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圩的黄金史

[复制链接] 1
收藏
0
回复
433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4-30 17:12: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6-11 08:47 编辑

长沙圩的黄金史

长沙圩的黄金史
长沙圩坐落梅江东岸,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过繁荣热闹的黄金岁月。(林翔 摄)
长沙圩的黄金史
长沙古圩一角

      ● 戴纪提


      从梅城往南10公里,秀丽的梅江东岸,有一座小镇——长沙圩。她虽然只有1000多人口,朴实无华,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过繁荣热闹的黄金岁月,曾是除了州城以外的梅县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三日旺千丁”的风水宝地

       长沙圩什么时候形成了集镇?《程乡县志》《嘉应州志》都没有记载,确切年代已无从查考,只能从一个传说故事中推测,有300多年。

       据老人们说:“先有廖氏墓,后有长沙圩。”原来,长沙无本集市,只因一个廖姓先祖请风水先生选择墓地,先生问要选“三日旺千丁”之地还是选“三年旺千丁”之地?廖氏自然要“三日旺千丁”之地,丁口繁衍越快越好嘛!于是,风水先生在北端背靠河东岸的小土岗上给廖氏建了一座墓。建墓之后,果然“三日旺千丁”——但不是廖氏丁口突增,而是墓地周边成了集市,三日一圩期,千头攒动,热闹非凡。

        从这个传说可以追溯长沙圩形成集镇当在廖氏墓建后不久。据廖氏后裔回忆,此墓是廖氏七世祖墓,距今300多年了。另外《嘉应州志》所载,长沙圩道观“玄帝宫”的始建年代为清朝康熙年间,民间流传在建“玄帝宫”之后不久成长沙圩,亦约300年。据此可以初步推测,长沙圩成集镇约有300年的历史。

       六街六行百业兴旺

      长沙圩形成集镇后,很快便繁荣起来,成为除嘉应州城外的梅县四大商业重镇之一,过去有一句顺口溜“头松(口)二丙(村)三畲(坑)四长(沙)”可以印证。长沙圩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本地区丰富的石灰矿资源和木材资源。

       长沙圩坐落梅江东岸,河深岸平。有一首古老的山歌“梅江九曲十八湾,大密行下小密滩”,唱的就是梅江河礁滩密布,行船不易,长沙圩南头是礁如星点的大密滩,北尾是礁如巨盘的小密滩,两滩之间便是长沙圩河段,形成一泓宽广的深水区,十分利于船舶停靠,河岸又宽又平,十分便于装卸货物。过去物流主要依赖水上船运,所谓“山管人丁水管财”,水运方便的地方必然商业发达。得天独厚的河段使得长沙圩成为商品集散地。

       另外,长沙圩东北端有丰富的石灰矿,盛产石灰,石灰窑就建在河岸上,这是当时唯一建在梅江河岸的石灰窑。其他地区的石灰窑由于远离河岸,运输不便,根本无法与其竞争。新中国成立前,粤东潮梅地区无人不知长沙石灰的大名,并不是因为长沙石灰最多最好,而是因为长沙石灰最利于通过水运远销潮梅各地。而石灰又是当时主要的建筑材料和农用化肥兼除草剂、杀虫剂,套用现在的说法是“紧俏热销商品”。长沙山高林密,盛产木材、竹子,这也是当时主要的建材和生产生活用品制作材料。因此上游兴宁、五华,下游州城甚至整个梅江、韩江流域,前来长沙采购运载石灰和竹木的商人络绎不绝,这也促使长沙圩兴旺发达。

       昔时的长沙圩确实非常繁荣热闹。圩镇长短六条街,其中大街、河唇街最长,约500米,与河岸平行,两条长街之间有上横街、下横街、天灯街连接,上下横街又夹着一条中心街。长沙圩街道布局如“用”字,南端恰如迎接“滚滚财源(水道)”而张开的大口。

       六条商业街之外,还有六个专卖行:鱼行、肉行、柴杈(即竹木)行、油米行、茶行、鸡狗行,真可谓六六大顺。南端河流冲积土形成的大草坝则为牛市,故称为牛岗坪。每逢农历三、六、九圩日,近则北至州城,南到隆文、荷泗,横至20里乡村,远至丰顺县马图、大龙华一带的山民“挨缸打阵”蚁集圩市。成百上千担粮食蔬菜、竹木柴炭、头牲鸡狗摆满了“六行一坪”。街上100多号商家,隔夜打包叠货,清晨打开店门,迎候圩客。州城、邻县及潮汕来的商人忙着采购山货,百货充斥,人潮汹涌,大街小巷,水泄不通,直到下午2时以后,人流才渐疏落。而沿河一溜七八座码头,泊集着几十艘平肚木船,正“咚天咚地”装货落船。红日西沉,灯火阑珊,长沙圩才寂静下来,居民船工这才松了口气,沽上一斤半斤长乐烧酒,美滋滋地啜饮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公路运输取代了水路运输,长沙圩物流优势丧失,加之周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势头远远超过长沙,长沙圩风光不再,日渐冷落。

       独特古庙荡然无存

      长沙圩原本有一大一小两座独特的古庙,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两庙庙名及奉祀的神主遍查《嘉应州志》“寺庙”篇,仅此一家。

       先说大庙,曰“玄帝宫”,供奉的神主是玄天上帝。玄帝是黄帝炎帝合称,是道教的最高统治者。《嘉应州志》所载寺庙中,唯一标明神主为玄帝的只有长沙的玄帝宫。昔日玄帝宫香火极盛,民间传说玄帝极灵验。抗日战争时有两架日军飞机在长沙圩北端小密桥段坠落,人们说是玄帝爷显灵,用仙扫扫落的。当然这是无稽之谈,但由此可见在长沙人心目中,道教神法力比其他宗教都强。

      小庙奉祀的是“五谷爷”,可能就是羊城古庙“五仙观”供奉的五仙。农耕为主的社会,敬奉五谷神是很自然的,奇特之处是其他地方没有这种庙宇。清朝时候佛教鼎盛,闹市穷乡遍布佛寺,“天下名山僧占尽”,但长沙圩却没有佛教寺庙,只有玄帝宫和五谷爷两座庙宇,何解?

       如今此两庙早已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都被拆掉改建粮仓、住房。前几年,有信士在玄帝宫旧址利用废弃的粮所宿舍供奉玄帝及佛教神主,住进两三个和尚,虽有一些香客顶礼膜拜,但不成气候,与昔日相比,不啻天壤之别。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