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之缺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84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8-14 20:5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起之缺

  流传于世的孙吴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瑰宝。孙是指孙武、孙膑,吴就是指吴起。吴起,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还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其在楚国的变法卓有成效,较之秦国的商鞅变法尚早二十年。

    吴起是一个矛盾体,作为军事家,他的《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等朴素的战略战术思想,在我国军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人子、人夫,他有太多令人发指的人性劣迹。“破家求仕”“杀妻求将”“为卒吮疽”等经典故事,就记述了吴起流传后世的详实事迹。历史对他的评议颇具争议,有评论认为他善于带兵用法,廉洁公正,看重名声;也有评论指责他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惜杀死自己的妻子,为人贪利寡恩。司马迁认为吴起是“因刻薄残暴不懂感恩才招杀身之祸的。”总之,吴起的出人头地的信念中凝聚着冷酷无情的人性特征。

    吴起出生在战国初期的卫国,家庭富而不贵,在为谋求官职而游历四方期间,家道中落。他曾拜曾子为师,由于吴起在母亲去世时未回家奔丧,受曾子鄙视逐出师门。吴起在杀了人后,走出故乡卫国的城门时向他的母亲发誓,不做到公卿宰相这样的高官就绝不回家乡,还咬破自己的手臂,可见他下定了决心。

    从流传下来的《吴子兵法》中,不难看出,吴起为了出人头地可以不择手段做任何事,始终执着于建业扬名,要在楚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吴起在楚国的改革中:“颁布法律,审核政令,撤销赋闲官职,废除公族待遇等”,最为关键的是提出富国强兵思想,打破敌国的合纵联围。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幸运地得到了楚悼王的支持,排除世袭公族的干扰,从而信心十足地实践长久以来的抱负。

    吴起与效力于秦昭王的范睢不同的是,范睢有足够的对时局的判断能力和耐心,以等待获取秦昭王的信任,而吴起则过于急功近利。如果楚悼王晚死十年,或许吴起实施的加强君主权威的中央集权体制就会坚实地扎根在楚国的大地上,遗憾的是,楚悼王过于短命,只给了吴起六年的变革时间。短时间内要消弭被削减权力和领地的公族的反抗,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吴起致力于推行的中央集权化,是战国时代求得生存的最佳政策。历史的潮流与个人奋斗的轨迹紧密契合,只要有充足的时间,成功是必然的。可是幸运这次没有给予吴起,与商鞅一样,吴起作为推进激进的社会改革的改革者,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就不奇怪了。尽管我们难以接受这一个历史事实,但当想到还有许多如楚肃王那样的人物受到社会改革的恩泽,还是不难释然。可是,只要人们一直对这样的不公平耿耿于怀,也许就会窜出这样的念头,认为还是从一开始就不要进行社会改革的为好。当我们在选择如何渡过唯一一次的人生时,吴起的经历一定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从历史上留存的零星记载分析吴起的一生,有一个聚焦点,就是吴起的个性。司马迁的评价是“节廉而自喜名也。”司马光的用词是“刚劲自喜。”两位伟大的史学家告诉我们吴起特有的性格特征:第一,有自己的坚守和原则,“节廉”“刚劲”是也;第二,有时候不通人情,自视甚高,“自喜”是也。《韩非子》中记载了吴起的两件生活小事:有一次,吴起与故友久别重逢,相约一起吃饭。故友有事,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到天黑,这人也没来,吴起就一直等着,“至暮不食而待之”。次日早晨,吴起请人去找,直到把故友找来,吴起“方与之食”。还有一次,吴起让妻子织布,尺寸不合乎要求——失度。他让妻子重纺,结果还是失度。吴起居然把妻子给休了,领导说情都没用。

    吴起这个人物,无论从哪方面作出不同评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吴起剧烈的革新运动下,楚国陡然强大了。然而,改革先驱吴起,站起来是改革,倒下去还是改革。吴起的改革,不缺宝贵机遇,缺的是为人最基本的人性,缺的是处事“柔”的手段和方法。其实,吴起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被杀了,他母死不奔丧、杀妻以效忠,其结局只能是:他遵从儒学要被杀,不遵从儒学也要被杀,杀吴起的不是他人,是吴起自己。当吴起俯卧在楚悼王尸体上被射杀时,我们仿佛听见了改革者发出的饱含悲愤的呻吟。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