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片”回来的阿婆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51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5-8 18:3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6-11 08:45 编辑

“番片”回来的阿婆

◇梁 冰

      我的阿婆蔡梁氏,是个非典型的客家妇女。

      说她是非典型客家妇女,是因为她不像一般传统客家妇女,一辈子屋头灶尾田间地头干活,她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之路,她常年烟不离手,喜欢打扮化妆,17岁就漂洋过海过“番片”,在印尼住了10余年,算起来她应该算我们家第一代的海外留洋客呢。

       阿婆出生在松口镇郊附近蔡屋,听老人说,我阿婆年轻的时候长得很白净秀气,特别是肤色,白得不像乡下人,我阿婆也是这样说的,她说她年轻的时候,做小工挑担子,汲水时候把裤脚卷起来,露出一点点脚踝,哪怕只是露出一小截,也是雪白雪白的。惹得周围的男工总会偷瞄她。

       因为娘家辛苦,阿婆没有读过书,很早就为家庭分担生计,不过算命先生给她算过命,说她这辈子吃穿不用愁,一辈子都是清闲命。

       她17岁就嫁给我的阿公。

      我阿公当年被“卖猪仔”下的南洋,在一个铁匠铺里做帮工,凭着客家人艰苦耐劳的精神,加上聪明机灵的性格,深得老板喜欢。在南洋那些年,除了寄钱给老娘过生活,剩下不多的铜板,一个一个的攒着,咬姜缀醋,吃不少苦头 总算攒了一点钱。熬到年纪大了,就托“水客”回家乡找一个年轻的女人做老婆,他讨老婆就两个要求,要漂亮,要年轻,聘礼贵一点也心甘情愿。

       就这样,年轻漂亮的奶奶,只凭“水客”拿出的一张相亲照片,随着“水客”坐了7天7夜的火船到了南洋。多年以后,奶奶跟我说,她第一眼见到我阿公的时候吓了一跳,真人根本就没有照片上那么年轻,原来,阿公怕讨不到老婆,他拿了年轻10岁的照片回去。可怜的奶奶,心里虽恨被骗,可惜人已到了南洋,娘家又收了那么贵的聘礼,无奈只好认命。

       或许奶奶真是有旺夫运,后来阿公自己单干,也开了间铁货铺,之后越做越顺,店面也越来越大。当然孩子也越生越多。阿公请了几个当地的番婆带孩子,阿婆的日子过得舒服自在,得空就烫发描眉,越来越有富太太的风韵。

      阿公生意做大了,需要有个身边人能帮忙一起算算账,这时奶奶的软肋就露出来了,她目不识丁,大字不识一个,更说不上算账了。

       后来,爷爷把亲弟弟也从松口带到了南洋,以前的客家人都是这样,只要扎下根就把亲人也接来一起发财,所谓苟富贵,不相忘。还给叔公讨了一个老婆,识字,能写会算。有叔公叔婆的帮忙,爷爷把生意做强做大,成了他那个镇最大的铁货铺。30年代,他就买了一辆小轿车,忙时拉货,闲时自用。我家有张老照片,拍的就是阿公的店铺还有那辆车。当时全店的人都出来,围着小车合照留影,照片上的阿公西装领带,一副老板的派头,眼角眉梢藏不住的意得志满,这张黑白照片至今还挂在我家的墙上,2003年,我望着发黄的照片,暗自感慨,70多年前,我家就有了汽车,可惜,70年后的今天,我家却没有能力再买一台小汽车。
有钱又有闲日子要能一直过下去,那阿婆该有一个多么富足而美好的人生啊!

       可惜天不遂人愿,过了几年,印尼局势动荡不安,爷爷为了家里人的安全起见,也为了把几个孩子送回唐山读书,拖着大大小小4个孩子,带着奶奶回松口暂住一段时间。这次漫长的返程又是7天7夜的海上漂流,为了打发时间,正是在这次旅程中,奶奶学会了抽烟。

       回到家乡,爷爷买田买地买店面,人人都知道阿公在南洋发了财。

        客家人的传统是要把长子留下来,当时爷爷内心已经决定,等印尼局势稍稳,就把其他3个小孩带出去,让长子留下来,一来是有个根,二来是还可以陪家里的老人家。

       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了。卢沟桥事变之后,国内的局势更乱,护照失效了,想回去印尼变成不可能的事。阿公只能让叔公把南洋的生意先接手管起了,阿公在等待中过了一年,局势完全没有好转的迹象。又过了几年,时局越来越乱,再后来,阿公在无休止的等待中染上了赌瘾。毕竟也是赚过钱发过财的大老板,天天守在家里,根本没有用武之处。为了排解内心的烦闷,他每天回祖屋里赌博。越赌越输,越输越赌,渐渐地把带回来金子都赌光了。

       没了钱,阿公仿佛一下子就老了,幸亏留守南洋的叔公每个月还会寄生活费回来,日子就这样紧紧凑凑地过下去。

       奶奶回来之后就没再干过农活,其实是人家生产队不要她干。当时她也才30多岁,本来也要干农活挣工分,但因为多年没有做过农活,手软脚慢,效率差不说,还把前面人插的秧也踩死了,那个时候粮食多珍贵呀,给贫下中农投诉了几次之后,生产队长看她确实不是干活的料,就安排她照顾村里的孩子,所以即便是最艰苦的六十年代,奶奶也没有受过什么苦,这倒真说应了算命先生那句话,一辈子都是清闲命。

       虽然后半生郁郁不得志,阿公还是活到80岁才过世,算是村里长寿的人了。

       阿公过世之不久,南洋的叔公也过世了,家里没有了“南风窗”,经济一下紧缩起来,所幸后来子女陆续出来工作,每个月都有“观念钱”给阿婆用,所以阿婆虽然没有领工资,但是日子过得比一般有工资领的人还要滋润。

       自我记事起,阿婆就用夏士莲雪花膏,这种雪花膏是当时电视上能看得到卖得最贵的化妆品。闲暇时 ,阿婆会翻看以前的照片,里面的她一身绫罗绸缎,油亮的头发盘成一个发髺,露出光洁的额头,端庄又有气质。阿婆总告诫我要好好读书,她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文化,说当年如果她有文化也不至于叫叔婆管账,也不至于要回乡下,也不至于后来受苦了……

       来源:梅州日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