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复制链接] 0
收藏
11
回复
834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3-27 20:16: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5 19:16 编辑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丰顺县志》


   ●杨进发

   咸菜是南方客家地区的人们长期克服艰难的生活环境创造出来的特殊菜品。每年秋冬,把芥菜放在太阳下晾晒二至三天后,放在盘里撒上粗盐摩擦腌制,放在水缸里让菜茎软化三五天,再放到陶瓮里,将咸菜压实放稻秆,撒上南姜碎进行封存,一年四季可食用。民国版《丰顺县志》有记载:咸菜是菜谱中的极品,在客家人中是上品菜,而潘田水咸菜是咸菜中的上品。时至今时今日,以咸菜搭配荤菜已经成为客家人餐桌上的佳品。丰顺县潘田镇虽属客家地方,旧属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管辖,而潘田咸菜,怎么与一千多年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结下不解之缘?且由细说。

   梅州的杨姓始祖云岫公(公元881—963年),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进士,官至都御史,出使潮阳太守,宋太祖敕封朝议大夫。杨云岫任潮州府太守时,遂结庐定居程乡水南杨古状里,公务闲暇之余,关心民间疾苦,常出游潮梅地区,到民间了解百姓生活,关心民众的种植和畜养情况,又仗疏财义。杨云岫父辈(伯伯们)分布在陕西、四川、山东等地。杨云岫兄弟七人,他排行第五,兄弟分别移居江西赣州、广东惠州等地。杨云岫生有三个儿子,各有成就,长子杨思孝,进士,授奉新县令,移居至福建汀州府;次子杨思恭,贡生,任高州教谕,移居福建邵武建宁;三子杨思聪,宋代状元,移居江西,官至乐安令和佥都御史。

   杨云岫的长子杨思孝,学习刻苦,年幼时随父亲一同上京出行游览,常带上书籍。有一次杨云岫来到山东醴泉寺,见到一少年非常用功学习,他就是范仲淹。杨云岫让儿子杨思孝结识勤奋好学的范仲淹。两个少年年纪相近,谈论名书经典,兴趣爱好投缘,于是结成了好朋友。他们除了谈学习、志向、抱负等,也会谈及日常生活之事。杨思孝把南方带来的特产潘田咸菜,用手撕了一茎给范仲淹尝试,范仲淹一入口马上吐了出来,咸得叫苦,杨思孝告诉他要慢慢品尝。稍后范仲淹又认真品尝起来,少量入口,除了咸外,更有香、脆、嚼劲、又没有杂味,觉得从未尝过如此鲜美的干蔬,留下回味无穷的感觉。杨思孝看到范仲淹如此称赞,就把从潮州府带来的潘田咸菜送一小坛给他,范仲淹当作宝贝节俭食用。此后数年,杨思孝都会托人带一小坛潘田咸菜给范仲淹。

   范仲淹15岁时离开了父亲,来到山东邹平长白山的醴泉寺读书。醴泉寺四面环山、环境幽雅,是一处安心读书的理想之地。寺内住持慧通大师学问精深,对范仲淹疼爱有加,把寺内的经典藏书都传授给他,如《易经》《左传》《战国策》《史记》等等及诗词歌赋不怜惜地传授,生活上也处处周济他。范仲淹懂得醴泉寺住持的疼爱,学习更加勤奋,常常把杨思孝送的咸菜节约着吃,思考难题时也爱啖食。

   醴泉寺的住持看到范仲淹如此认真刻苦,为了让他有更好的读书环境,就告诉他寺庙的南方有一僻静山洞,范仲淹可到这个山洞里读书,这里四面环境幽雅,与外界隔开,是一处安心读书的理想之地。范仲淹就在这山洞里静心读书,一天只熬一锅小米粥,他一边熬粥一边读书,常常忘记了添柴火,点了几次柴火才把一锅粥熬好。他把熬好的粥待冷却凝固成块后,用刀把粥划个“十”字分成四块,每顿吃一块充饥,撕一小片咸菜送粥,特别饿时再吃一块。这就是范仲淹“划粥断齑”典故的由来,故事非常感人励志,传颂至今。

