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探索梅州生态富民强市新路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78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1-11 08:51: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村振兴:探索梅州生态富民强市新路
广东乡村振兴座谈会现场

  1月7日,“乡村振兴 广东行动”——广东乡村振兴座谈会在大埔县举行。来自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委党校、华南农业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20多位研究农村发展问题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省、市、县领导以及基层干部等齐聚一堂展开热烈讨论,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专家访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兼顾“当前”“长远”科学规划
  在广东乡村振兴座谈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结合十九大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在大埔县实地调研的感受,围绕广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问题提出不少见解。

  注意把握好三个关系
  叶兴庆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关系,即把握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把握好乡村振兴与“二十字”总要求的关系、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对于这三个关系,叶兴庆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并不矛盾,在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背景下,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补齐城乡差距这一短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在今后的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全面系统地把握好总要求的内涵和工作重点,避免理解偏差;乡村振兴战略是2050年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过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的总纲领,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对战略的整体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

  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制定规划。”叶兴庆说,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好三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在促进乡村人口占比下降的同时,注重优化乡村人口结构,提高乡村人力资源质量。要充分发挥新乡贤、海外侨胞等群体的作用,重视引导部分有意愿的农民工返乡、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回乡、在城市中成长的各类人才下乡,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业农村。

  第二个关键是“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迫切需要。”叶兴庆建议,可通过完善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政策、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探索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有效途径等,保障乡村振兴对发展用地、建设用地的需求。

  第三个关键是“钱”。“解决乡村振兴资金问题,应从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渠道进行筹集。”叶兴庆认为,可通过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

乡村振兴:探索梅州生态富民强市新路
与会嘉宾在大麻镇大留村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不追求速度不“刮风”搞运动
  在广东乡村振兴座谈会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结合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谈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会和思考。他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做动态性规划、持续性规划,以试点示范带动,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要解决三个不平衡不充分
  宋洪远表示,乡村振兴战略着重解决三个不平衡和三个不充分的问题。三个不平衡分别是指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状况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平衡、农村地区区域发展和农民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平衡;三个不充分则是指产业发展不充分、农村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农业投入渠道和农民增收渠道不充分。

  宋洪远说,经过持续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3年来,社会资本投资和企业资本投资频繁流向农业,农业农村投资比重快速提高。”宋洪远说,加上人们对农业有了新认识,对农村环境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向往乡村的社会意识,乡村振兴战略已具备实施条件,乡村已经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把握好城乡融合从容建设
  宋洪远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

  乡村振兴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引领以及试点示范的关系问题。他指出,乡村振兴不能孤立地避开城市化、避开工业化,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做动态性规划、持续性规划。不能一把抓、一起走,通过试点示范走出“模式”、探出路子,这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才能走得更好。

乡村振兴:探索梅州生态富民强市新路
与会嘉宾参观大麻镇大留村耕读文化园。

  【现场速递】
   乡村振兴的大埔探索——
  激发熟人效应 做强特色产业
  臭水沟成为生态塘,生活垃圾和污水有了去处,危房被改造成客家特色民居,村中多了小公园、小广场,村民劳动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去处,特色产业连成片……1月7日,在实地考察大埔县大麻镇、西河镇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前来参加广东乡村振兴座谈会的专家们深切感受到大埔乡村的美丽蜕变。

  从大留村景观台处由近往远眺望,脚底的耕读文化园休闲设施完善,穿过栽满紫薇树的紫气东来园、干净整洁的紫薇大道,便是别具特色的传统客家建筑——怡和书室。“文化公园、紫气东来园、紫薇大道的建成,得益于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作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据大留村村支书周克追介绍,在推进紫气东来园建设过程中,村民无偿提供荒地、空地,建设停车和休闲场所,改善周边环境卫生。紫薇大道全长218米、宽3.5米(含小桥一座),当地周边群众自发通过无偿提供、内部调换土地等方式,解决道路拓宽的用地及村中心主道路“行路难”的问题。建设紫薇大道,当地群众共调换土地7.5亩,无偿捐出1.5亩。“近两年来,全村共修建10条村道,总长约3公里,所占用的土地全部是由村民自发无偿提供或内部调换,没有花政府一分钱。”

