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新篇 梅州路向何方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1-27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四五”开新篇 梅州路向何方
梅州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

梅州谋划“十四五”新图景,5年后的梅州将焕然一新。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寒冬渐远,春日可期。

    回望“十三五”,梅州在跨越千亿GDP大关后,围绕全力推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目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梅汕客专顺利通车,与粤港澳大湾区、闽西、汕潮揭等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脱贫攻坚取得决胜成果,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3%,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1%。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局起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梅州如何谋划未来5年发展蓝图,备受瞩目。

    梅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擘画了“十四五”发展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立足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梅州提出继续深化实施“123456”思路举措,建设生态发展区先行示范市,奋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梅州力量。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梅州正谋定而动、蓄势而发。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策划:汤凯锋 辜昀玥

    统筹:唐林珍

    构筑“生态圈”

    到2025年8县(市、区)

    全部进入“百亿元俱乐部”

    “十三五”期间,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赋予了梅州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通过几年的奋力建设,一个全新的绿色梅州正不断刷新人们的固有认知。

    “5311”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升级。5年来,梅州不断推动烟草、电力、建材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绿色低碳新型发展,持续巩固优势产业支柱性地位。

    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强。梅州因地制宜推动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第二产业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环节延伸,做好“生态+”“文化+”“旅游+”和“体育+”等文章,推动不同行业互相渗透、互相交叉、多业态融合。

    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3%,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7%,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1%,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绿色工业欣欣向荣,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方兴未艾,一个以生态经济发展为主的新兴城市正在形成。

    启航“十四五”,“生态”“绿色”依旧是梅州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近日召开的省两会,也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境界的目标及进一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对位于北部生态发展区的梅州迎来新的考验和机遇。

    “从国家到省的‘十四五’规划中都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后续会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出台和实施,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谋划好“十四五”的发展,对梅州接下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此次梅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梅州要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争当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市的目标任务。

    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首先要实现绿色发展换道超车。放眼梅州全市,烟草、电力、建材等资源消耗型产业依旧属于支柱性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略微缓慢。“十四五”期间传统产业如何加快转型步伐,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梅州提出要推进五大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创新体系构建,加快“三院一基地”建设,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同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当前正处于数字化时代,“十四五”期间将迎来新一轮数字化革命,这与梅州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慧梅州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未来5年,梅州将在医药产业、新能源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方面实现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并将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

    “梅州有发展数字革命的基础,正站在数字化革命的风口上,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遇,挖掘适合梅州的数字革命之路。”陈鸿宇认为,梅州发展数字化经济大有可为,关键是是否具备开放的意识和态度,以最大的热忱拥抱互联网。

    展望未来,梅州力争到2025年,8个县(市、区)GDP全部达到100亿元以上,其中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达到200亿元以上。

    扩大“朋友圈”

    构筑到汕潮揭、珠三角

    1至2小时交通圈

    发展要上道,还需朋友带。

    纵观全国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各城市之间正在打破固有的行政边界,形成都市圈、城市群。梅州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姿态,广交朋友、拥抱朋友、融入朋友。

    “梅州要发展不能是孤立的,必须要借力发展,要借助‘双区”的广阔市场与资源要素,与周边城市相互支持,相互融合。”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丘东涛认为,梅州处于粤闽赣边,周边有许多朋友可以结交。“汕潮揭都市圈、闽西赣南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加强合作交流。”

    加强与朋友的互动,首先要完善交通路网建设。“十四五”期间,梅龙高铁将会建成通车,与赣深高铁、广汕铁路、梅汕铁路等互联互通。届时,梅州将可实现与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之间90分钟通达,与潮汕地区、赣州、南昌及以国家中部地带的便捷高铁通道。

    同时,围绕梅州建设粤东北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十四五”期间梅州将通过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和梅州机场迁建,推进国省道改造升级和快速交通干线建设等,构建梅州到汕潮揭1小时、到珠三角2小时、到厦漳泉2小时的“1122”交通圈。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拉近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缩短中间链条,从而能使资源要素转化流通更顺畅。“梅州要发展就要形成链条的思维,产业链条、经济链条、交通链条,将梅州生产地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市场形成完整的链条,加速梅州融湾的步伐。”陈鸿宇认为,梅州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魄力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促进资源要素引进来和走出去。

    梅州在服务融入“双区”及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上早有部署,实施“三进一出”工程,千方百计引进外来投资和人才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途径,拓展梅州优质产品的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未来5年,梅州还将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合作,加强与汕潮揭、赣南闽西及周边地区的交流。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发展。

    同时,随着“十四五”期间制约广东经济发展的各类瓶颈进一步缓解,产业转型换代的步伐将会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等链条将会进一步向粤东粤西粤北转移,能否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对于梅州未来5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承接产业转移,不仅要加快融入“双区”,更要打破边界观念,加深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和合作。抓住“链主”企业,积极建链补链延链,建立“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总装+配套”“前端+后台”等跨区域产业共建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

    同时,梅州是华侨之乡,在外华侨众多,要发挥优势,积极引进乡贤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贸文化合作交流,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发展。

    优化“生活圈”

    城市大发展中

    注重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切发展的要义在于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建设现代化城市,需要一系列吸引眼球的“大手笔”,但也要从小事抓起,让群众从细微之处感受城市变化,在城市大发展中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十三五”期间,梅州脱贫攻坚取得决胜成果,53180户145032名相对贫困人口100%脱贫,349个相对贫困村全部退出。作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期间,梅州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