   当时有一太守,看到范仲淹生活如此艰苦,又这么刻苦学习,让人送去肉食慰劳,但被他拒绝了。他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吃这个长年菜,才知道生活的艰苦,才能树立志向,太守也被范仲淹的刻苦励志精神感动,称赞其必是奇才。

   山东别后,范仲淹与杨思孝两人飞鸿传书,相互励志,发奋读书。范仲淹27岁考中进士,由一介寒儒成就了功名,初任司理参军,后任集庆军节度使推官。与此同时,杨思孝亦考取进士,授奉新县令

   来:梅州日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8:2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5 17:34 编辑

范仲淹与潘田咸菜的故事

图文来源:丰潘杨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最为天下人所熟知。

   为什么说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与潘田咸菜有不解之缘呢?范仲淹生活所在地与潘田相隔有一千里,潘田咸菜又怎会跑到长江边去?追溯到他的青少年时期,我们先了解一下咸菜与他的缘由。咸菜在客人中是家喻户晓的(特别是广东的梅州),家家都有咸菜,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也叫长年菜。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民国县志》里记载为“芥菜(潘田话芥菜叫太菜,音相近)有大叶杆桢二种,蛮溪(南方的溪流)丛话苗獠(猖獗)地方产”。

   由此看来,咸菜是产自南方的苗獠,这苗獠在当时就是少数民族,居住还是在溪流旁边。另,广州志:芥菜到冬到月砍取挂置数日,以盐擦之曰水咸菜、晒干曰干咸菜、采藏十余年,谓之咸菜。广肇间呼为梅菜,邑俗亦以芥菜腌盐为齑终年入馔,诗曰: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范仲淹读书僧舍画粥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啖之齑与蓄均咸芥菜之别名,与异物志所称咸菹菜实同为一物,晒干后久藏于瓮即梅菜,渣头制之亦同。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咸菜种类很多,各式各样都有,制法不同,风味也不同,多种县志中都有记载,咸菜是菜谱中的极品,在客家人中是上品菜。

   而潘田水咸菜是咸菜中的上品。每年秋末是潘田人种植高菜的季节,潘田人在种植这种高菜都很有经验,尿汤(肥料的一种)、草木灰是高菜基肥,适当的水综合浇灌,使高菜有足够的肥料,而又不宜多施肥,高菜不能过绿过嫩,看起来似乎有点“肥不足”样子,即是农村人说的“退肥要退尽”,高菜长到了一定的程度(约二三尺高)。就不要去施肥,若菜地会干旱只需淋水(纯浇水)就行。高菜不能长得过于惹人喜爱,有点黄黄的或都说肥不足的样子,这样的太菜才是好的菜。

   到了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我们还不叫做咸菜,仍然叫高菜;把种植成熟的高菜(太菜)砍了,将高菜晾晒二至三天。把砍的菜晒软后,放在脚盘里,撒上粗盐,将青菜与青菜之间进行摩擦,这叫”撸咸菜“(用盐腌制)。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然后又将撸好的咸菜,放在水缸里让它菜茎软化。三、五天后菜茎将软了,再将咸菜,一颗颗用菜叶包着菜茎放到醠ang(陶瓮)里,将咸菜压实,在瓶口上放上稻秆,或盖上南姜碎(齑)进行封闭,然后放到阴凉处储存。一个大的陶瓮可以储存五十左右斤。家庭人口少,就会用小一点的醠(陶瓮),也有二十斤左右,或十多斤的醠,根据家庭或携带方便而定,装在不同咸菜醠里,这咸菜也叫长年菜,一年四季可食用。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特别是春、夏天时节,雨水多,连月下雨不停,土地潮湿,青菜难于成活,种植的青菜稀缺,咸菜就成为这个时候最好的常菜了。

   咸菜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储存,茎叶就由青绿色慢慢转变成黛色,然后菜茎变成金黄色。这样撸(腌)出来的才叫咸菜,茎若不是金黄色的,叶子不是黛墨色的就不是好咸菜。

