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鏖战急 ——记李井泉在大埔的战斗岁月

[复制链接] 0
收藏
1
回复
59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4-19 17:2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4-19 17:39 编辑

当年鏖战急
——记李井泉在大埔的战斗岁月

我军撤出三河坝,李井泉留在大埔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秋,李井泉藏身大埔县澄坑乡农民黄书声家的旧房
1982年春节,李井泉在广州会见广东两家帮助过他的农民:大埔县黄书声和丰顺县赖永坪家人。

一排左一赖永坪,左二李井泉,右一黄书声之子黄玉康,二排右一黄书声之孙黄振东。

2019年11月,申再望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与李井泉塑像合影

      ●申再望

      2019年,是父亲李井泉诞辰110周年。11月,我来到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那是一个秋光晴好的日子,三河坝青山环绕,郁郁葱葱,三江汇流,气象万千。纪念园里巍然矗立着朱德铜像,两侧有陈毅、周士第、李井泉等人的塑像。我肃立在塑像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仿佛回到了90多年前的战场,当年鏖战急,峥嵘岁月稠。

      血战三河坝

      1927年9月22日,时任南昌起义军二十五师政治宣传员的李井泉随部队经历赣南、闽西转战,进入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

      大埔县毗邻闽西赣南,三河坝是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汇合为韩江处,三河坝笔枝尾山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有“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按照起义军总指挥部的指令,朱德军长率领的第九军教导团和二十五师共3000余人扼守三河坝,牵制敌人,为周恩来、贺龙等率领的主力军进攻潮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十五师驻守三河坝后,师政治部派出工作队做宣传发动工作,李井泉参加了工作队。广州“四一五”反革命事变后,革命受挫,大埔群众情绪较为低落,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深入当地群众,入户宣传土地革命精神和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的目标,加深了群众对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的认识。工作队帮助成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颁布《土地改革纲领》,组织农民自卫军。李井泉在大埔开展工作,遇到语言不通的困难,但在群众的帮助和支持下,他精神抖擞,工作取得成效,与工农的联系更密了,感情更深了。

      李井泉在师政治部曾见到时任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的陈毅来师部汇报工作,两人有过多次交谈,李井泉向陈毅请教做宣传发动的方法,陈毅对李井泉的好学精神留下深刻印象。李井泉在三河坝还参加了二十五师召开的党团员大会,他通过参加党团生活,对党在军队的核心领导作用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了较深的认识体会。

      10月1日,国民党钱大钧部三个师10个团向我发起进攻,起义军和农民军英勇抗击扑向三河坝的敌人。二十五师在三河对岸的东文部、笔枝尾山、龙虎坑、下村一带布防,钱大钧部强渡过河向我军发起猛攻,我军坚守阵地,顽强抵抗,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敌人强行渡河的企图,打沉许多载运敌人的船只,杀伤大量敌人,俘虏几百名敌人,缴枪数百支,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第二天敌人集中炮火向我猛烈攻击,掩护敌兵过河,又从汀江上游渡河,占领东文部,另一股敌人也进到笔枝尾山山脚,起义军腹背受敌。

      我军顽强作战,在子弹、手榴弹打完之后,仍与敌人肉搏。战士们吃不上饭,只有摘野果充饥。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二十五师参谋处长游步仁(黄埔第一期学员)、七十五团第三营营长蔡晴川(黄埔第三期学员)和上千名起义军、农民军战士壮烈牺牲。

      我军在殊死作战后失利,损失惨重,将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焦土。作为年轻战士的李井泉,眼见一同南下的战友和自己发动起来的农民兄弟在枪林弹雨中一批批倒下,感到无比悲痛。三天三夜的浴血鏖战,使他切身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痛失战友兄弟的苦楚,更加激起他血战到底的勇气。

      三河坝战斗进行时,二十五师还不知道潮汕已经失守,起义军主力已经失败。当时以为守住这个地区对主力军作战有利,因此与超过我军十倍的敌人作战,在所不惜。激战三天三夜后,敌人对我形成三面包围,在极其险恶的形势下,为保存革命力量,我指挥部果断采取“次第掩护,逐步撤退”的战术撤出阵地,摆脱险境,由二十五师七十五团担任后卫,其余部队向大埔以东方向转移,去往潮汕与主力军会合。朱德率起义军2000余人离开大埔前,没有忘记具有革命传统的大埔人民,为了坚持地方武装斗争,起义军送给大埔县委200多支枪,送给太宁、青溪、三河、英雅、百侯等地农民几百支枪。

