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客家童谣 寄托客家学子的乡土情怀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11-22 18: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11-22 18:05 编辑

 一曲客家童谣 寄托客家学子的乡土情怀  
来源:南方网 黄思华 马吉池  

 一曲客家童谣 寄托客家学子的乡土情怀

 一曲客家童谣
“遗珠璀璨”客家非遗展演之客家童谣。 何森垚 摄

 一曲客家童谣 寄托客家学子的乡土情怀

 一曲客家童谣
“遗珠璀璨”客家非遗展演,小演员穿着舞狮舞龙的服饰,表演传神。 何森垚 摄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这首《月光光》是客家地区传唱最广泛的童谣。童谣嬉声戏语于坊间乡野的众儿童之口,看似简单平易,但一个“秀才郎”却寄托着无数客家学子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客家童谣如客家山歌一样,是客家文学的又一奇葩。它是客家人千百年来对儿童启蒙教育的儿歌,口口相传、代代相承,体现出客家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生活观,宗族社会中人情讲究的处世观,以及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向学观。    

  童谣是孩子们的诗。孩子们在娱乐游戏、追逐寻乐时,口中吟哦唱诵。客家人也充分挖掘了客家童谣的教育功能,不仅让孩子在诵读童谣时学到很多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也成为漂泊在外的客家人思念家乡故土的“月光曲”。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8: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口头相传    

  教诲子女读书做人   

  “龙眼生来圆叮当,柑诶生来叶下黄,杨桃生来辘轴样,柚诶生来头那连肚囊……”13日晚,在梅县文体中心举行的“璀璨遗珠——梅州市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上,用少儿客家话童谣数非遗、串节目成了当天演出的亮点之一。    

  “我们每次少儿的表演配以不同的客家元素的背景,像围屋前、大榕树下、有家训的祠堂里、未来的高铁站前等,并加入不同的灯来作为辅助手段,赋予添灯的寓意,蕴意客家代代相传。”梅州市文化馆《客家非遗》主编廖君说。    

  非遗展演舞台上的客家童谣,都是由廖君主笔创作的。她告诉记者,将客家童谣摆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也是想把承载着一代代客家人的童年记忆给重新找回来。“因为客家童谣饱含丰富的文学、社会和历史文化价值,是客家人用来教育儿童,使之健康成长的一种好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8: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在客家地区,无论是农村,还是市镇,在盛夏的晚上,在隆冬的被窝里,孩子们依偎在长辈的怀里,听着长辈教念童谣。大人一句句地念,孩子则一句一句地跟。一个寂静的夜晚便传出了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曾几何时,在教育还不是那么普及的情况下,客家童谣给家庭驱散了精神上的困顿,给生活增添了情趣,给孩子增长了知识。    

   客家童谣原是客家人为孩子们作的短诗,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以客家方言讲述,成为客家人的童年乐曲。童谣一方面对孩子进行语言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如童谣《舐螺哥》,“舐螺哥,出来食饭罗。脉个坐,竹椅凳上坐。脉个绑,猪肉鱼子绑。快快食饱饭,牵条细牛出去掌。”舐螺哥,即田螺;脉个绑,即用什么菜下饭;掌,即放牛。这首童谣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教育孩子要自强不息,热爱劳动,食饱饭后就要抓紧时间,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8: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童谣还唱出了客家人开拓创新、耕读传家的精神。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家境如何清苦,客家人都会倾其全力扶助儿孙读书上进,以期能学成本领,光宗耀祖。因而,有关劝勉儿童读书的童谣也很多,通过小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如《小郎读书》:白饭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读书。正月去,二月归……这首童谣反映出客家人善于抓住机会,在小孩吃饭时都能受到教育,一粒粒的白米饭,打扮小孩去读书,使读书的观念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客家人认为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所以启蒙教育的童谣也就充满着读书的气味。    

   “童谣的口耳相传对于识字不多的儿童来说,是一种接受新知识、传承优良传统的方式。大量与客家生活有关的知识,经验都被吸收到童谣里,童谣成为了客家儿童认识客家世界的一本‘无字天书’。”梅县区博物馆馆长朱迪光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8: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瑰宝     

   完整记录客家方言   

   客家童谣如同客家山歌、民间故事等其他民间文学艺术一样,产生于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客家民风民俗思想观念映射的一面镜子,内蕴着丰富的客家文化特质。    

   客家童谣是用方言进行传唱的。“许多客家童谣,如果用普通话翻译出来,里面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将失去一半。儿童们从咿呀学语时,就在母亲或其他监护人的吟唱歌谣中学会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在童谣里记录得最完整、最原始、最质朴。”朱迪光说。    

   这是由它的传播形式所决定的。传唱童谣、一般在妇女儿童之间进行,有一部分还是母婴间进行,文化程度不高的客家妇女对客家童谣不会也不能进行语言上的改革及文学上的修饰,这就使得客家方言在客家童谣里得到了原生态的保存。    

   因此,客家童谣又成为客家方言贮藏工具。客家人虽然在不断地迁徙,但是在他们的意识深处依然是故土难离。在经历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窘境后,客家人对故土的留恋,念祖思亲的情怀比其他同为迁徙民系的人们更加强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8: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11-22 18:13 编辑

     著名侨领熊德龙曾讲述过小时候在母亲的怀抱里,夜夜听她唱山歌、念家童谣的情形。后来,在母亲弥留时,他为母亲唱了《月光光》童谣,他唱一句,母亲答一句,最后唱到“鹧鸪喳喳,挑水淋蔗”时,母亲含笑离开了人世。    