   刚开坛一道香味洋溢出来,满屋飘香,咸菜的茎黄锃锃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咸,这时就可以直接食用了,取一点叶或茎,放在嘴里啖啖,就能感觉其中的好坏,农村妇女就是常常用这个来讨论当年谁的咸菜好与坏。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有几醠(瓮)咸菜,妇女们都会引以为豪。煮或炒了咸菜以后,味道更是飘逸四方,香气四溢。一个家庭,根据人口多少来种植多少高菜,决定撸几醠咸菜,这咸菜计划吃要一年或一年多,并且要预留时间久一点。一般的家庭都撸有一至二醠(现在是四至五醠)。

   日常生活中,咸菜可以煮、煲、炒。如果有猪肉或者骨头去煮煲,那种香、滑、又带有一点嚼劲,是送饭喝粥的极好佳品,至今还流传到现在,潘田人的咸菜煲,品种各式各样:猪红(猪血)咸菜、咸菜猪肉煲、咸菜猪脚煲、咸菜煲豆干、咸菜猪肚鸡、炒咸菜饭、咸菜茎炒猪肠、咸菜卷粉条”等等,还会随季节变换做出美味的菜淆,如“苦瓜煲咸菜、竹笋煲咸菜、咸菜黄豆煲”,过去潘田人做好事(办喜事)能做出十多种款式的咸菜宴席,并且各具风味和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8:25: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5 17:31 编辑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潘田咸菜特有的风味,与众不同的特色,许多人都喜欢潘田咸菜,流传非常广泛。

   故事又是怎样与千里之外的范仲淹联系起来的呢?杨思孝、范仲淹又是怎么回事?

   事由还得从头说起,潘田当时属潮州府管辖,梅州的杨姓始祖云岫。杨云岫以进士官都御史(杨辂之子,任江西吉州太守,因爱庐陵之美,杨辂选择居住庐陵),他就生于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963),是江西吉安府庐陵县衙背人。

   他好学进取,考取了功名,当时被赐进士,“历官至都御史,出使潮阳太守,宋太祖敕封朝议太夫。原浙江钱塘江西庐陵仕粤寓梅”。杨云岫在任潮州府太守时,遂结庐定居梅县水南古状里,公务闲暇之余,关心民间疾苦,常常出游至民间了解民众生活,选择在梅州居住。

   杨云岫父辈(伯伯们)分布在陕西、四川、山东等地,杨云岫兄弟七人,也分别移居至各地、有江西瑞金、广东惠州、他排行第五。杨云岫生有三个儿子,非常认真学习,三个孩子各有成就,长子杨思孝移居至福建汀州府、进士授奉新县令。次子杨思恭贡生,任高州教谕,移居福建邵武建宁、三子杨思聪宋代状元,移居江西乐安令佥都御史。

   杨云岫喜欢仙游各地了解民间俗情及名山佳景,在潮州及梅州一带都是他出游之地,而父辈及兄弟都分布于各地,长江下游一带的浙江、江苏、山东都有亲人,出行往返这些地方,公务之余带上家人,一边游览一边回去拜亲友和伯父、兄弟必不可少。或上朝觐见皇上的时候(当时宋朝的京城是河南开封),就会到这些地方,山东的徐州也是范围之列。

   杨云岫的长子叫杨思孝,学习非常刻苦,年幼时也经常带上书籍,随父亲一同上京、或出行游览。经常出行必不少的东西是潘田咸菜,带在路上吃用非常方便(不用煮可吃),特别是因为路途劳累吃不下饭时,潘田咸菜就可开胃消食。

   有一次杨云岫来到山东醴泉寺,见到一少年非常用功学习,他就是范仲淹。杨思孝随父亲来到山东,杨云岫让儿子认识勤奋好学的范仲淹,两人年纪相近,谈论名书经典,兴趣爱好投缘,于是结成了好朋友。朋友间除了谈学习、志向、抱负等,也会谈及生活之事。杨思孝把带来的特产,用手撕了一茎咸菜给范仲淹尝试,范仲淹一入口马上吐了出来,咸得叫苦跳了起来,杨思孝告诉他要慢慢地品尝。

