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梅县实践

[复制链接] 0
收藏
4
回复
271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10-20 17:41: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10-20 17:43 编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梅县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梅县实践
山在水中映,水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 钟丽群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梅县实践
培植一棵摇钱树,柚子成为了梅县农民的“致富果”。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梅县实践
拔地而起的客都人家,是梅县区探索“两山”转化实践路径的积极实践。受访者供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梅县实践
登高远眺,梅县大地仿佛一幅幅色彩斑斓、充满张力的油画。 何志林 摄

       日前,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下称“两山”基地)表彰授牌仪式,梅州市梅县区获授“两山”基地称号。

  梅县区何以获此殊荣?绿水青山间一个个生态富民产业便是最好的答案。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梅县区的现实写照,回望过去,梅县积极响应党和政府“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号召,向山进军、耕山种果,靠山吃山养山的良好基础就此奠定。

  立足新时代,梅县区紧扣“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粤北山区点状片区”的功能定位,依托生态优势,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着力构建“3113”绿色产业体系,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闯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特色的富民之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梅县样板”。

  ●南方日报记者 黄韬炜 通讯员 曾健锋 王雅 冯森达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0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复 绿 还民

  大刀阔斧治污修复

  守护绿水青山

  轰隆隆……位于省道223梅县区丙村镇路段旁的梅州市明珠冶炼有限公司内,施工人员正操作着大型机械对多栋废旧厂房进行拆除。该公司负责人莽文学介绍,公司前身为梅州市金雁铜业公司冶炼化工厂,始建于1988年,是闽粤地区唯一硫化铜火法冶炼厂。冶炼厂于2013年停产后一直处于废弃状态,共有100多栋废旧厂房,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

  “厂房拆除为企业转型升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将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极大地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助力梅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莽文学说。

  记者了解到,10多年前,位于雁洋镇、丙村镇交界的称子岌山场由于长期受到明珠冶炼厂排放物的污染,加之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导致称子岌山场土壤不断酸化、草木难长、岩石裸露。为了尽快复绿,梅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关闭明珠冶炼厂,切断污染源,并于2014年起对周边区域开展造林绿化。

  1500多万元资金的投入、6次抚育施肥补苗、成功造林3549亩,让称子岌山场重新披上“绿装”,称子岌山场酸化土壤治理案例因此成为“绿满梅州”大行动中生态修复的典范。

  大刀阔斧治理污染、复绿还民的背后,是梅县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

  2018年,梅县区委一届五次全会明确了未来发展定位和路径,提出了“始终坚持生态富民强区”的发展目标;2020年4月,梅县区“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2021年1月,梅州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会强调“全力推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排头兵”。

  战略引领方向,思路决定出路。

  近年来,梅县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不断强化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差异化政绩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土地流转等制度体系。并在全市率先启动“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建立了“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工作联动机制,扎实推进环保督察,打好碧水攻坚战,强化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功能,使绿水青山资源底色不断夯实。

  “满眼绿意,看着都舒畅,也不会再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了。”在白渡镇径口村大坪里山场,区林长办、区检察院相关人员以及当地村级“林长”等正在察看山坡复绿情况。径口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林长钟强告诉记者,过去这里绿树成阴,但在一段时间里遭到人为破坏,导致林地被毁有案件时有发生。

  案发后梅县区迅速行动,做好相关人员查处以及复绿工作,协调当事人同意出资复绿。得益于“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实施,目前大坪里山场已全部复绿完成,通过了上级部门验收。

  逐 绿 前行

  培育富民产业

  让村民吃上“生态饭”

  虽然山路崎岖,但每逢节假日,梅南镇水美村总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瞻仰革命遗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前村民们常常要跑到镇上,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销售种养殖的农产品。”提起村子这两年的变化,梅南镇党委副书记郭帆深有感触。

  水美村位于梅县区梅南镇东南部,是原中央苏区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核心区域。全镇有山地15.8万亩,林木资源丰富,盛产柴、炭、竹、茶叶。

  红色为魂,绿色为底;乡村变奏,薄土生金。

  近几年,梅南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打好红色牌、绿色牌、特色牌,重点打造“三点一轴”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格局,打响了水美鸡、水美鱼、水美蜂蜜、水美茶叶等绿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并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领群众抱团致富,走出了一条生态自然为基底、红色产业做引领、多途径谋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特色种养产业兴旺。如今的水美村,再难见贫困村的影子,处处焕发着新时代的新气象。数据显示,3年来,该村共承办来自周边市县的党性教育、红色教育培训160多场次共8000多人次参加,全村实现产值796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2270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0 17:4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10-20 17:48 编辑

     作为“两山”基地,如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相互转换,即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惠及民生、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梅县区探索和发力的核心课题。

  立足资源优势,梅县区乘着国家、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东风,深耕红色沃土,着力发掘以生态为基地的红色旅游潜力。结合全区红色资源分布特点,采取分区打造、分步建设、串珠成链的方式,以九龙嶂、同怀别墅、叶帅故居、孙中山住地、丘哲故居为主线,打造红色小镇、建设文创基地、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做强红色旅游胜地。为红色梅县引入人流,打通致富动脉,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值得关注的是,在生态文旅融合方面,梅县区近年还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下称“客都人家”)落户丙村镇红光村,在进一步盘活山水资源、打造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标杆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开始洗脚上田,进军旅游市场,吃上了“生态饭”。

