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张如心传略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243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3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7-21 20:0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如心传略


    张如心(1908-1976),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赴前苏联留学,1929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列主义。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达江西中央苏区参加红军。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到达延安后,曾任毛泽东同志秘书,长期致力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教育,并在我国第一次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个概念。解放后调到中央党校从事马列主义和党史的教学与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林彪、康生一伙的逼害致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如心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恢复名誉。1979年5月19日,张如心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华国锋、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

          书香之家 乐育求学

    张如心,原名恕安,参加革命后,他把“安”字去掉,拆“恕”为如心,改名张如心。他出生于1908年,系广东省兴宁市叶塘镇下中村人。父亲张祖基是一位牧师,是梅县德国教会学校乐育小学校长,母亲罗惠英是乡村接生婆。
    张如心小时候就在外地念书。他就读于梅县德国基督教会办的乐育小学。他在此念书的理由很简单——其父当时正担任该校校长。念完小学,他进了同名的乐育中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学校,也是梅州市创办最早的中学之一。当时学校为便利学生能毕业后升入上海同济大学就读,特开设德语课,除国文、历史、地理采用汉语讲授外,其他各科均用德语教学,是全国用德语教学的四所中学之一。从1921年至1925年,张如心一直在这所学校念书。
    1925年,张如心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被开除。同年8月,年仅17岁的张如心只身离开家乡,到广州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先学习打字,后到广东国民政府航空局当宣传员。

            留学苏联研习马列

    张如心于1926年2月应当时广东革命政府招考,赴前苏联留学,进入专门为中国革命青年设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教育。
    1927年12月张如心转入中山大学教员班学习兼做翻译。他在莫斯科学习期间,国民党政府曾在报纸上刊登布告,以二百块银洋的高薪为诱饵,要求他们这一批从广州去苏联学习的人回国后到国民党政府去工作,但张如心不为所动,决心追求马列主义真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29年6月为了和党的组织接上关系,他历尽千辛万苦,辗转蒙古、东北等地回到上海,期间他住棚户,在码头当搬运工,有时吃不上饭,买红薯充饥,度过了一年十分艰苦的生活,一直坚持寻找党,终于在1930年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从那时起,他就在党的领导下,在上海从事新文化运动及相关的革命工作。宣传民主和科学精神,彻底反对封建文化。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他还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的筹备工作。1930年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他任研究部部长。

            奔赴苏区参加长征

    1931年5月张如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8、9月间历尽艰险到达瑞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和朱德,受到热情接待。是年,他编著《哲学概论》一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在当时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得。该著作有效地帮助人们进入唯物论革命哲学领域,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分析研究周围事物和各种现象的有力手段,对广大知识分子学习哲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931年,张如心到江西中央苏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人倡议在瑞金办起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红校”,也称“红埔”),张如心是政治教员。1932年6月任军委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瑞金红军学校团政治委员训练班主任,同年冬改任红军学校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3年冬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任红军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主任兼红军大学政治教员,不久兼总政治部破坏部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他还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红军报》主编,在这段时间里写下不少文章,如《坚决纠正反中农的倾向》等。1934年9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苏区长征时,张如心正患疟疾,发高烧,昏迷不醒。周恩来听后,立即安排担架,命令红军战士抬着他走上长征路。在长征途中,他谢绝一切照顾与战士们一样行军作战,经受了艰苦的锻炼和考验。次年10月胜利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创造性提出“毛泽东思想”萌芽性概念

  到陕北后,张如心在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任政治教员。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军政学院、延安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党校等单位工作,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这一时期,张如心一度担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潜心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撰写、发表了许多文章,为宣传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在党内是最早从事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研究、比较早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工作者。
    1941年3月,张如心在第16期《共产党》杂志上发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表述。同年4月,他在《解放》周刊上发表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的文章,他写道:“说到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问题上的发展,最主要最典型的代表,是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
    1942年2月28日、29日,《解放日报》连载张如心的文章《学习和掌握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论文。他把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和策略分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三个组成部分,指出“这三个组成部分内在有机的统一便构成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的体系”。更深入、更系统、更科学地研究了毛泽东理论和策略,首次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个概念并且指出“毛泽东的理论是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论断。
    1945年6月,刘少奇在“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的系统的阐述。“七大”通过的党章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功不可没。

             创办东北大学

    1945年冬,根据中央的决定,张如心和周扬一起带领延安大学的部分干部、教师、学员去东北创办东北大学,于当年12月到达张家口。由于形势日益紧张,道路阻隔,中央决定他们暂时留在张家口,在华北联合大学工作,周扬任副校长、张如心任教务长。1946年3月,大型综合性文化刊物《北方文化》在张家口创刊。主编成仿吾、张如心,编委周扬、萧三、丁玲等13人。1948年10月,他撰写《毛泽东的思想与作风》一书,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1946年8月,张如心率延安大学百余名教师、干部、学生长途行军,终于从内蒙古胜利到达当时东北局所在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旋又赶到东北大学所在地佳木斯市。当时东北大学刚成立半年,张学思兼任校长,张如心被任命为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
    1946年10月11日,张如心在东北大学开学典礼上发表《我们的学风》,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东北大学的性质、任务和学风。1948年7月,东北大学迁至吉林省吉林市,与吉林大学合并,校名仍称东北大学。张如心任校长、党组书记。
    1950年4月,为了适应新中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东北大学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张如心任校长。在张如心的领导下,从东北大学到东北师范大学,仅用4年时间就实现了由短训班到正规高等师范教育的转变。到1952年夏,东北师范大学共培养本科、专科毕业生1000多人。这些学生大部分被分配到东北各省中学任教,解决了建国初期东北地区缺乏中学师资的燃眉之急。

             填补党史教材空白

    1952年10月,张如心调到中共中央高级党校任党委委员、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他亲自编写中共党史讲义,并讲授该课程。
    在随后几年的工作中他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认真研究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他撰写、发表的论文《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贡献》、《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贡献》和专著《论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反响。
    他主持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授提纲》一书,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颇具特色,广被采用,填补了党史教材空白。

            遭遇迫害平反落实

    1958年底,张如心被下放到上海大华橡胶厂当厂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如心进一步受到迫害,但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文化大革命”初期,他看到一个文件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的一些说法时,十分愤慨地说:“连科学的良心都不要了!”林彪提出那个别有用心的“顶峰论”,他在学习讨论会上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还要发展,“顶峰论”这个提法不科学。林彪、江青、康生一伙以此为借口胁迫他承认自己反毛泽东思想。他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始终没有屈服。因此,他被监禁长达7年之久。1976年1月,张如心在上海逝世,时年68岁。
    张如心曾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七大”和“八大”的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第二届委员。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拨乱反正,张如心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恢复名誉。1979年5月19日上午,张如心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汪东兴、王震、胡耀邦等同志送了花圈,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和中央党校等单位,也送了花圈。参加追悼会的有宋任穷、康克清、彭真、薄一波、刘澜涛等同志,追悼会由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冯文彬同志主持,陈野萍同志宣读悼词。称张如心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勤奋努力的一生。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