   稍后范仲淹又认真品尝起来,觉得从未尝过如此鲜美的咸菜、应量少入口,除了有点咸外、更有香、脆、嚼劲、又没有杂味,回味无穷的感觉。

   杨思孝看到范仲淹如此称赞,就把从客家地方(潘田)带来的咸菜,送一小醠给范仲淹,范仲淹当作宝贝,珍藏着食用。于是两人飞鸿传书、互谈求学事宜,杨思孝每年都会把一小醠潘田咸菜托人带给朱悦(此时已改名)。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祖籍苏州吴县,但他与山东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8月,就是宋太宗端拱二年。他出生在徐州,父亲叫做范墉,他2岁时父亲就逝世,母亲谢氏将灵柩送回苏州安葬。

   由于当时生活十分艰苦。范仲淹4岁的时候,母亲不得不改嫁吴县推官的朱文翰,他随母亲来到继父家,就是山东的邹平县,继父姓朱,范仲淹到了朱家也随即改名为朱悦。

   范仲淹从小喜欢读书写字,七岁时,母亲谢氏教范仲淹识字,10岁时进入私塾读书,15岁即被举为学究,并受到本县告老还乡的右谏大夫姜遵的青睐。称其“朱学究年虽少,奇士也。

   他日不惟为显官,当立盛名于世。”范仲淹对于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勤奋好学,喜欢探索事情原委,读过的书牢记在心里,所以被称为“学究”。

   正因为范仲淹刻苦好学,好朋好友、达官显贵认为他是可造之材。在友人和继父推荐下,朱悦看到继父的生活也是过得不容易,深刻认识到读书才能完成自己的志向和心愿。

   范仲淹15岁(约1004年左右,)他离开了继父和母亲。来到山东邹平长白山的醴泉寺读书。醴泉寺四面环山、环境幽雅,是一处安心读书的理想之地。寺内住持慧通大师学问精深,对范仲淹疼爱有加,把寺内的经典藏书都传授给他,如《易经》《左传》《战国策》《史记》等等及诗词歌赋也不怜惜地传授,生活上也处处周济他。朱悦也懂得醴泉寺住持的痛爱,学习更加勤奋,常常把杨思孝送的咸菜节约着来吃,计划着或思考难题时食用。

   醴泉寺的主持看到范仲淹如此认真刻苦,为了让他有更好的读书环境,主持就告诉他寺庙的南方一僻静山洞,可让范仲淹到这个山洞里读书,这里四面环境幽雅,与外界隔开,是一处安心读书的理想之地。

   范仲淹就在这个山洞里安心读书,用家中送来的小米熬了一锅粥,他熬粥不是一天三次。为了节约煮粥的时间,为了更多时间读书,他一边熬粥一边读书,熬粥常常是忘记了添柴火,点了几次柴火才把一锅粥熬好,他每熬一锅粥就是吃一天。他把熬好的粥待冷却凝固成块后,用刀把粥划个十字分成四块,每顿吃一块充饥,撕一小片咸菜送粥,如果特别饿时再吃一块,这就是范仲淹留下了“划粥断齑”的典故,这是故事非常励志、非常感人的故事,至今传颂着范仲淹的“划粥断齑”典故。

   范仲淹常常以咸菜作为一日三餐的主菜,一年到晚都少不了的主菜。当时有一个太守,看到他他的生活如此艰苦、又这么刻苦学习,让人送去肉食,请他吃好酒好肉,美味佳肴,但被他拒绝了。他说“由奢入俭难”,吃这个长年菜,才知道生活的艰苦,才能够使自己懂得生活的不易,才能树立自己的志向,美味佳肴只一餐,以后又没有了,生活仍然一样艰苦,“俭入奢易也”。

   所以太守送来的美味佳肴,范仲淹看都不看一眼,任凭放在一边。太守也被范仲淹的刻苦励志精神感动,称赞其必是奇才。潘田咸菜,这长年菜可以留得很久,味道又很香,又从南方朋友送来,相隔千里,他更觉得珍贵,范仲淹常常珍惜着吃。

