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统筹人文山水资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0-6-17 2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6-17 20:20 编辑

  梅江区统筹人文山水资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笔蘸梅江人文 绘就文旅“丹青”


如诗如画的西阳镇“云水谣”。(钟小丰 摄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闲暇时,走访林风眠故居,循着先贤足迹,追忆大师风范;清晨的扎上村,村民们推门而出,信步村道,在一山一水、一砖一瓦中享受惬意生活;每逢周末,四季水果采摘基地游客纷至沓来,穿梭在果林田间,体验采摘之乐……

  近年来,这样的“城郊游”场景在梅江区并不少见。依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绿色生态优势,梅江区统筹人文、山水资源,活化利用名人故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擦亮文化品牌,激活城郊经济、周末经济,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梅江文旅融合样本,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活化名人故居

  构筑人文新地标

  仲夏时节,蝉鸣声声。驱车抵达西阳镇阁公岭村,沿着村道往里寻迹,一座白墙青瓦的清代四合院式附筑一横屋客家传统民居——敦裕居出现在眼前,这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林风眠的故居。

  如今,敦裕居四周搭起了脚手架,老屋内不断传来铁器凿击声。记者了解得知,梅江区有关部门正在对其进行修缮。“经过前期的深度考察,目前初步确立以林风眠故居为核心的‘一居、一馆、一园、一路、一河、一村’设计方案,以‘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还原林风眠记忆中的故居、家乡样貌,让每一处建筑承载的文化都可溯源。”西阳镇宣传委员古伟汕说,今年是林风眠诞辰120周年,梅江区将结合时间节点举行系列纪念活动,进一步盘活林风眠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延续文化命脉。

  据不完全统计,梅江区现有名人故(旧)居(含文保单位特色民居)59处,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梅江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有33处。

  林风眠故居的活化利用,只是梅江区推动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李国豪故居从“危房”中涅槃、朱云卿故居陈列了生平事迹,唤醒红色基因……梅江区名人故居的修缮保护工作已全面铺开,一座座故居正在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

  融合山水古村

  催生旅游新业态

  村子美、产业兴、游客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在扎上村、干光村、玉水村等梅江区村落,坑洼小路、漏水瓦房、撂荒土地等破败现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敞两车道、小桥流水人家、果园蔬菜基地等新业态旅游“标配”,吸引了游客“下乡”旅游。

  “体验完采摘准备带孩子到村子里和爱丽丝庄园转转,中午到尚上升石斛基地品尝地道农家菜,下午打卡‘网红’玉水村。”在城北镇四季水果基地,前来体验亲子采摘的市民李先海将一日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告诉记者,随着121乡道建设的推进,交通越来越方便,适合周末出行。

  “当时和我老公散步到这,看到这些撂荒地很心疼,两人就琢磨着种点果树,没想到乡村振兴的带动,不仅美了村庄,路也好走了,前来体验水果采摘的游客增加了一倍。”城北镇四季水果基地负责人龙娴说,基地种植了300多亩四季瓜果,高峰期每天要卖出近千斤水果,同时带动了附近村民到果园就业,协助果树管理工作。

  与龙娴一样受益于乡村振兴的村民在梅江区并不少。城北镇组织委员温惠婷告诉记者,该镇重点发展206国道沿线村庄的农旅产业项目,通过产业带动,逐步实现乡村振兴、增加旅游收入的目标。“通过农旅结合、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兰花、樱花、石斛、百香果等集花果种植与观赏为一体的农旅产业经济带,有效带动群众3100户,解决就业7215人,实现年产值近3亿元。”温惠婷如是说。

  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接下来,梅江区将继续深耕本土特色,挖掘绿色生态资源,丰富旅游新业态,依托古色村落、绿色生态、红色人文讲述梅江故事,以“旅游+”模式激活梅江文旅内生动力,进一步擦亮“诗画梅江”文化品牌。(记者 林婉萍 赖运香 特约记者 曾仕谦 钟伟才 通 讯 员 温惠婷)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