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亮相北京

[复制链接] 0
收藏
13
回复
3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亮相北京
3月29日,观众在参观“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中展出的复刻壁画
3月29日,观众在参观“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中展出的复刻佛像
3月29日,观众在参观“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中展出的莫高窟第158窟的复刻版本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3月29日,观众在参观“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中展出的莫高窟第285窟的复刻版本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3月29日,观众在参观“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中展出的莫高窟第45窟的复刻版本
3月29日,观众在参观“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中展出的复刻壁画
3月29日,观众在参观“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中展出的复制的敦煌出土的经卷等文物
3月29日,观众在参观“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中展出的复刻壁画

   当日,“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九座1:1复刻的敦煌石窟经典石窟群,通过精准的数字化扫描与精细的手工还原,石窟中的壁画、雕塑、建筑结构等细节得以高度复原,让观众亲身体验敦煌石窟的文化精髓与艺术震撼。展览同时还展出敦煌研究院珍藏的文物及壁画艺术精品近300件。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探访尧头窑遗址:瓷韵流转 古艺新生
图为待加工的陶瓷坯
图为尧头村内一景
图为尧头黑瓷成品。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制作陶瓷。杨英琦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图为人们正在欣赏尧头黑瓷成品
图为尧头黑瓷成品。

   近日,2025年“同根祭初祖,同心筑梦圆”境外媒体陕西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该园区位于澄城西南尧头镇,地处澄城、蒲城、白水三县之交,是依托中国文物保护单位尧头窑遗址,中国传统村落尧头村,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尧头黑瓷等优势的基础上,按照保护、传承、发展的原则而建设的。其中,尧头窑遗址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现存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窑址129座、古民居75处、制瓷作坊78处、庙宇祠堂17处、瓷瓦堆积层3处,是目前中国国内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存最丰富的古瓷窑遗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5-4-3 21:36 编辑

闽南贝雕:融中西技艺 演绎大千世界

   近日,“贝海魁珍 匠心雕铸”翁清香贝雕展正在福建省漳州市工艺美术馆举行,展出的100多件贝雕作品串联起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从事贝雕20多年,非遗代表性项目闽南贝雕手工技艺传承人翁清香创作的每一幅贝雕作品,都包含一个不同的故事。闽南贝雕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代。据崇祯元年《漳州府志》所载,漳州人以舶来象牙制仙人像,惟供玩赏,其耳目肢体均生动逼真,海澄所造尤为精工。
   图为3月28日,翁清香在福建省漳州市工艺美术馆向中新社记者介绍闽南贝雕作品。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贝雕作品《中国女排》。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贝雕作品《海上丝绸》,在黑蝶贝上雕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漳州月港的贸易盛景。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贝雕作品《芳华绝代》。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刻有南靖土楼元素的贝雕作品。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5-4-3 21:44 编辑

图为漳州市花“水仙花系列”贝雕作品。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参访者观赏翁清香贝雕展。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展出的贝壳。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翁清香将雕刻工具摆放整齐,准备创作贝雕作品。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翁清香正在创作贝雕作品。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图为翁清香正在创作贝雕作品。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翁清香正在创作贝雕作品。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翁清香贝雕作品。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翁清香给参访者佩戴贝雕发簪。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图为参访者观赏翁清香贝雕展。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5-4-4 12:24 编辑

古老土地上的深情曲调
   在四川省成都市博物馆举办的“锦城紫笛”展览庆祝了这座城市的音乐传统,收集了描绘宋代(960-1279)音乐家的石雕等文物。[黄乐兰摄/中国日报]

   据黄志玲和彭超报道,成都博物馆的特别展览突出了具有吸引力的文物。

   然而,据前自然摄影师Renate介绍,他们惊喜地发现,通过博物馆的一个特别展览,他们穿越到了更遥远的过去,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古代音乐珍品。

   成都博物馆副馆长黄晓峰表示,此次名为《织城的紫砂与笛》的特别展览将持续到5月5日,是30多家机构的合作成果,其中包括中国中部河南省的河南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西北部甘肃省的敦煌研究院、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云冈石窟研究院、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和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秦始皇陵遗址博物馆。

   位于展厅最显眼位置的展品是1987年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新石器时代贾湖遗址出土的一支有8000年历史的骨笛。

   这件23.1厘米的文物是从河南博物馆借来的,是本次特展展出的88件国家一级文物之一。

   Renate是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州库尼亚的一名老年人,3月15日,她和丈夫Arpad一起参观了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成都博物馆。