   杨思孝在书信联系中,除了谈学习经典书籍外,也会问起咸菜和生活之事。范仲淹常常鼓励杨思孝勤奋读书,相互励志。杨思孝知道范仲淹生活艰苦,通过商人携带一小醠潘田咸菜带给他。一小醠咸菜范仲淹就可以吃用一整年。

   27岁的范仲淹以朱悦的名字考中进士,由一介寒儒成就了功名,初任司理参军、后集庆军节度使推官,这时范仲淹才上奏朝廷获准朱悦改为范仲淹,字希之,高高兴兴才把母亲接来瞻仰。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与此同时,杨思孝由乡进士授奉新县令,公元893年(景福二年),王潮克福州,称留后,长汀县属王潮,即福建汀州。

   杨思孝(号高峰)受范仲淹影响和鼓励,也认真刻苦,授奉县令移居福建长汀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有坚定顽强的意志,他的励志一直鼓励着人们。潘田咸菜成为他们俩人友谊的纽带,杨思孝与范仲淹的咸菜故事也一直流传着,现在出外的潘田人,也同样会让家人带去家乡的特产咸菜,咸菜可以与其它食物一起煮,一样美味可口,是送饭的佳品。家家户户每年都要撸几瓶咸菜,以备外出家人朋友所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
      作者:丰潘杨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c93ae9709ff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4-2 12:2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2 12:30 编辑

清明将至艾反飘香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梅城一店家正在把制作好的清明粄放进蒸笼。(林翔 摄)
   本报讯 (记者刘巧)艾草飘香,清明将至。客家人有独属于自己的清明特色小吃——清明粄(艾粄),“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的俗语,更是赋予其一份健康平安的美好寓意。

   记者近日走访梅城的大街小巷看到,软糯清香的清明粄被商家、超市摆在显眼位置,市民纷纷买上一些清明粄应节。“我们是前一天晚上做好粄,第二天一大早上蒸笼,出锅就能赶上市民买早餐的时间。”位于梅兴路的客家蒸包店店主谢道林告诉记者,一般在清明节前十天开始,买清明粄的顾客就会多起来,一天差不多能卖出300个,预计到清明节期间能翻倍到600个甚至1000个。“我们这个店开了有20多年,老顾客比较多,好些在外工作生活的客人在回程前都会来店里打包,拿来当点心路上吃,或者拿回去当‘等路’送人。”谢道林说。

   清明粄在客家地区历史悠久,主要由艾叶、白头翁、苎叶、鸡屎藤等青草加上糯米粉、粘米粉制成,客家人一直有吃清明粄祛湿、健脾胃的说法。客家传统的清明粄无馅料,但近几年,另一种艾叶小吃——“青团”创意层出不穷,凭借肉松、莲蓉、豆沙等众多口味受到广大年轻消费者青睐,一些年轻人甚至还会选择在清明时节自制“青团”。“在传统节日,自己动手做上一份特色小吃,一是应节,二是能当作心意送给朋友。”市民钟女士已经买好了材料,计划在清明节前一天自制“青团”,向朋友送上一份“健康平安”。

   来源:梅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14:2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4 15:58 编辑

芫荽煮鱼汤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芫荽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煎草鱼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熬煮鱼汤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鱼肉焦香酥烂,汤汁香醇饱满。

   松口人对芫荽(也称茴香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好,草鱼和芫荽是绝配,造就了非常地道的松口味道。

   草鱼只留头、尾和直骨,油锅中码放整齐,两面煎至金黄,倒入开水熬煮。当乳白色的草鱼汤在锅中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将切好的芫荽倒入滚烫的鱼汤中,最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就可以出锅了。鱼肉焦香酥烂,汤汁香醇饱满,唇齿间留着无法抹去的家乡味道。

   (李育)

   来源:梅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4-4-4 12:5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5 17:37 编辑

野菜鲜嫩需慎食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春季万物复苏,很多野菜纷纷冒头。不少市民走出家门挖野菜、踏青品尝舌尖上的“春天”。鲜嫩可口的野菜虽好,但也不能过度食用,避免影响健康。在采摘和服食野菜的过程中,以下五类情况的野菜不吃:

   1、容易发生误认的野菜。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很像,容易误采误食中毒,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对不熟悉的野菜,不要采摘,不要吃,避免出现中毒等意外情况。

   2、受污染的野菜。容易受到污染的野菜不吃,采摘野菜时要避开喷洒农药的地方以及化工厂、污水沟等排放污水、废气较多的地方。
   3、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营养成分也会减少,味道会很差。

   4、莫把野菜当主菜吃。野菜可以偶尔尝尝鲜,改善口味,但不宜天天吃、吃很多,更不能当主菜吃。例如,长期大量食用蒲公英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和呕吐。

   5、过敏体质的人尽量不吃。有些野菜都是过敏食物,食用后会增加人体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人群应慎食野菜。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为过敏体质,最好在食用前咨询一下专科医生。

   另外,吃野菜要掌握方法正确烹饪。在食用野菜前,首先需要进行浸泡、焯水等步骤,从而减少其中可能含有的毒素。比如野菜中含有草酸,如果吃多了,会跟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容易形成结石。

   野菜富含维生素类营养物质,所以烹饪一般采取急火快炒的方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成分,减少营养流失。同时,野菜洗切和

   下锅烹调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造成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

   野菜不仅可以凉拌、清炒、煨汤,也比较推荐做成饺子、包子等主食的馅料,荤素搭配,营养也更加全面。

   (卜庆萍)   来源:梅州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4-4-4 13:0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5 16:41 编辑

春日“趣”挖笋!平远县差干镇新岭村开展特色党群服务活动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为更好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化建设,策划开展更多有特色、有温度、群众喜闻乐见的党群服务活动,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群众喜欢来、愿意去、经常来的温馨家园,平远县差干镇新岭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Hey!一起‘趣’新岭挖春笋,尝尽春天的鲜!”党群服务活动,以踏青挖笋的形式,进一步拉近党群关系,激发支部党建工作活力。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4月初,春笋破土而出,正是个头最大、最美味的时候,在新岭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参与活动的党员群众共20余人一同带上箩筐,扛起锄头,漫步在竹林里面,认真寻找着藏于大山深处的美味佳肴。


   寻笋、挖笋都是技术活,看到微微突起的土地,用锄头挖开泥土,再小心地锄去周围的泥土,待看到整个笋露出后,顺着笋尖的方向一锄挖下,再一勾带起,一整只笋便随土而出。经过大家2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共挖出春笋16个,收获满满的春笋,便是大自然在春日里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挖笋结束后,党员群众跟新岭村“两委”干部一起入户走访慰问了村里的留守老人儿童,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并将挖到的春笋送给他们。


   依托此次踏青挖笋党群服务活动,不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提升了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更提升了留守老人儿童的幸福感。


   南方+记者 何苑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4-4-4 13:0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5 17:01 编辑

抓住美好笋间 品尝春天鲜味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刚出土的雷笋鲜嫩爽口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村民在竹林中忙着挖笋。

   步入龙塘村雷笋种植基地,纤细的雷竹密密匝匝、青翠欲滴,鲜嫩嫩的雷笋从肥沃的土壤中破土而出,村民们抢抓时节采挖雷竹笋,林间一派丰收的忙碌景象。“雷笋外壳呈黑褐色,笋尖却是洁白如玉,笋身丰腴肥硕,挖出之后不用过水去涩,鲜嫩到可以直接生吃。”龙塘村党支部书记李添贵边说边剥开雷笋外皮吃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16:4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5 16:59 编辑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在出笋高峰期,村民一天能挖笋六七百斤。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脸上带着笑容满载而归的村民。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在春雨的滋润下雷笋破土而出。

