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名人文化品牌 延续寿乡历史文脉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0-7-7 20: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蕉岭县持续做好名人名居活化保护利用文章
做强名人文化品牌 延续寿乡历史文脉




蕉岭县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创新宣教手段,让丘逢甲故居进一步活化起来。

蕉岭县充分挖掘黄香铁人文历史资源,依托故居载体,结合文化旅游、红色教育等,整体规划塑造寿乡的“精神富矿”。

蕉岭县结合蓝坊镇大地村“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名片,通过乡村振兴和环境整治,让罗福星故居有效活化起来。

(以上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1905年蕉岭一户谢姓商人家庭出生了一个男婴,父亲给他起名谢晋元……”2020年清明前夕,中央广播电视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推出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国家荣光》(第一季),蕉岭县谢晋元作为血捍山河的英雄典型位列其中。

  蕉岭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一大批像谢晋元这样的文化名人。纵然时光流去、斯人远逝,但旧日气息、名人精神仍保留在故居建筑的一砖一瓦之中,定格在当年名人生活的年代。为延续城市文脉、讲好蕉岭故事,蕉岭县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遵循文物工作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建立县、镇、村三级管护网络的基础上,以丘逢甲、罗福星、谢晋元“抗日三英杰”和客家围龙屋为切入点,系统组织挖掘整理黄香铁、林修明等名人名居资料,分期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有序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同时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两美”行动等工作,全方位提升名人名居周边环境,做强名人文化品牌。

  丘逢甲故居 在人文传承中激发爱国热情

  “丘逢甲故居又称培远堂,‘培远’二字取自故居正门两侧楹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的首字,寓意丘逢甲先生‘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的毕生心愿。”来到文福镇逢甲村培远堂,蕉岭县博物馆讲解员廖碧丹向笔者介绍道。

  近年来,蕉岭县立足丘逢甲故居保护和修缮,对周边民房外立面进行改造提升,配套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设施。同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置工作人员,每年拨出专款定向管理,切实做好丘逢甲故居的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发展各项工作,重点立足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把丘逢甲先生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不断创新宣教形式,是蕉岭县活化保护利用丘逢甲故居的重要方式。“县里在持续做好故居保护管理同时,整合教育资源,结合‘五四’‘七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宣教活动。”蕉岭县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馆陆续为蕉岭中学、文福创兆小学、晋元中学等学校6000多名师生送去了“丘逢甲生平事迹展”,进一步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深化德育第二课堂的作用。同时,与各学校开展共建活动,通过创作客家童谣、山歌快板和朗诵诗歌等形式,让名人精神在学生品质形成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逢甲村村民丘仕旺是丘逢甲弟弟丘瑞甲的直系后代,对因故居活化利用带来的村庄面貌和村民精气神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自故居完善管理以来,不仅村庄面貌变化很大,而且周边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了,培远堂也成了教育后代的最佳课堂。”丘仕旺说。

  笔者获悉,为持续挖掘擦亮名人资源、让故居活化起来,蕉岭县正以“仓海诗廊”为载体,将丘逢甲故居、丘成桐祖居等串珠成链,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努力建成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旅游胜地。

  罗福星故居 在人文保护中延续乡韵乡愁

  把古民居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起来,是让古民居保持“活态”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蕉岭县结合蓝坊镇大地村人文资源实际,在保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福星故居的基础上,优化提升周边环境,大力引导村民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将文化传承、展示与特色塑造融入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全过程,守正创新,留住乡愁。

  “罗福星故居是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的有力诠释。结合相关保护规范修缮故居,并对周边人居环境、道路进行整体提升,释放环境红利,激活乡村开发、保护名人故居的内生动力,逐步构建文化发展良性循环圈。”蕉岭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遗产股负责人钟运宁介绍说,近年来,蕉岭县不仅对罗福星故居进行全面修缮,还将故居内部精心布置成小型展馆,用图片、文字、史料、研究书籍等展示抗日复台爱国志士罗福星光辉的一生。

  蓝坊镇正结合大地村“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名片,通过乡村振兴和环境整治,让罗福星故居进一步活化起来。“以罗福星故居为中心向四周辐射8至18米范围均属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大地村正结合‘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由村集体出资,对故居周边废弃民居进行拆除,现已拆除了900多平方米。”大地村党支部书记汤东海介绍说,目前,罗福星故居周边已经配套了禾坪、花带、路灯等设施,下一步准备建造公厕,修建分别通往高思村、叟乐公学等道路,方便外来游客和周边村民。

  “如今罗福星故居周边建设得很漂亮,绿树成荫,像小公园似的,很多村民都会在附近休闲娱乐,还会主动向游客介绍村里的情况。以前故居门前的禾坪每逢下雨就泥泞不堪,现在铺上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后,来参观学习的人更多了。”大地村村民刘伯高兴地说。

  黄香铁故居 在人文挖掘中塑造精神富矿

  驱车沿石窟河东岸往北行驶,至长寿大桥处右拐前进数百米,笔者来到蕉城镇陂角村黄香铁故居——铁耕楼。入目所见的是大门正面的一副楹联“广厦万间初成此屋,澄陂千顷长绕吾庐”,门上方题为“识字耕田之舍”。穿过斑驳的大门进入楼内,拱券式通廊连接四个横屋,呈现四横两层走马楼式结构布局。据介绍,这座楼是黄香铁的学生为报师恩出资建造。晚年的黄香铁半隐居在这座楼里,整理诗稿《苜蓿集》和编撰《石窟一征》。

  “铁耕楼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讲好蕉岭故事、激活人文产业的重要内容。县里很重视铁耕楼的修缮保护工作,去年4月投入资金对铁耕楼进行全面修缮,力求还原建筑原貌。至今年5月份,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钟运宁表示,在铁耕楼整个修缮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上级批准的维修方案逐条逐项进行修缮、复原,遵循原型制、原材料和原工艺。

  作为黄氏家族后人,黄穗光家住黄香铁故居附近,对于蕉岭县充分挖掘黄香铁人文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全面打造黄香铁文化品牌感到欣慰。“村民们都很期待故居能活化利用起来,这对于整个村的家风传承和崇文重教都影响深远。”黄穗光介绍说,得益于蕉岭县联乡兴村工作队的努力,陂角村正依托故居活化的人文载体,聚合各类资源和力量,整体规划塑造寿乡的“精神富矿”。

  “对内科学规划铁耕楼空间布局,以展馆形式全方位展示黄香铁的人生,深耕文明乡风;对外则将铁耕楼活化利用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红色教育等相结合,对陂角村根文化、楹联文化、客家耕读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打包’规划,点亮蕉岭新的文化旅游名片。”黄穗光表示。(撰文:廖静宜 祝银清 林剑湧 汪敬淼 本版摄影:汪敬淼)

  来源:梅州日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