   这是这对夫妇首次访问中国,他们来到位于省会成都市中心的博物馆,探索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在四川省成都市博物馆举办的“锦城紫笛”展览庆祝了这座城市的音乐传统,收集了一对大约四世纪的吹口哨陶俑等文物。[黄乐兰摄/中国日报]

   在中国考古史上,距今7800年至9000年的贾湖遗址是当时最发达的古聚落之一。

   那是在新石器时代。

   那时,人类刚刚走出洞穴,笨拙地试图种植植物和繁殖家畜。

   但贾湖所展现的画面并不完全原始落后,超越了人们对文明初级阶段的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教授韩建业说,中国文明的起源形成于大约8000年前,最令人震惊和直接的证据是贾湖。

   他说,陶器、骨器、绿松石的生产,特别是与天文历法和占卜有关的发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84年至2001年,贾湖见证了30多个由丹顶鹤翅膀骨制成的长笛的发掘。

   成都博物馆展出的贾湖骨笛,形状像一根长管,一侧有七个直孔。

   它是中国出土的最早的乐器,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可演奏的乐器。

   这种精致小巧的长笛能够演奏七音音阶,令当代研究人员感到惊讶。

   在1月21日的特别展览开幕式上,一位当地音乐家用自制的骨笛演奏音乐。

   兰梅说,听到音乐就像从原始的黎明中听到低语,她注意到长笛萦绕不去的音调可能曾经在古代仪式中回荡。

   这次特别展览的时间线跨越到了唐朝(618-907),展出了一件来自中国东部浙江省博物馆的有1311年历史的古琴(一种弹拨七弦的中国乐器)。

   714年,古琴大师雷巍制作,为皇室婚礼嫁妆。

   这把长古筝涂着朱红色的漆,上面装饰着冰裂纹图案,它的抒情名字叫采风明奇,源于日落时不断变化的光芒和凤凰的和谐叫声。

   它的制作人雷伟被誉为“中国第一制琴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5-4-4 12:29 编辑

唐朝(618-907)的古琴吸引了观众。[黄乐兰摄/中国日报]

   唐代,四川的雷家以制作古琴名作而闻名,雷为家族中最著名的。

   传说雷威在雪天喝醉后会跑到山上和古林里。

   北风呼啸着摇动着树木,他听着树枝的共振声——这是一种为古琴制作挑选好材料的诗意方法。

   古琴长124.8厘米,有三种音色:泛音、压音和散音,象征着天、地、人的和谐。

   据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唐飞介绍,这是它第一次回到它的发源地四川。
唐代琵琶演奏者石像。[黄乐兰摄/中国日报]

   特别展览吸引游客的稀有文物比比皆是,包括来自中国东部江苏省扬州市博物馆的五代十国(907-960)时期的木制琵琶(琵琶),以及陕西考古博物馆的一幅壁画,壁画中展示了古代女音乐家演奏孔觏(一种古老的弹拨弦乐器)。有一个宋代(960-1279)制作的铜钟,收藏在中国北方河北省的河北博物馆,还有一块描绘音乐家的砖,来自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成都博物馆的信息官员王丽说:“这些都是第一次在四川展出。”。

   据扬州博物馆介绍,琵琶是中国考古史上唯一出土的木雕乐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5-4-4 12:34 编辑

东汉时期(25-220年)的一位面带微笑的陶舞者。[黄乐兰摄/中国日报]

   然而,对于许多普通游客来说,这个特别展览中的乐趣很少能与成都博物馆收藏的东汉(25-220)制作的微笑陶舞女相媲美。

   自公元前256年左右时任四川省省长李兵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来,成都平原没有发生过重大洪涝灾害。这里土地肥沃,粮食丰收,被称为富饶之地。

   看过这位面带微笑的陶艺舞者的游客会开玩笑说,成都人对2000年前的生活很满意。

   当代成都人也以喜欢喝茶、打麻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而闻名。

   雷娜特印象最深的是东汉时期一位面带微笑的陶瓷说唱音乐家。

   “它是站着的,姿势夸张,表情非常幽默,”她说,并在手机上展示了这位音乐家的照片。

   据王介绍,她的博物馆收藏了许多东汉时期的微笑陶俑,但尚未统计。
南北朝时期的陶器(420-581)。[黄乐兰摄/中国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

梅州时空网站实名制认证通知
根据市网信办通知要求,为净化网络环境,对网络乱象进行规范和遏制 ,现所有网站论坛注册用户都需要实名制啦!!新老用户必须先进行实名制认证,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发帖留言。立即认证

查看 »

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