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杨雪如故居双魁第,了解他风雷激荡的人生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589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6-1 20:1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6-1 20:18 编辑

风华正茂为革命 去留肝胆两昆仑
走进杨雪如故居双魁第,了解他风雷激荡的人生

杨雪如故居“双魁第”位于梅江区金山街道小溪唇社区。梁时禹 摄

    说起梅州的革命史,“杨雪如”是一个重要却少有人知的名字。


    他曾担任东山中学党支部书记,向青少年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员;他曾是梅城武装斗争的领导人,是梅城早期的革命人;他曾担任东江特委委员,引带朱德带领的红四军进入梅州。梳理杨雪如的革命事迹可以发现,他一直承担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为梅城的解放打下基础。


    或许是英年早逝的缘故,杨雪如的故事鲜为人知。“我问了家族内许多人,与杨雪如接触过的人不多,了解的人更少。”杨雪如之侄杨作生说。


    战火已去,但英雄不会被人遗忘。梅江区已按照梅州市《梅州城区江北及攀桂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攀桂坊内的历史建筑、文物等进行保护,位于坊内的杨雪如故居将得到进一步保护,他的故事和革命精神也将在故居的保护中进一步发掘和传承。


    ●南方日报记者 梁时禹


    梅城最早一批入党者


    杨雪如的故居位于梅江区金山街道小溪唇社区。历史上,这片区域被命名为攀桂坊,坊内围龙屋鳞次栉比,新楼房穿插在其中,一新一旧,记录着梅州的变迁。


    穿过一座座围龙屋,驶过一道道弯,在一口水塘边,小溪唇社区党委书记李焕组指着其中一座屋子告诉记者,这便是杨雪如的故居,名为双魁第,“这座屋子已无人居住,现当做杨氏人家的祠堂来使用,逢年过节,屋子会热闹些”。


    据了解,双魁第建于1809年,是一座坐东北向西南的围龙屋,共有64个房间,为三堂四横一围龙结构。走进屋子,陈旧感扑面而来,大堂内的桌子蒙上了灰尘,房梁上垂吊着的灯已泛黄;穿过大堂,后面的院子杂草已齐腰,墙壁上的标语、革命人物画像依稀可见。“当年,杨雪如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学生生涯,工作后又回来居住过一段时间,现在已分不清哪一间是他居住过的卧室。”李焕组说。


    1897年某日,双魁第内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杨雪如出生了。但他的出生伴随着苦难和贫困。“他的母亲还未等到他上小学便撒手人寰,父亲是个没文化的人,通过卖豆腐撑起了日常生活。日子拮据,常常拆东墙补西墙才能勉强维持。”杨作生是杨雪如的侄子,小时候他常听父亲说起叔叔的故事。


    “我叔叔学习非常的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家族的长辈常常鼓励我们同辈的小孩向他学习。”杨作生告诉记者,他的堂兄弟杨达祺每次与他叙家常,总会提起杨雪如对他的激励。


    小学毕业后,杨雪如不负众望,考入梅州中学,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上海大学学习。


    1921年的上海,繁华与黑暗并存。帝国主义入侵,使得西方文化进入上海,商铺鳞次栉比,国内外居民不断涌入,商人络绎不绝,许多新的思想也随之传播。然而,在亮光闪闪的繁华中,却也有阴暗的一面,贫富分化、社会混乱,游行频频发生。


    在进步青年的影响下,杨雪如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并积极参加反帝国主义游行,思想不断进步。之后,杨雪如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梅州较早一批党员。


    “当时的上海聚集了许多仁人志士,如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在上海,杨雪如的思想得到不断锤炼,革命的决心更加坚定。”梅江区党史办主任江文秀说。


    1925年初,学有所成的杨雪如回到梅州,以桂里小学副校长的公开职务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他开办夜校,教工人、妇女读书识字、唱歌演戏,利用教育阵地,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火种。“为了桂里小学能成功建校,叔叔不惜卖掉家中两间房屋,将所得6000毫洋全部用作革命经费,曾一度去印尼向侨胞募款。”杨作生说。