      10月4日凌晨,李井泉随起义军撤离三河坝向湖寮、百侯进发。4时左右,山地一片漆黑,大雾弥漫,部队经过河腰时,尾随之敌和地方反动武装两面夹击,起义军队伍被冲散,李井泉和农民军战士张华登、李友桃在失去向导带路的情况下,摸黑向大埔的东南方向追赶部队。由于追赶时所走路线发生偏差,他们与部队失去联系。为避开敌人追捕,三人只得夜行日宿,到达平原镇逆流村深山石头塘的庵庙。困境中,李井泉认为只有依靠当地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才能保存自己,继续开展革命斗争,三人商量之后,决定尽快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
矢志不渝,坚持斗争

      李井泉等找到石头塘附近的苦竹村赤卫队,通过赤卫队与大埔县党组织取得联系。李井泉向党组织提出,要留下来与大埔人民一起开展武装斗争。大埔县党组织根据李井泉有一定文化、又是共青团员的情况,考虑让他到学校以教书为职业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但李井泉认为自己的江西口音重,教书要整天开口讲话,容易暴露身份。于是,他向党组织提出要求到农村去开展工作,得到组织批准。适逢中共大埔县委在光德镇澄坑村中央坑召开会议,经下东区区委书记黄海波(光德澄坑中央坑人,后在中央苏区战斗中牺牲)安排,把李井泉带到同村堡垒户、村民黄书声家中寄宿,假以江西“老表”的身份隐蔽下来。

      光德是传统的陶瓷产区,不少外地人在陶瓷厂做工,李井泉有高中文化,写得一手好字,便被党组织安排到离黄书声家不远的一个陶瓷厂,很快学会了画碗。白天,他在陶瓷厂以画碗作掩护,晚上则在陶瓷工人中展开活动,了解工人生活情况,和工人交朋友,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李井泉经常奔走在周边的澄坑、下澄坑、逆流等地,有时活动到通宵,从而使这一地区陶瓷工会得到进一步巩固。

      1927年11月,李井泉参加了中共大埔县委在桃源郭氏学校召开的代表会议,东江革命军副总指挥郭瘦真和中共汕头地委负责人罗伯良、蓝裕业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郭瘦真主持,传达贯彻了中共南方局及广东省委联席会议精神,分析了“八一”起义军潮汕失利后的斗争形势,讨论了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的指示和大埔的情况,决定以集中乡村武装,向圩镇进军,从而摧毁敌人政权,建立苏维埃政府。李井泉回到澄坑后,立即向澄坑、逆流、北坑、五家畲、竹园番等地工会组织传达贯彻了大埔县委桃源会议精神,并积极筹备暴动的准备工作。

      12月下旬,中共大埔县委根据桃源会议精神,在高陂留田李仁记家中召开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谢天放、饶龙光、黄让三、李井泉、李西庭、李友桃、李明光等20多人。会议由谢天放主持,罗明在会上讲了话,介绍了闽西开展农村武装斗争的情况。李井泉汇报了澄坑、逆流一带活动的工人组织筹备武装暴动的工作情况。会议详细研究了高陂年关暴动的计划。

      1928年1月1日凌晨,李井泉、贺遵道、李明光、黄让三、李西庭、李友桃等率工农革命军第十五团第二营全营以及岭东工会瓷业工人、高陂学联部分学生,桃源、澄坑等地农军计500多人参加了高陂暴动。战斗打响后,李井泉、黄让三、李西庭、李友桃分别率暴动队向国民党高陂区署和区党部进攻,敌人在我武装暴动部队的猛烈进攻下,望风而逃,我军迅速攻下了国民党高陂区署和区党部,并活捉了国民党高陂区党部反动头子苏宝珊。

      当天适逢高陂圩日,县委召开了祝捷大会,街上红旗招展,群众情绪高涨。这时,李井泉活跃在高陂街头,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在街头,李井泉见到了黄书声的妻子郭蕉娘从澄坑担碗到高陂。他左一声“大娘”右一声“大娘”,高兴得热泪盈眶。他还从自己身上掏出几个铜板请大娘吃饭。在高陂活动的几天中,李井泉与黄让三、李西庭、李友桃、张华丁等起义军战士畅谈了各人在三河坝战役后与起义军失去联系的经历。高陂暴动的成功,起义军在高陂的汇合,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同年5月,李井泉又参加了百侯暴动。

      5月2日晚,李井泉与李明光、黄让三、丘宗海等人率十五团到百侯,立即与百侯区委和工会负责人杨鹤松、丘荣泉、杨伦经等人召开了秘密会议,详细研究了暴动的部署。3日凌晨,李井泉、李明光、丘宗海、黄让三、李西庭分别率十五团主力和农军从两侧突击国民党百侯区署和民团总部。李井泉同十五团主攻部队首先登墙强攻民团总部,同时开展政治攻势,高呼“穷人不打穷人!”“缴枪不杀!”以瓦解敌人斗志。经过1个小时的战斗,攻克了区署和民团,活捉了反动头子杨竹史,高利贷者杨大目,缴获长枪30多支和大批弹药,并烧毁了区署,取得了百侯武装暴动的胜利。