   对于众多海外华侨来说,客家童谣是家乡留给自己的一份浓厚记忆,里面有儿时阿嚒阿公的怀抱,有兄弟姐妹间的嬉笑打闹……然而,与其他传统文化形式一样,客家童谣也面临着时代变革带来的冲击,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有专门的客家谚语选编、客家民歌集等资料,但却很少看到有关客家童谣的专辑。口头传播还是客家童谣的主要传承方式。”五华县文联原专职副主席缪德良说。    

   缪德良曾在上世纪70年代当过小学教师。当时的农村,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孩子们课堂之外没有书籍、电视,也没有玩具或其他可以娱乐的物什,学习生活非常单调。    

  缪德良很想在课堂之外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有一天课间,我在校园里听到孩子们在念唱古老的童谣,灵机一动,想到可以为孩子写童谣。”于是,自幼喜欢文学的缪德良,开始尝试创作,在工作之余给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童谣。  

   他告诉记者,小孩对于童谣的喜爱和接受程度往往超过了大人的想象。缪德良到五华文联工作后,常常会到学校给学生们讲客家童谣,而且还会送一些书籍给他们。

   “有一次,一个小孩把我送的客家童谣书籍弄丢了,第二天在校长和老师的前面哇哇大哭,非常难过,我只好又送了一本给他。”缪德良认为,当代的启蒙教学同样离不开客家童谣,如何创新发展客家童谣,使其顺应时代发展,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8: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发展   

  新童谣走进现代幼儿教育   

  “蟾蜍罗(癞蛤蟆),咯咯咯,唔读书,么老婆……”今年55岁的嘉应学院文学院教授魏宇文对于客家童谣琅琅上口。魏宇文是土生土长的梅州客家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梅县客家话,她还记得孩童时温馨的场景:月明的夜晚,围龙屋前的禾坪下,她经常请求母亲或家族中的叔婆伯姆教她诵唱童谣,教一句,唱一句,三次以后就会唱了。现在,她把童谣又教给了儿子,还有她的侄孙女。在她看来,童谣里有家的“味道”。    

  为了让客属华侨华人能学习客家话,讲好客家话,2015年,马来西亚嘉应属会联合会(简称嘉联会)邀请了魏宇文撰写《梅水乡音——梅县客家话读本》一书。    

  想到能帮助马来西亚客家人的第三代、第四代学习梅县客家乡音,当时魏宇文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嘉联会的邀请。今年6月,该书在马来西亚顺利出版,书中还专门收录了部分梅县客家童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8: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客家小孩都不会讲客家话了,客家童谣更是记不清了。”魏宇文对目前的现状感到忧虑。她认为,客家童谣是客家人教育儿童的重要手段,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向孩童普及客家方言和文化,客家童谣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促进作用,应该让客家童谣走进幼儿的生活,让孩子们在朗读与游戏时,感受并喜欢上这些优美、有趣的客家童谣。    

  据记者从梅州市文化馆、幼儿园等多个部门单位了解,发现了一些变化。近年来,为解决客家童谣的传承问题,梅州市文化馆开办了客家山歌幼苗班,每年培训100200名儿童学习客家山歌和客家童谣。    

  去年35月,梅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有关单位组织举办了“首届客家童谣节”。活动以“唱响客家童谣曲,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征集创作、推广传唱、展演比赛、产品开发等。在优秀童谣征集创作活动中,收到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的204位作者新编创作的近2000首童谣作品。展演比赛中,小朋友们通过各具特点的童谣表演和歌唱,展示出各地的客家美食、文化、经济以及淳朴善良的客家形象,不仅解释了客家话的读法,还传达出爱家乡爱客家的情怀,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8: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梅州城区的多家幼儿园、小学在发扬客家童谣寓教于乐的作用中也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梅江区实验幼儿园、梅县区实验幼儿园等单位,通过利用童谣的游戏化、情景化和生活化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幼儿学会童谣的基础上,将童谣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童谣的内涵。据相关老师介绍,通过增加客家童谣教学的内容,可以在幼儿心中播下喜爱客家文化的种子,让客家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也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还能引发他们积极的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8: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11-22 18:19 编辑

     客家童谣赏析    

  (节选自魏宇文、黄庆松编著的《梅水乡音——梅县客家话读本》一书,有删减)    

  《排排坐》    

  (1)排排坐,唱山歌;唱个脉个歌,唱个濑尿歌。    

  (2)排排坐,唱山歌;爷打鼓,子打锣,心舅灶背炒田螺;田螺壳,刺倒家官脚,家官呀呀叫,心舅哈哈笑,噫嘀哀,讨倒个歹妇道!    

  简释:这首童谣第一段主要训练孩童的口齿,如韵脚字“坐”、“歌”押“o”韵,念起来顺口,容易记忆;“濑尿歌”这个词虽然较俗,但恰巧抓住了实际,因为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濑尿”,故此首童谣在哄孩子时经常用。    

  第二段主要对孩子有教育作用,它的韵脚字换了三次韵,显得灵活多变,体现了韵律美,

  如“坐”“歌”“锣”“螺”押“o”韵,“壳”“脚”押“ok”韵,“道”“笑”押“iau”韵。“噫嘀哀”是叹词,感叹“心舅”没礼貌,不尊重长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