    1923年12月,中共梅县地方党组织成立。这时,杨雪如受命担任了国民党梅县教育局的督学。


    他以督学的名义,到母校梅州中学和乡村小学巡视,播撒革命种子,帮助学校建立起教师联合会,推荐介绍《中国青年》《青年先锋》《创造》等进步刊物给师生们阅读,使许多教师提高了政治觉悟,并被吸收入党。1926年间梅东一带(包括松源、松口、尧塘、隆文等地)的党组织,就是杨雪如经手建立起来的。


    红四军进梅的引路人


    走出杨雪如故居,漫步在小溪唇社区,迎面的微风让人倍感惬意,道路干净整洁,还安装了新的栏杆,路两旁绿树成荫,文明标语随处可见。近年来,梅江区积极推进“微改造”“微提升”,小溪唇社区的环境有了进一步提升。


    “我是这里的老居民,社区的环境越来越好,生活很舒适。”杨阿姨是小溪唇社区的老居民,她在社区生活了50多年,闲时在社区内散步、到养老中心找人唠嗑,晚年生活有滋有味。


    而在90多年前,居民的生活却是天差地别。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形势危急。


    “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奋起反抗!”这是杨雪如的心声,也是梅州人的心声。


    4月中旬,中共梅县地委和共青团梅县地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在上级部署下开展武装斗争,成立武装斗争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县革命,杨雪如便是领导人之一。在武装斗争委员会领导下,梅城、松口、西阳、丙村等地工人、农民、学生近万人在梅城集会示威,声讨蒋介石新军阀的罪行,拥护武汉政府。


    5月12日下午5时,梅城武装斗争委员会组织130多名武装人员在东门塘集合,以工人武装纠察队为主力,联合东山、学艺等革命学校学生举行武装斗争。纠察队趁梅县保安警察大队、县警队、县政府人员吃饭时间同时发动突袭,攻下了县保安队,攻占县政府,解除三处国民党地方武装,缴获枪支200多支。


    但这次胜利只持续了七天。七天后,由于国民党调派惠州军队来梅镇压,武装斗争委员会遭反动军队的进攻,新成立的人民政权和武装队伍分别向梅北、石扇等地撤退,同时县委派杨雪如、李仁华、陈劲军、古柏等北上武汉,向中共党中央联系请示。


    梅城武装斗争让群众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不久后,红四军从闽西挺进梅州,推动了东江土地革命,为创建粤东北苏区,实现闽粤赣中央苏区连成一片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杨雪如便是其中的引路人。


    奉中共两广特别委员会书记彭湃指示,杨雪如于1927年6月回到梅州,先后担任中共梅县县委组织部长、东江特委委员。


    1929年夏,陈毅来到东江,传达了红四军在福建打击敌人的情况和红四军准备挺进东江的消息。东江特委根据省委的指示,派杨雪如前往江西中央局汇报请示。


    随后,红四军便由杨雪如引路,于10月25日抵达梅城,为梅城战役的打响奠定基础。


    红军到达梅城后,杨雪如积极帮助红军筹款、筹粮和解决物资供应等问题。“当时,东较场还有一片水塘,叔叔便帮朱德总司令将马牵至那休息。”杨作生说。


    红四军撤出梅城,北上江西之后,国民党军队又卷土重来,分驻梅城及各区乡重要圩镇,疯狂镇压革命运动,围捕杀害革命同志和工农群众。此后,杨雪如以更加秘密的方法与敌开展斗争,常经常活动在梅城、梅南、寨子坪、西岩前和丰顺、大埔、五华、蕉岭等地,在九龙嶂、铜鼓嶂、明山嶂一带,组织游击队打击敌人。


    有一次,杨雪如等人在西岩前开会时,由于叛徒告密,敌人赶来包围,结果一些同志被抓走了。杨雪如突围出来后,行动更加隐蔽,常化装成老人、哑巴、疯子、算命先生、地理先生、钉砻师傅、补鞋匠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修缮古城打造宜居宜业新社区