      两次暴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地方反动政权。

      百侯暴动后,闽粤二省之敌联合起来“清剿”,妄图一举围歼我工农武装。李井泉根据大埔县委决定,随十五团主力到铜鼓嶂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

       1928年端午节前后,为加强丰顺团组织的领导,李井泉从十五团调到丰顺第四区担任团委书记。

      1930年4月,李井泉奉东江特委之命,前往红四军前委送信,开始了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和战斗的新历程。

      铭记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据黄书声对孙子黄广州讲述,当年李井泉来到他家时,因李井泉是江西人,为了掩人耳目,黄书声称李井泉为“老表”,当地人以为表兄弟的意思,而“老表”也是江西人之间的互称,很是恰当。

      李井泉在当地宣传革命道理,鼓动和组织劳苦大众起来革命,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李井泉是以一位读书人的身份出现在村民眼中,这在当时文化十分落后的小山村里,很受群众爱戴和尊重。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于助人,这是中央坑村民对他总的印象和评价。

      李井泉在中央坑与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朝夕相处,深深体会到老百姓的日子是如何的艰辛困苦,他对中央坑每一户人家都十分了解,走家串户,促膝谈心,讲解革命道理,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对周围的环境也十分熟悉,因为当年处在白色恐怖之下,随时要防备国民党的袭击抓捕,黄书声家门口出来下到大路有几个台阶,然后多少米处有一座小木桥,然后又有多长路程可通往山上,他都熟记于心,以备随时转移,一直到晚年他都讲得很清楚。

     1974年8月,黄书声的遗孀郭蕉娘给李井泉写信说:“回想一九二八年你在我家居住,为革命过着清苦生活,艰苦度日,挑担为活,每餐吃的青菜粥汤,杂粮当主粮,住的烂间棚房,睡的旧床板。每天你帮助我做家务工作,烧火、担柴、做咸菜等。有几次你和我三人担砖出山,到高陂理发,中午买了牛杂粥吃,买了咸鱼、白乳回家。”这些生活细节,郭蕉娘记忆犹新。

      李井泉来中央坑不久就过年了,1928年春节,村民们纷纷请李井泉写春联,他特意写了一副春联“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贴在黄书声家门口,表达了对起义军的思念之情和对革命充满信心。

      新中国成立后,李井泉日理万机,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在大埔县的艰苦斗争岁月,尤其是念念不忘黄书声及其家人。他曾委托广东省委原书记、丰顺籍老干部李坚真帮他寻找黄书声一家,未果。直至“文革”中,四川专案组几次派人到大埔外调,黄书声家人才知道了李井泉身陷囹圄的情况。1973年李井泉恢复组织生活,1974年春节期间他到广州疗养,把黄书声的家人和丰顺县赖永坪的家人请到从化做客,待为上宾。他在饭桌上说:“今天晚上是元宵节,我特意让宾馆做了汤圆,是甜的,不是你们家那种咸的。我在大埔光德时,赶上过节,你们黄家到高陂赶集,都要带条鱼,回来做清蒸鱼。今天晚上我请你们吃汤圆和鱼,就是为了回忆我在光德、铁坑和你们相处的日子,也是庆祝我们再次相聚,庆祝元宵节。”

      1982年他又再次在广州会见黄书声家人。

      父亲对我们说,大埔县的黄书声和丰顺县的赖永坪当年是他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他们两家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他,他早就被国民党抓去杀害了。父亲还说,中国革命能取得胜利,全靠共产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你们永远要记住这个道理,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父亲的教导,我们铭记了几十年。那天来到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我的耳边又响起了他深沉的嘱托。

       回想1927年10月,江西省临川县参加南昌起义军的400余人,大多英勇牺牲,有的脱离队伍,李井泉是唯一留在广东坚持革命的临川籍战士。他在大埔、丰顺、梅县等地艰苦斗争两年多,在铁军精神的淬炼下,以牺牲的先烈为榜样,忠于党、忠于人民,始终与工农大众同甘苦、共患难、求解放。从红军反“围剿”,到万里长征,从八年全面抗战,到解放华北、进军西南,他浴血战斗,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看到今日大埔县满目葱绿、花团锦簇,道路畅通、高楼林立,城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九泉之下的李井泉定会感到无比欣慰。

      (作者申再望系李井泉之子,原任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巡视员,现已退休。)

     来源:梅州日报


签到天数: 3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沙发
发表于 2021-5-9 11:48:49 | 只看该作者
他是非常左的领导人 ,老百姓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