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流 江南第一家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30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5-14 13:25: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6-11 09:07 编辑

千古名流 江南第一家
千古名流

千古名流
东明精舍雕塑
千古名流
九世同居铭牌
千古名流
孝义门牌坊

●郑建伟 文/图

      位于浙江省浦江县城东12公里的郑宅镇,有享誉中外的华夏古代家族文化重要遗址——“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曾多少次让我魂牵梦萦,想一睹风采。在一个春光灿烂的周末,当我站在那书写着苍劲有力“江南第一家”的高大牌坊下,轻轻抚摸着那厚重的石柱,一种别样的情感,涌上心头。

     “江南第一家”,这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的郑氏名门望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其大家族的辉煌历史长达360余年,鼎盛时多达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浩大场景,真是一个大家庭“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典范。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膜拜。

     走过景区广场上那排醒目的孝义门、三朝旌表、恩德、麟凤、大宗伯、一门尚义等牌坊群后,当几面高高的家规碑林呈现面前,我看见那密密麻麻刻着曾成为明代典章制诰蓝本的168条郑义门家规后,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首先是“孝”字。中华文化历来崇尚做人要以“孝”字当头,这是颇有道理的。一个人如果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无感恩报德之心,那么他也绝不可能成为有品德的人。其次是“和”字。“家和万事兴”,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既要靠他的志向和能力,还需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家。最后是“廉”字。从宋、元到明、清,郑义门约有173人为官,尤其是明代,出仕者达47人,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而让人惊叹的是,郑氏子孙中,竟没有一人因贪污而被罢官者,实在是难能可贵。可见家风之重要。古代大家族这样重视家庭教育,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先治家,治家必有家规。

     郑义门家规

     孝感泉遗址

     走过家规碑林后,是一条清幽而整洁的石板路,还有条水流清澈的小溪,名为“白麟溪”,该溪沿着街道由西向东横贯全镇。小溪上有多座人来人往的古典小桥。

     溪边,小镇居民们在清澈的溪水中清洗衣物,加上四周茂盛的花木点缀,远看就是一幅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沿街一路欣赏美景,走到那座曾感动天地的孝感泉旁,看着清亮的井水,联想起郑义门名人之一的郑绮的故事。传说在一个大旱时节,水脉皆绝,郑绮因其母亲嗜饮溪泉,为此凿溪却不得滴水,乃仰天恸哭,越三昼夜,水忽涌出。人们为郑绮的孝心所感动,故立碑纪念,这就是孝感泉遗址。

     郑氏宗祠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郑氏宗祠,是江南郑氏家族曾经辉煌的历史见证。该宗祠大门东西边间匾书有“宗风永漾”和“德布春光”。阶沿正间柱上书“一脉真传曰忠曰义,两门正路惟读惟耕”。阶沿边间柱上书“诸山有瑞凡鸟飞来能化凤;暨水无尘池鱼跃去可成龙”。 郑氏家祠为当年族人同居的活动中心,始建于元初,占地约6600平方米,结构宏敞,风格古朴。令人惊奇的是因祠内多用香樟木材而建,因此多年鸟雀不居,蜘蛛不留,蚊蝇无迹,夏日清凉无比。特别是当我看到宗祠大厅里悬挂的众多历代名人的题匾和联语,和那一方方彰显着郑氏大家族的荣耀牌匾时,我内心无比感动。其中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圣旨颁发的——“孝义门”,以及“忠孝传家”“廉为世重”“大宗伯”等,还有清皇帝乾隆颁发的“肩纲锡类”和道光皇帝颁发的“名登天府”等牌匾,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而前厅及拜厅的天井内,还有明代散文家宋濂手植的古柏,如今枝干虬劲,上薄云天,似在向人诉说六百多年的沧桑历史。

      在宗祠周边,还有九世同居碑亭、东明书院、老佛社、建文井等古迹和“十桥九闸”和玄麓元代摩崖石刻等古迹遗址二十余处,内容丰富,蔚成群观,值得一看。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