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装泥鱼习俗(民俗类)

[复制链接] 0
收藏
15
回复
690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18:21:56 | 只看该作者

(四)使用方法:为了避免陷入淤泥中,村民要借助泥板在滩涂上滑行,使用的时候双手扶着泥板手,单脚站或跪在底板上,另一只脚作为动力脚在滩涂上向后撑,推动泥板前行。


四、捕捉泥鱼


(一)择日:乾务镇因位于珠江出海口,受大海潮汐的影响。乾务镇的村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经验中发现,这里的潮水水位每天都有两次涨落,每15天为一个周期。一般农历初一前和十五后的退潮期时间都是在上午7点至11点,白天退潮期最长、水位最低、露出水平面的滩涂面积最大、泥鱼活动最频繁,也最适宜捕捉。


(二)选滩:由于泥鱼生活的水域要求咸度在5‰左右,藏身于泥洞中,以藻类植物和腐植质为主要食物。因此,有经验的村民会选择咸淡水交界、平整、开阔、表面光滑、湿润、富含藻类植物的浅水滩涂来捕捉。


(三)捕捉泥鱼:共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看、放、等、收。这四个步骤与泥鱼的生活习性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看”:村民通过观察泥鱼在滩涂上爬行的痕迹判断可能有泥鱼藏身的泥洞。判断的技巧有三点:一是看痕迹的花纹,泥鱼身上有细小的鳞片,体侧有一对小鳍,在滩涂上滑行时,通过双鳍和尾部支撑身体向前移动,会留下一条独特的痕迹,略看起来近似一串连在一起的“小”字;二是看痕迹的深浅,洞口的痕迹较深,就说明泥鱼刚刚进洞;三是看痕迹的长短,一般痕迹长度在30 cm左右的洞口就会有泥鱼藏身。



“放”:先把泥鱼笼笼尾捏扁折叠起来,把笼口对着已经判断有泥鱼的洞口放好,再用泥巴把笼尾压住以防鱼笼翘起,然后用泥浆将鱼笼约三分之二的部分都遮盖住,留出笼耳作为标记以方便收笼。因为在滩涂上活动的小鱼小蟹很多,各种洞口也不尽相同,泥鱼洞的辨认需要一定的技巧。有经验的村民在滩涂上放置泥鱼笼一般判断都会比较准确,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每次放完一把泥鱼笼(150个)大概要三个小时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18:23:06 | 只看该作者

“等”:泥鱼因为体积很小,为了避免被海浪冲走,它们在涨潮时一直都藏身在泥洞里。退潮后大面积的滩涂露出水面,它们便从洞里钻出来觅食,并呼吸新鲜空气,每个泥洞里最多只有两条泥鱼,从进洞到下一次出洞的时间一般在30-40分钟。以放50个鱼笼为例,每一次从放笼到起笼,大概要等一个小时。当第50个鱼笼放完时,第一个放下去的鱼笼就可以开始起笼收鱼了。



“收”:收笼,也可以称为起笼。泥鱼笼放置一个小时后,村民们便要将它们一一收回,收笼的时候要按照放笼的顺序,先放的先收,后放的后收。收笼的时候用手轻轻地提起笼耳,将泥鱼笼从滩涂里拿出来,一手握笼口,一手握住笼尾将鱼笼上的泥浆甩掉,然后将鱼笼尾部对准腰间的小篓,轻轻地将笼尾捏圆,这样折叠部分自然打开,让泥鱼毫不受损地滑进腰间的小篓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18:25:11 | 只看该作者
重要价值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装泥鱼习俗在斗门区乾务镇广大滩涂地区广为流传。它集传统手工编织和捕鱼技艺于一身,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增强了村民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极具保护和传承价值。


一、历史价值


装泥鱼习俗生动地记载了乾务镇活态的传统技艺发展历史。


这项传统习俗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间(1765年),历经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个年代,以及民国时期和新中国的建设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它的传承从未间断。240多年前,乾务镇虎山村的先人们便以装泥鱼为生,他们将捕捉到的泥鱼拿到邻近村的集市上贩卖,以换取粮食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对当时特定环境下的渔业生产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前夕到上世纪中叶,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虎山村90%的农村家庭都以卖泥鱼所得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经常成群结队外出捕鱼,近至本村,远至乾务镇周边的滩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二、人文价值


装泥鱼习俗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感。


乾务镇是著名的侨乡,有15万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这项传统习俗是乾务镇劳动人民在240多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在记载乾务镇活态的传统技艺发展史的同时,也承载着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们对故乡的眷恋。每逢佳节回故园省亲访友,他们都会谈论起幼时共同的回忆,还要特地品尝一番泥鱼做的佳肴,并将泥鱼笼、鱼篓作为纪念品带回海外。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泥鱼曾被加工成鱼罐头大量地销往港澳台地区,极受当地市民喜爱。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村民之间经常砌磋装泥鱼技艺,并不断地沟通、交流,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形成了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乾务镇至今仍保留着勤劳、纯朴的民风。


三、艺术价值


装泥鱼习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泥鱼笼、鱼篓是装泥鱼的主要工具,它们的产生来自民间,源于生活,是乾务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它们的功能不断完善、编织习俗也在不断更新,从六角编织到螺纹编织,从泥鱼笼“鱼”形外观和鱼篓的“笋”形外观,无一不体现了独特的造型美。除了捕鱼外,还可以将成品泥鱼笼加工成鱼灯、壁挂等,使其成为现代家居装饰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较好的艺术发展空间和较高的美学价值。