    梅州提出要构建广东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围绕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梅州生态环境好,是国家森林城市、“世界长寿之都”,未来5年,梅州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建立地上地下、水陆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推进建筑节能,实现民用建筑能耗总量与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近日,北京传来喜报,梅州荣膺“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称号,这是梅州自2018年以来连续第3年获得该项殊荣。

    平安是发展最基本的环境。未来梅州将以创建苏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城市为抓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是发展的根基。新冠肺炎疫情像一剂预防针,敲响了社会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视。未来,梅州将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让群众享有更健全的卫生健康体系。同时,梅州将继续推进教育振兴,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文化是发展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富含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的梅州将在“十四五”时期,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名城,提升现代文明程度。加快“原中央苏区客家文化研究培训中心”建设,充分挖掘红色革命遗址资源,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活化利用名人名居和传统村落。

    “千年嘉应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说文化是梅州最重要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加大客家、苏区、绿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能以文化塑人,更能以文化塑城,从而带动城市文明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丘东涛认为,文化力量是未来5年推动梅州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蓝图绘就,五年征程已然启航。可以预见,5年后的梅州,天蓝水净,环境更加怡人。绿色产业更丰富,发展更迅猛。人们出行搭飞机,乘高铁,城市活力和品质进一步提升。愈来愈多的游客和外来人口走进梅州,共享美丽梅州、美好生活。

    对话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梅州要加大开放力度

    在周边城市中争当主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立足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梅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将有哪些机遇?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为此,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南方日报:您觉得未来5年,梅州结合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需要抓住哪些机遇?

    陈鸿宇:梅州未来5年的发展跟广东的总定位总目标、“十四五”期间广东的发展目标、广东对全省的布局是分不开的。“十四五”时期,广东要打区域协调发展的攻坚战,这就给处于北部生态区的梅州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第二个机遇是“十四五”期间,广东产业升级换代会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这些强链、壮链、延链将会进一步转移,且是跟区域协调发展相关联的。我们可以预期,“十四五”期间,粤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特别是广州、深圳、东莞,对周边及北部生态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将进一步加强。那么梅州融湾、融深,与汕潮揭都市圈的合作,可能有个新的契机。

    以前梅州主要靠项目、资金来带动发展,但现在要从市场需求上、产业链上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来的项目必须是有造血功能的,梅州就有了内生动力。

    其次,“十四五”期间,梅州交通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十三五”的长足发展后,还会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交通红利将转变为经济发展的红利。梅龙高铁的开通,将构筑梅州与大湾区、汕潮揭,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的产业圈、生活圈和经济圈,带动要素畅通和经济循环的流转,将对梅州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带来重大变化。除此之外,时速350公里高铁的通车,也将会对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带来很大的机遇。

    数字时代的到来,也会给梅州带来重大机遇。梅州有发展数字革命的基础,随着“十四五”期间,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数字农业、数字社会治理等带来极大的变化。梅州就站在这个风口上,通过数字革命、科技革命、交通革命带动经济发展。

    最后是“十四五”期间,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关于生态要素与市场机制之间的联系,将会得到更多重视。那么在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特别是生态补偿机制这一部分,将会有一些重大政策举措出台,像生态要素、环境要素要进入企业或者经济运行成本中,将会更大规模地推进碳汇交易,随着碳普惠和碳综合目标提出,北部生态区会有更大的机遇。绿水青山好了,将会转化为金山银山。

    南方日报:您对梅州融入“双区”,加强与汕潮揭、赣南闽西及周边地区的交流,有哪些建议?

    陈鸿宇:梅州要加强对周边城市的交流和合作,首先要形成共识。从全国和广东省的发展趋势来看,都是在打破市级边界,实现更大区域的联动发展,使资源要素能更充分、更畅通的流转和配置到位。

    在前面的问题中,我提到了产业链条的转移,在区域发展中则是要形成“链思维”,形成更开放、更长远的关系。所以梅州要与周边城市,与大湾区这些有市场需求的城市形成更为紧密的链条。

    所以梅州要形成更开放和市场化的意识,特别是要加强与汕潮揭都市圈、闽西赣南的合作与联系,不要害怕“虹吸效应”,开放所带来的益处比“虹吸”带来的不利更大更多。

    其次是要更大力度的开放和更大力度的改革,打破行政边界,改革体制机制,形成一个大开放的格局。粤东粤西粤北有同样的问题,就是还不那么懂得保护投资者,善待投资者。要更大发展,就要实现产业开放,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欢迎各式各样的企业主体进驻。

    同时,还要进一步打通交通。梅州位于粤闽赣交界处,非常有条件成为广东连接长江经济带、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立体交通枢纽。成为重要交通枢纽,梅州首先要加快梅龙高铁的建设,同时要建设从汕头经过梅州往国家中部地区的高铁路线。高速公路网络要更密集,特别是跟瑞金、长汀的高速公路都要去打通。

    与周边城市的联动中,最不可忽视的是与汕潮揭的合作。客家与潮汕地区地缘相近,文化也有相通的地方,形成紧密合作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在教育、医疗、商业、产业资源进行对接和合作,可以引进或者办个华侨试验区的分区。要敢于在周边城市中争当主角,更主动融入汕潮揭都市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