   笋,是春天鲜美的代名词。

   盼了一年的脆嫩好味道,如期而至。在梅县区石坑镇龙塘村的山间竹林里,雷笋开始萌动,从土里冒出了“尖脑袋”。

   步入龙塘村雷笋种植基地,纤细的雷竹密密匝匝、青翠欲滴,鲜嫩嫩的雷笋从肥沃的土壤中破土而出,村民们抢抓时节采挖雷竹笋,林间一派丰收的忙碌景象。“雷笋外壳呈黑褐色,笋尖却是洁白如玉,笋身丰腴肥硕,挖出之后不用过水去涩,鲜嫩到可以直接生吃。”龙塘村党支部书记李添贵边说边剥开雷笋外皮吃起来。

   据了解,雷笋,又名雷公笋、早园笋,因早春打雷即出笋而得名,是春笋市场上最早上市的笋种之一,具有出笋早、出笋期长、产量高等特点。与一般雷笋不同,龙塘村种植的是在雷笋生产栽培的基础上培育而成的雷竹水果笋,剥开外皮后可以直接生吃,口感更加清脆、甘甜、不涩口。

   时间拨回到2018年,龙塘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雷笋产业。“年轻人都去外面发展了,村里劳动力不足,而种植雷竹劳动强度和管护成本都不高,非常适合龙塘村发展,经过多次到浙江临安考察学习,我们建成了60亩的雷竹种植基地。”李添贵告诉记者,三年成竹、四年成林、五年丰产,现在雷竹已长至六七米高,雷笋一茬接一茬地往上冒尖。

   雷笋是山间的野生味道,每年在地底下埋藏一冬,吸足养分、积蓄力量,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破土而出。“2月开始陆陆续续出笋,3月中旬至4月初是丰产期,目前基地粗放管理的情况下,亩产可达1000斤,每斤售价约8元,主要销往梅州本地的农贸市场及饭店,颇受消费者欢迎。”李添贵介绍道。

   在冬季管理和春笋开挖期间,龙塘村雷笋种植基地还会优先聘请当地村民到基地帮忙,以此带动村民增收。“我们挖笋是按斤算工钱,工资日结,高峰期一天就能挖六七百斤,每斤2元,算下来也有1000多元,能赚点家用,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太好了。”村民李贵宏与妻子洪碧华正忙着挖雷笋,只见他们拿着一把锄头,先把雷笋周围的土向下挖深一点,然后用力一撬,一根细长的雷笋就顺势而出,不一会儿便装满了袋子。

   “春笋入肴,可以说道道皆是美味。我们欢迎大家来龙塘村挖雷笋、剥雷笋、吃雷笋,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品尝春天的限定美味。”李添贵表示,接下来,龙塘村将加强雷笋种植基地的日常管理,提高雷笋产量,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地的基础设施,探索开拓挖笋体验新业态,联动周边农家乐打造全笋宴,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雷笋附加值。

   来源:梅州日报  ●图/高讯 文/吴丽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16:5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4-4-5 19:19 编辑

梅州这种山野美味,脆嫩回甘尝鲜正当时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在客家人聚居的粤北、赣南、福建、广西深山里有一种既苦又美味的笋,它叫苦笋。清明节前后,在大片苦竹生长的地方便会长出苦笋。人们在扫墓完成后便会钻进竹林内采摘苦笋,过足“苦”瘾。客家人将采摘苦笋形象地称为“拗”苦笋。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珍馐美馔,山珍之味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苦笋又名甘笋、凉笋,野生于重山峻岭之中,其呈苦味的糖甙有刺激巨噬细胞生成的作用,该细胞有防癌解毒的功效;笋含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从而缩短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故苦笋有减肥和预防便秘、结肠癌等功效。苦笋质地脆嫩、色白,清香微苦,回甜滑口;以春末出土的笋苞为佳。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范仲淹“划粥断齑”与丰顺潘田咸菜之缘

   苦笋不但有佳肴原料,而且还可入药。宋代文学家、诗人苏东坡称赞苦笋“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输岩蜜十发甜”;宋代另一大诗人陆游还亲自烹制苦笋,有诗曰:“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山深少盐酪,淡薄至味足。”中医认为苦笋味甘、淡、微苦,寒,有清热利尿、活血祛风功用,可治风湿、食积、咳嗽、疮疡等症。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苦笋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益气力、利尿、下气化氮,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可见苦笋是医食俱佳的珍稀竹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