    杨作生已年逾八十,曾担任高级检察官的他现在依然停不下来脚步。“现在,我会帮助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梳理一些案件,为考试组出考题。”这些年,他一边梳理案件,一边寻找杨雪如的事迹,“当年在省里工作时,我常常托人了解叔叔的事迹,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叔叔的事迹整理清楚。”


    杨雪如,这位年轻的革命者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杀害,所留下的被人知晓的革命事迹并不多。


    1931年冬,中共丰梅县委书记黄炎犯肃反扩大化严重错误,杨雪如奉东江特委之命在梅县检查工作和弄清问题,在梅城西郊中高峰高田塅熊屋侧坟地召开会议,由于叛徒告密而不幸被捕,被投进梅县监狱。在审讯过程中,杨雪如拒绝国民党当局的利诱,经受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他说:“共产党人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既然知道我是共产党,要杀就杀,不必来这一套!”


    1932年,杨雪如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梅城北门岗刑场。临刑前他高呼革命口号。


    在杨作生的家中,存放了厚厚一叠关于杨雪如的资料,记者翻阅这些资料发现,不少都是杨作生的手稿。他告诉记者,资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存放在广州,都是这些年他通过采访、查阅族谱得来的,“我父亲杨绍豪在叔叔的影响下投身革命,堂兄弟杨达祺、杨达成也相继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叔叔对家族的影响非常重大。”


    这些年,让杨作生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采访杨达祺。“他(杨达祺)当年从桂里小学毕业,又进入东山中学念书,因为喜欢武术和体育,所以身体特别好。”杨雪如看到侄子的身体健壮,称其为“小北古”,意思是在北方出生的人。“当时,叔叔告诉他,一定要报效祖国,要担起‘驱除鞑虏’的使命,所以杨达祺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了十四期参谋研究班学员。”杨作生说,“弥留之际,他常常回想起与叔叔相处的日子,他说如果没有叔叔作为指路人,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


    英雄已逝,但其精神永存。杨作生告诉记者,只要他还有力气,就会继续去查找杨雪如的足迹,让更多人了解这位革命者。“叔叔还有3个女儿,家里人到现在也没能与他们取得联系,我们会继续努力。”杨作生说。


    梅江区也启动了对攀桂坊的修复工作,杨雪如的故居将得到修缮,他的故事也将被更多人知晓。


    据了解,梅州市已编制了《梅州城区江北及攀桂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保护和发展为主要工作目的,以“保护优先”为原则,落实对历史城区、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各种历史要素的保护,力争将江北及攀桂坊片区发展成为集商业、文化、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为复兴古城注入活力,打造成客家历史展示区,宜居、宜业新社区。


    相关


    即使被捕,依然不减革命斗志


    1931年冬,东委决定派杨雪如来梅县检查工作。他潜到敌人严密控制下的梅城,准备与蕉平一带取得联系。


    一个傍晚,杨雪如到梅城西郊中高峰高田段熊屋附近的坟地开会,由于叛徒出卖并带来特务头目麦跛(麦仲南),包围了开会的地点,杨雪如在突围中因躲避不及,和敌人展开勇敢的搏斗,但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


    杨雪如被投入梅县监狱,敌人对他先是严刑拷打,之后又想通过利益将其策反,软硬兼施,但他始终不屈服。杨雪如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将计就计,把敌人送来的钱和饼干、牛奶等一概收下,散发给同监的难友。他说:“要杨某反省自新,出卖党的秘密,只有太阳从西边出来。”凶恶狡猾的敌人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对他说:“杨家准备出点钱,保你出来去德国读书。”企图引诱他变节,同样遭到坚决拒绝。


    1932年初春的一个下午,杨雪如遍体鳞伤,拖着沉重的脚镣,迈着坚定的步伐,昂首挺胸、面不改色,一步一步地朝北门岗刑场走去。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