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城的水井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164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2-20 21:0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12-20 21:09 编辑

  老梅城的水井   

  宋代以后,随着中原汉族南迁来梅人数的逐年增多,主(本地的土著,如畲、瑶少数民族)客矛盾也不断增多。梅州一带的客家先祖吸取了生活实践的经验,水井便成为客家围龙屋建筑的防卫配套设施之一。

  汲用井水,既可以减少自然环境对于饮用水质的污染,又可解决饮用水资源与住宅房屋相距较远,取水艰辛的矛盾。因此,在后来的客家各式开启形屋式都有挖掘水井的习惯,而且盛行于城乡各地,甚至每一座屋内都有。有的一座屋有几口井,大的一座屋甚至有十几口井。

  在近现代史料中,有关梅城内打井汲水的记载也较为多见。据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城建部门的调查(结合史料记载),历代在梅城挖掘的水井总数有362口,分布在西区(现称黄塘居委)范围内有103;中区(现称金山居委)境内118;东区(现称东山居委)境内37;南区(指那时的江南居委)境内104口。

  比较集中的地方有黄泥墩。马石下、中山街、梅正路、凌风西路、元城路、金山巷、杨桃墩等处。    

  在这么多水井中,较著名的有曾井、官井、龟目井和八角井等。    

  曾井:位于西区市塘唇,凿于南汉,有千余年历史。据说当时程乡县令曾芳在井内放进大袋药,本地得瘟疫者汲饮此水而病愈,人思其德,称此井为曾井。    

  官井:在当时的州署梅山后(即现在金山顶区政府礼堂与萧屋巷道中,已封死),知府王者辅立“官井”石碑,故此地人称官井头。    

  龟目井:据说,昔有堪舆家(俗称风水先生)谓梅城地势为龟形,龟头在老南门,故明嘉靖年间知县林墰就在署前义化路东西两边凿两口井为龟的眼睛,“以疏其气”,故曰龟目井。清乾隆年间知府王之正又作过疏挖和修缮。东井因民国拆城扩建时已废,西井仍在今道前街与仲元东路交接处一卖衣店长楼下。    

  八角井:在岗子上高级中学东南边围墙外侧,又名八角石泉。它在明代即有之,因其井口周围筑有八角形栏杆,故人们俗称今名。该井占地约56平方米,井口宽约10平方米,深约4米。井呈漏斗状,地步有1米方形口沿,圜底四周泉水汩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可供周边两个生产队、约200人饮用。   

  (张自中)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