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客家商印:见证客商诚信坚守与发展史

[复制链接] 0
收藏
14
回复
275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3:11:54 | 只看该作者
  为商业史、民俗学研究提供依据    

  商印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发展历史,是见证当地的商业史、家族变迁史、民俗民风史和雕刻艺术史等的实物载体。    

  “这些商印在商务活动中作为信用凭证,具体表达商铺类别、商业活动的特点,展示商业形象,强化商品标识,作为体现这些功能的实物,它的历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朱迪光说。    

  明末清初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广东沿海地区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商业开始崛起,鲜明反映了沿海地区演绎的海洋商业文明史。从此以后,随着世界列强入侵、渗透,自然经济开始分化瓦解,商业在客籍地迅速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3:13:01 | 只看该作者
  “潮盐大量驳运到梅州兴宁,以兴城盐铺街为中转站,转销到粤北各地和赣南13县,年销量已达250万吨。”魏金华表示,到清末民初客籍商业贸易集市日趋完善。据记载:民国初期梅县有36堡、30个圩镇和小市,梅城有店铺1000多间,每逢圩日,市面繁荣热闹非凡,主要经营服饰、布料、纺织品、日用百货、五金、文化用品、肉类、食品餐饮、钱庄、古玩、典当等,促进了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存的一些客商商印,不少就是那时遗留下来的实物,它为我们了解、研究客商商业情况提供了实物凭据。”    

  在魏金华收藏的商印中,有不少来自客侨的印章,这些印章里蕴含的民俗文化也是极为丰富的。“在研究侨批封时信封正面,都有‘对角’印章,一般位置在侨批封正面右上角和左下角,内容有如意、吉祥、吉星、福星等,这就为民俗文化学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  

  在“印学”方面,商印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印章称谓很多,在同一型印章、内容不同的“套印”,只能在商印中出现。在梅州市侨批档案馆内,梅州客商商户清代早期使用的商业“套印”共有33枚,外形均为书卷形,印文内容各不相同。“商印以实物的形式填补了印章‘套印’称谓的一个空白。”魏金华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3:14:26 | 只看该作者
  商印不仅具有史学研究价值,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因为它集书法、篆刻等特点。    

  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原本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在梅州市侨批档案馆内有这样一枚九叠篆商印,该商印选用木质雕刻,仔细欣赏它的每一笔画的折叠处都是90度角,“宝”字是上下结构的字,采用九叠篆时,将宝盖头大胆夸张,两边笔画大幅度下拉,“宝”字就呈全包围状了,再将“玉”字作六叠之拐,“宝”字显得饱满方正。    

  “可见刻印人深知汉字的笔画布局特点,构思时注重折叠笔画恰到好处,保持笔画间距的相等,灵活地对笔画简略的字适度变形,修框平不规则笔画的走势,强调整体效果的和谐,让人看后赏心悦目。”魏金华醉心于研究这些收藏,在他看来,这个印章既可用于商业事务,又不失为一种难得的工艺作品。    

  商业用印,种类繁多,印面雕刻各不相同,每一个印章、印版都宛如一个精美的艺术品。雕者创新的设计、巧妙的构思、刀法细腻、线条黑白互补充分体现了审美情趣,使人产生美的愉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3:1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10-26 13:16 编辑

  ■延伸    

  “盐印”的历史    

  盐印,也叫盐封印,是中国明清时期国家食盐官仓和私人商号中使用的一种工具,主要功能是防盗。食盐是明清时期百姓的重要商品,也是国家物资主要管控的物品,国家商盐仓库和私人商号储存的商盐一般不散装。每一个商盐国积的多少由仓房内的空间而定,一般官仓每囤在5万斤至10万斤左右,私人商号每囤1万斤至2万斤左右,当每囤商盐装满后,都要由23名保管人员在商盐表面压盖刻制好的盐印,确认这囤商盐已经封存。    

  这些保管员所持的盐封印图案和文字各不相同,官仓通常为囤积地名和商盐的属性,私人商号通常为商号名和商店标识。到了开仓用盐时,盖印人必须同时到场,各自检验所压盖的印模,看看是否完整,以此来确定商盐数量是否有变化。    

  在梅州市侨批档案馆内有两方盐封印是梅县长沙埠(长沙堡)官仓盐封印,印文为“长沙埠国饷盐”和私人商号盐封印,印文为“联盛义信饷盐”。印板文字雕刻较深,印文非常清楚,目的是盖印模时盐面清晰。盐封印背面均有手柄,便于压盖时向下用力和使用方便。    

  这两方“官”“私”商盐用印均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制作,虽然已经历百多年的沧桑,但保存完好,字迹清楚,对研究梅县清代商业的发展历史和食盐商品的管理制度有着珍贵的实物佐证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3:17:59 | 只看该作者
  儒林之彦陈济轩    

  陈济轩,原名风章,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西山古塘坪村人,是民国时期梅州声名显赫的富商,金融界巨子。在梅州市侨批档案馆内就收藏有他的“国币”商印,在当时用于汇款。    

  他清光绪年间曾参加乡试,清末废科举制后在乡中设帐授徒。后因在汕头经营旅店业的父亲去世后,继承父业,弃教从商。后在梅州市区的梅城中山街开设“梅城(今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陈富源汇兑庄”专营广州、上海、汕头、香港以及南洋各埠汇兑,兼营面纱、布匹业,拥有固定资金2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是当时梅州市区的梅城汇兑庄中资本最雄厚的一家。至1934年间已先后在汕头设有陈富通总庄,在兴宁、香港和印尼巴城(今印尼首都雅加达)设有陈富源分庄和陈富通分庄。国内通汇地区有南京、天津、杭州、北平(今北京)、厦门、潮安等地。国外通汇地区已远及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民国二十年(1931年)陈济轩曾资助并参与修建梅江桥。1931年在梅城(今梅县区)各界人士倡议修建梅江桥,陈济轩被推选为建桥董事会干事,与陈翼南、侯秀兰、吴增寿合捐3100毫洋建梅江桥南岸首堆一座。    

  1936年陈济轩在其家乡程江乡修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客家府第“济济楼”,该楼是一个三堂六横一枕杠的两层楼房建筑,继承了客家围龙屋式建筑的传统,也有南洋楼房建筑的风格,今天已成为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博览中心,梅县区民间收藏协会的所在地。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