度,积极鼓励和推动日本以一个更加主体的角色、一个更加主动的角色、一个更加主导的角色,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更担责任,更加融入,更大作为,象一个真正的大国。
另外一方面,其前提必须是日本国内自身也有如此强烈的内在需求,或者说,一个负责任正常国家意识在日本内部的全面唤醒。显然,当前整体而言,日本自己都并没有准备好,甚至还没有开始系统准备的迹象,而来自“右翼”局部、片面、零碎的想法则根本不能取信、说服世人。
与此同时,日本“上”“下”“左”“右”都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曾经“东亚病夫”的时代一去不返,除了“给”“机会”、“换”“机会”,不再会“被”“强加”“机会”;日本“上”“下”“左”“右”都必须高度共识到,日本的未来与中国紧密联结在一起,中日战略共同体是必选项、是基础选;中日之间,和,则两利共荣,抗,则互损皆伤。
以给“出路”的方式解开一个复杂的国家之结,是决心,更是艺术。有关方向、目标,要精心研判、科学评估;有关步骤、措施,要渐进推进、良性互动,特别是要紧扣对我核心利益之关心、关切、关照。此处留专家一千字。
意尽,青砖?有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