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夫念了一首谜诗,才子们都猜不出来,却被一位过路女...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354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4-14 14:06: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4-14 14:09 编辑

船夫念了一首谜诗,才子们都猜不出来,却被一位过路女子轻松破解

船夫念了一首谜诗,才子们都猜不出来,却被一位过路女...

      盖起古诗词这座文化高塔的,不只是诗仙、诗圣、诗佛等文坛名家,还有无数个小人物。他们的存在,让诗词的世界异彩纷呈。唐代的张打油究竟是书生还是农人,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发明的打油诗却是生命力最强的诗体之一;宋代文人林升的生平史书没记载,但他的“山外青山楼外楼”,却流传至今。无数经典作品,一次次向我们证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高手在民间。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两首来自民间的诗作。它们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意境和遣词水平并不算高明,但却十分有趣,因为它们是两首猜字谜诗。所谓猜字谜诗,就是要根据诗面打一个字。猜字谜诗和一般的诗作不一样,不但要能理解诗的意思,还要从字里行间找线索,这就很考虑智商了。

      据说乾隆年间,有几位赶考的才子打算渡江赶考,来到江边看到一条船。正欲上船时,老船夫一眼就看出他们是读书人,便有意拿当地的诗谜来刁难他们,他念了首诗,并表示只有猜出了诗的意思,才能送他们过江。才子们欣然同意,全诗如下:

       半边有毛半边光,半边有味半边香。

      半边吃的山上草,半边还在水里藏。

       这首诗28个字中,出现了6个“半”字,写得是很有意思的,它的谜底是一个“鲜”字。首句半边光的是鱼,半边有毛的是羊;次句半边有腥味的是鱼肉,半边有香味的是羊肉;三、四两句半边吃山上草的是是羊,半边藏在水里的是鱼。这是一个典型的拆字手法,把左右两边拆开来解。

      当时才子们听完后都懵了,个个百思不得其解。正在此时,一位过路的民间姑娘听见了,便对船夫说自己能解开这首诗。说完她也念了一首28字的小诗,并称这首诗就是谜底。她的诗是这样的:

      水里游鱼山上羊,东拉西扯配成双。

       一个不吃山上草,一个不会水中藏。

       听完姑娘说这首诗,才子们自然明白了谜底是一个“鲜”字,个个惭愧不已,船夫听完对姑娘也是赞叹不已。其实船夫的这首猜字诗,只是最简单的一首,才子们之所以答不出来,就是因为他们平时缺少生活经验,只知道读死书。而过路的姑娘能轻松破解,就是因为她对生活有极强的体验。

      民间像这种谜语诗还有很多,基本上都是将平时大家常见的事物融入诗里,每一首都十分耐人寻味。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小诗算不得多有意境,遣词的水平也不算高明,但它却让我们明白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以及汉字语言艺术的多变。最后笔者再给大家出一个经典谜语诗,看看大家是否能猜得出来:

      何人经商出远门,河水奔流不见影。

      千柯木材火烧尽,百舸争流舟自沉。

       这个字谜诗也十分经典,打的也是一个我们常见字,答案是个“可”字。手法很简单,先拆“何”字,经商的人出远门了,所以“何”字便没有单人旁了;再拆“河”字,河水都不见影了,所以去掉三点水旁;第三句拆个“柯”字,木材烧尽了所以去掉木字旁;最后一句拆个“舸”字,舟沉了所以没有了舟字。一首诗讲了4种景象,每一句都是一个“可”字,十分精妙。除了这些猜字谜诗,大家还知道哪些经典的呢?欢迎讨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