四、科学价值


装泥鱼习俗提供了具有积极意义的科研课题。


泥鱼的生存环境为什么如此特殊?在工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如何对自然滩涂进行保护?如何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如何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工作?这些都是有极有意义并亟待解决的科学课题。


五、经济价值


装泥鱼习俗蕴含着很高的经济价值。


解放前夕到上世纪中叶,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乾务镇虎山村90%的农村家庭都以卖泥鱼所得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经常成群结队外出捕鱼,近至本村,远至乾务镇周边的滩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当地村民还把广阔的滩涂亲切地称为“泥夹万”(粤方言,读音něiɡɑmɑn,意思是指滩涂上的银行)。


因为泥鱼只能生活在没有污染的自然滩涂中,肉味极其鲜美,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目前泥鱼的市场价格约为110元/斤,专供高档酒楼和港澳台地区,市场需求量极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18:26:21 | 只看该作者

六、学术研究价值


装泥鱼习俗极富学术研究价值。


如大沙田地区土壤特性及其水域滩涂地质、水质的特性研究;用于制作鱼笼和鱼篓的粉单竹、青皮竹与其它竹科植物生长环境和性能的对比性研究;六角编织、螺纹编织、纵横编织等竹编技法与其他同门类手工艺的对比性研究;泥鱼生活习性的特殊性及对其的生长繁殖进行科学保护的研究。


七、传承和创新价值


装泥鱼习俗的传承和创新意义深远。


目前斗门区乾务镇会装泥鱼这项传统习俗的村民以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性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外来文化的引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进城务工,对这项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传统习俗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何引导年轻一代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如何让当地劳动人民几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得以延续和传承,如何进一步地对装泥鱼的传统习俗进行创新和保护,让它更适用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这项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创新价值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18:28:52 | 只看该作者
主要特征


装泥鱼习俗是斗门区乾务镇村民在长期劳作中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一、地域性:因为泥鱼的生活习性独特,以藻类植物和腐植质为主要食物,最适宜生活的水域咸度是5‰左右,乾务镇虎山村、荔山村、马山村、网山村、大海环村和石狗村的地理环境和水质条件最合适,而且这里的滩涂面积达3万多亩,为泥鱼提供了独特的、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下,乾务镇虎山村一带会装泥鱼的家庭占90%以上,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


二、独创性:泥鱼笼、鱼篓、泥板是装泥鱼的主要工具,每一件工具的造型设计都极具独创性。


装泥鱼的整套工具


1.泥鱼笼的笼口部分加设了笼须,与笼口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倒圆梯形,这样泥鱼就只能进不能出了。而笼尾的使用则充分利用了粉单竹韧性强的特点,编织出来的纹路细密,直径比笼口小,长度仅控制在2㎝左右,很容易折叠和打开,既方便锁住笼尾防止泥鱼逃脱,又放便收笼时收集捕获的泥鱼。


2.鱼篓的篓口同样也有篓须的装置,功能与泥鱼笼相同,但篓须可以活动,盛装泥鱼时可以从篓口拿开,装完泥鱼后再放回篓口处,相当于盖子的作用。而且因为使用方法不同,鱼篓又分为大小不同的两种,大鱼篓放在泥板上,小鱼篓挂在腰间。


3.泥板是在滩涂上滑行的工具,因此泥板头要象船头那样翘起。翘得太高了无法接触水平面,翘得太低了又起不到推开泥浆让泥板快速向前滑行的作用,只有用火焙的特殊习俗才能让泥板头恰到好处地翘起来。


这些工具的功能设计和制作习俗可谓独具匠心,是其它同类制品所无可替代的。


三、实用性:装泥鱼习俗源自民间,由乾务镇村民自创,实用性强,易懂易学。乾务镇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自己的竹林,泥鱼笼、鱼篓和泥鱼板的制作都可以就地取材,而且成品做好以后结实耐用,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护理和保护。虎山村现存最早的一套装泥鱼工具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一个90多岁老人的祖父传给他的,距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已经于2008年7月被乾务镇民俗展览馆收藏。


四、性别差异性:在装泥鱼这项传统习俗中,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砍竹、伐木、破篾、织笼、锯板等劳作活动对劳动者的体力也有很多要求,因此历来只传男不传女,乾务镇熟悉这项传统习俗的村民均为男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18:30:10 | 只看该作者
相关制品


(一)蚝袜:这是村民们为了保护双脚不被滩涂上的蚝壳等杂物割伤而发明的一种用具,貌似传统雨靴,用土制黄麻布缝制而成,袜底厚5-6层,袜口有细绳可绑在腿部防止下滑。


(二)斗笠、竹篾帽:用同样的编织方法,村民们还制作了斗笠和竹篾帽,在外出捕鱼时可以起到防晒的作用。


制作蚝袜的工具:剪刀、麻线、大号缝衣针


制作鱼篓、泥鱼笼的工具:柴刀、篾刀、小刀


制作泥鱼板的工具:木刨、铁锤、斧头、墨斗、木凿、木锯、手锯、13cm长的铁钉。


蚝袜
斗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