  数据显示,客都人家景区已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带动当地群众创业81家,本村村民就地就业330多人;村内现有餐饮店30家、农家乐5家、民宿酒店3家,房屋租赁128套。

  点 绿 成金

  交出“一棵树、一道菜、一部经、

  一卷史”新答卷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梅县区深刻意识到,绿水青山始终是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根基。要切实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释放出生态资源的价值红利,探索将当前最大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最佳途径,这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便是梅县区探索的方法论。一方面,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金柚、茶叶、稻米、烟叶种植等特色农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了一批生态精品旅游线路。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同时,统筹推进铜箔产业、先进制造业、南药健康产业、保税加工、现代物流等绿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梅州综合保税区、梅州国际无水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发展新平台,打造“两山”实践创新产业新高地,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梅县区逐步走上了“绿富美”的生态发展路径,交出了以“一棵树、一道菜、一部经、一卷史”为典型代表的绿色发展新答卷。

  ——培植一棵摇钱树,打造中国金柚乡。山多地少的梅县区巧借资源禀赋,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地,耕山种果,探索“公司+园区+农户”模式,建立合作、分红、就业、托管、服务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参与金柚产业发展。目前,梅县区金柚种植面积达26.2万亩,柚果产量达56万吨,鲜果产值预计近32亿元,金柚人均年创收8800元,占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的40%,是金柚产区农民人均收入的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0 17:49:46 | 只看该作者
      ——秘制一道客家菜,蝶变广东厨师村。昔日千疮百孔的玉水煤矿村,通过系统有效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推进客家菜师傅培育、传承客家菜文化,蝶变远近闻名的厨师村,摘获全省首块“广东厨师之乡”牌匾。

  ——念好一部山水经,集聚绿色产业群。梅县区雁洋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成功打造了雁南飞5A景区、叶剑英纪念园等3个4A景区,聚集了宝新能源、超华科技、梅雁吉祥、嘉元科技等上市公司。

  ——深耕一卷客侨史,擘画富春山居图。借力梅州侨胞和院士、大学校长众多的优势,成立院士工作站和战略发展智囊库,近年来吸引侨贤回乡投资20多亿元发展绿色产业,建成曾宪梓体育场、麓湖山文化产业园等,建立3家院士工作站。整合全区丰富的客家围龙屋、红色革命遗迹、名人故居等文化资源,转化成金山银山,致富一方百姓,成为全国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美丽与发展共赢,颜与值兼收。接下来,梅县区将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绿色的产业体系,持续深入探索“两山”转化实践路径,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幸福城市样板,助力梅州苏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线实践

  从煤炭村

  到厨师村

  解码玉水村华丽蝶变

  沿着宽敞的柏油村道驶入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远处青山含黛,近处溪水潺潺。几只白鹭不时掠过,悠闲落在稻田之间。刚刚参观完玉水厨乡文化展馆的游人,正往村里的农家乐走去。

  “想不到吧,我们这儿以前可是有名的煤炭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郭国青笑着说,玉水村成为厨师村的历史并不长。上世纪80年代,村里到处都是小煤矿,残山破水,六成以上的村民挖煤,村里黑水四处流淌,村民生活贫困。

  从污水横流的煤炭村,变为如今名厨遍布全国的首个“广东厨师之乡”。华丽蝶变的密码,便藏于这青山绿水之中。

  2005年,地方政府一方面大力开展煤矿整顿,系统推进全域生态修复,将千疮百孔的煤矿村建设成群山叠翠、清流泠泠、古树垂阴的新农村。与此同时,独辟蹊径帮助群众脱贫学技,村民纷纷外出学厨,艰苦创业、互帮互助,八成以上的家庭靠外出做厨走上了致富路。对于留守村民,则充分发挥“绿水青山”优势,发动他们发展种植养殖,为餐饮业提供好食材,推动生态产品供给增加和价值提升,形成了多模式、多元化、可持续的一条致富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0 17:51:40 | 只看该作者
  近几年,乘着“粤菜师傅”工程政策东风,梅县区在玉水村全面启动“客家菜师傅工程·十个一系列活动”,召集村里名厨成立了“玉水厨乡烹饪协会”和“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在推进客家菜师傅交流、推广传承客家菜的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鼓励乡贤名厨回乡兴业。

  在外打拼多年的乡贤杨扬便尝到了“头啖汤”,回到玉水投资800万元,动工兴建集民宿、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游乐园等为一体的大型农家乐项目,进一步带旺乡村人气,带动村民增收。

  目前,全村2680人中有1000多人从事餐饮服务业。80%以上的家庭都有人外出做厨师,年薪20万元以上的厨师超百人,遍布全国27个省份,一年带回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

  颜值与内涵齐飞,美丽与发展共赢。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梅县区通过科学规划受损矿区的生态修复和后续产业发展,带动提升村内生态产品价值。系统治理塌陷区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探索构建起“客家菜师傅培养—绿色农家乐旅游—特色产品产销”的产业链,以人才振兴带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产品价值转换实现路径,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治理的绿色发展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