  无独有偶。大麻镇小留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同样注重凝聚建设新农村的合力。据小留村党支书郭志权介绍,小留村通过党建引领、坚持上下联动,发动外出乡贤捐资1.06亿元,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整体改造危房、旧房,新建成110多栋别墅,无偿捐赠给村民居住,使小留村成为梅州首个广东省宜居村庄示范点。

  “在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大埔县注重凝聚攻坚合力,激发村民理事会解决矛盾纠纷的‘熟人效应’,推动工作落实的‘示范效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激发外出乡贤积极性,鼓励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先富群体、外出乡贤等参与新农村建设。”大埔县委书记朱汉东介绍说。至目前,全县已投入3.866亿元用于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57个省定贫困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达78%,一批“整洁村”“连篇示范村”初显成效。

  美丽乡村,美在产业。据西河镇党委书记丘武秋介绍,西河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以漳河绿道绿色健康产业带为主轴线,以“农业基地化、农村景区化、景区产业化”和“全域旅游”为理念,制定“一村一策、错位发展、串珠成链、联动发展”的定位,将山、水、田、林、路、房、文化、产业等各种元素融入总体规划,对北塘、东塘、黄堂、漳溪、东方五个村的资源、产业、设施等进行科学串联,有效整合,打造“旅游+农业”、健康、文化艺术为特色的“五村绕漳河”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目前,西河镇建成北塘长寿蔬菜种植基地、东塘香米种植基地、黄堂莲蓬种植基地、东方蜜柚种植基地等。朱汉东说:“目前,大埔县初步形成了光伏发电、水电、蜜柚、茶叶等特色主导产业,并由此延伸了农家乐、民宿客栈、农村电商平台、农事体验中心等产业链、消费链,推动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振兴乡村,需要加大农村投入,我建议‘双轮驱动’,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还需要把乡贤、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支持乡村的发展。”广东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万忠说。他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注意顶层设计,要遵循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农民参与的原则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大埔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非常有成效,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很好的基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教授赖作卿表示,当地政府发展绿色产业,把客家民居利用起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与梅州“走生态富民强市路子”的发展思路相吻合。“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想象力和特色,要让客家文化成为梅州乡村振兴的亮点。”

  【现场花絮】
  “有艺术气息的乡村令人向往”
  有着“中国传统村落”之称的西河镇北塘村如今充满艺术的气息——经韩江书画院与西河镇携手打造,有着百年历史的振德楼成为韩江书画院振德楼艺术部落,同样有百年历史的玉堂小筑成为韩江画院北塘美术馆。走进有着浓厚客家建筑风格的玉堂小筑,简洁古朴的墙上挂满了一幅幅美术作品,陶瓷名家工作室内,陶艺画家李金星正专心致志地在绘画;文创阁中,艺术陶瓷、扇面以及萝卜丝茶、黑米、娘酒等当地特产有序排放。艺术与乡村的联姻、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北塘村更富魅力。前来参观的专家们纷纷感叹:“有艺术气息的乡村,令人向往。”

  【发言摘登】
  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等新战略是一个整体,是要通过乡村振兴补齐短板、回馈乡村。我建议,乡村振兴要强化省、市、县、镇各级的统筹主导功能,构筑多元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严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将其量化和具体化,精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原副校长、巡视员、教授陈鸿宇

  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第一要务。这需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和效益导向,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创新农业产业、经营和科技体制,告别资源消耗型农业,改变农业发展重数量轻质量,改变农产品多而不优、农业品牌杂而不亮、农业产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
  ——广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蓝志文

  乡贤是梅州宝贵的、优质的资源。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梅州可以重视搭建好乡贤文化平台,将乡贤的智慧、情怀、资金、理念注入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教授赖作卿

  广东面临着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方面,建议制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规划既要充分体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路,也要借鉴吸收国内外农村发展经验和广东人文历史精髓,并充分考虑可操作性。同时充分体现农民参与,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规划实施,建设美丽家园。
  ——广东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万忠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