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客家围屋 想不亲热都难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2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2-22 16:03: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2-22 16:04 编辑

住在客家围屋 想不亲热都难
住在客家围屋

      小时候我居住的梅县下市黄屋(现属梅江区)是典型的客家半围屋结构。其有上下禾埕,正门,上下厅堂,上下天井。两边是规范的上下横屋,几十间房屋就建在横屋的两侧依次排列,屋的后头是呈半圆的花头背并由围墙围住,屋的前头则是一口大池塘,整个黄屋古朴典雅,端庄大气。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黄屋居住着几十户上百号人。说到几十户人家的住房安排,倒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的房间并不都是按照单元顺序排列的,而是有的人的主房在上横屋,次房则在下横屋,厨房又隔了好几间。比如我阿婆家,阿婆的房间在上横屋,房间正门对着上下厅之间的天井,后门则对着上横屋的小天井,从座次和方向上看这无疑是个好房间,但阿公的房间则安排在下厅的左侧且面积很小,而厨房又坐落于下横屋。别人家好多也是这样的,但也有相对固定于某个位置的,比如豪叔婆家、用叔公家等就相对住得集中一些。这样,虽然人们在起居生活方面似乎有些不便,但却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正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想不亲热都难。比如大清早起来从阿婆房间走到厨房去,就要经过国昌哥家、妙叔婆家、豪叔婆家等,厨房隔壁又能看到红叔婆家人进出,大家见面互致问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又客气又自然,气氛相当融洽。

      客家围屋的这种居住方式,极大地密切了人们的联系往来,并不断地维系和加强着彼此亲情,同时大家的房屋既错落有致又搭配合理。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上代人乃至上上代人就是这般居住生活的,而笔者认为这正彰显了我们老祖宗的聪明智慧和巧妙安排,让居住在同一个围屋的亲人们,保持密切联系和谐共处,完全不像现在的人们,各人封闭在各人的单元里,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

      客家人的亲情之所以能代代相承和维系,客家围屋的居住方式不得不说有其合理之处。当然,维系亲情也不仅仅限于房屋的错落有致,门前的大禾埕也是我们客家人出入、齐聚交流、谈天说地进而不断维系感情的好地方。而笔者认为,客家人之亲情之所以能代代相承维系,更主要的是生活在客家围屋的人们之间心与心的真诚交流和情与情的息息相通。(朱海明)

      来源:梅州日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