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为玉帛中有何典故?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69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1-27 12:2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8-1-27 12:27 编辑

    “化干戈为玉帛”最早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典故:《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解释: 从前,夏氏部落领袖禹的父亲鲧为了保卫自己,就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三仞(八尺或七尺为一仞)高的城墙,他属下的部落一看到这种情况,便纷纷要离他而去。别的部落对他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为了平息天下的叛变,就马上派人拆毁了父亲鲧所筑建的城墙,填平了护城河,还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所有的兵器,对天下施恩济惠,用道德的力量来教化人民。

  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前来归附。禹的所作所为就这样安稳了天下。禹在涂山召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借此机会,禹与万国诸侯结为天下盟友。

  干戈:干:即盾牌;戈:一种横刃长柄的兵器。泛指兵器,引申为战争;玉帛:圭璋和耒帛,即玉器和丝织品,是古代诸侯祭祀、会盟、朝聘等场合所用的礼器,比喻礼尚往来。变刀兵相见为玉帛相往。化解战争变为和平。  

  成语:化干戈为玉帛   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译文: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