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石雕艺术有限公司石匠陈春泉 以刀代笔 石上生辉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1-23 18: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1-23 20:15 编辑

梅州市五华石雕艺术有限公司石匠陈春泉
以刀代笔 石上生辉

作者:全媒体记者 叶灿辉 通讯员 陈威 李世佳

陈春泉专心致志雕刻石狮   郗建新/摄

      在梅州五华,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五华阿哥硬打硬”,特指五华人迎难而上、以刚克刚的工匠精神。五华地处粤东山区,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蕴含丰富的石材资源。所谓“靠山吃山”,许多五华人祖祖辈辈以“打石”营生,石匠的传统工艺在当地已传承了400多年。

    “叮、叮、叮……”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撞击声,记者来到了梅州市五华石雕艺术有限公司的石匠工场,石匠陈春泉正在仔细凿刻一对石狮子。

    “每一件石雕工艺品,都要经过画图、切割、打磨、雕刻等环节,任何一个步骤都要十分留心,稍有差池可能就要推翻重来。”陈春泉从业已有32年,雕刻石狮的每一个细节早已烂熟于心,这不,他一边向记者介绍着,一边拿起铅笔寥寥几笔,片刻间,一只狮子的图案就跃然“石”上。

    刻画时,记者注意到,陈春泉的手指比常人更为粗壮,“这是常年打石,日积月累的结果。”他笑称,“因为我们要紧握铁锤和錾子等工具,手指发力时间长了,自然就比你们更粗壮。”

    石雕工艺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石匠要拥有“刚柔并济”的凿刻技术。“像这只石狮子嘴里含的圆球,怎么动都不会滚出来,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放’进去的,其实,是我们一凿一凿地从外面凿出来的,每一凿力道都要掌握好,力度太大易凿坏,力度太小凿不动。”陈春泉说。

    作业的同时,石匠还要防止一切可能出现的危险。在切割和打磨的过程中,碎石飞溅、灰尘飘扬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石匠在作业时,要佩戴好安全帽、口罩、护目镜、手套等用具,保护自身安全。

    随着技术的更新发展,如今的石雕行业,增加了机械和科技的元素。比如,切割机可以代替以往的人工砍凿;浮雕环节,出现了3D技术来帮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业的难度。但陈春泉认为,不管时代怎么变,传统的技艺都不能丢。“切割机可以使用,但雕刻方面,人工雕刻始终比机器切割更有‘人情味’,因为人手的能动性更强,无数前辈传授给我们的工艺技术和祖辈积攒了几百年的经验,能够帮助我们雕刻得更生动、更细腻、更传神。”

    五华石匠们的自信源自于他们的精湛技艺。1961年,当地石匠通过传统人工作业的方式,建成了一件杰作——值得被载入史册的五华水寨大桥。整座桥由花岗岩砌成,没有用任何钉子和钢筋,却稳固异常。据当地人介绍,2018年,五华连降暴雨,琴江上不少桥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只有水寨大桥安然无恙。更令人不解的是,桥上所有的石柱,中间均是空心的,可插入电线,安装电灯。当地人告诉记者,当年的工匠到底是如何把这些灯柱凿空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最具亮点的,还要数桥头的两座巨大石狮,威风凛凛,栩栩如生,所有细节纹路均刻画得棱角分明。据悉,它们雕刻于明代,大桥建成后被当地人从天妃庙移至此桥,历经数百年沧桑仍傲然伫立。

    除此之外,广州越秀山的五羊雕像、海珠广场的解放军石雕、从化的北回归线标志塔、珠海海滨公园的渔女雕像等,均出自五华石匠之手,它们点亮着城市的风景线,于无声处体现着石匠们的智慧与技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