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耕读内外修 崇文重教代代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9-14 00: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网>梅州新闻
巾帼耕读内外修崇文重教代代传

 巾帼耕读内外修 崇文重教代代传

 巾帼耕读内外修
晚清客家才女叶璧华的故居。何森垚 摄
 

 巾帼耕读内外修 崇文重教代代传

 巾帼耕读内外修
梅州地区保留相对完整的东山书院。何森垚 摄 

 巾帼耕读内外修 崇文重教代代传

 巾帼耕读内外修
客家地区崇文重教,所建书院、私塾不计其数。何森垚 摄

  开学季,一张充满童真童趣的图片传遍了朋友圈:一个小朋友背着大大的书包,书包里插着两根大葱,装着两个苹果、两个梨,还有菱角等蕴含聪明伶俐、平安乖巧的物品。其实,在崇文重教的客家地区,人们也非常重视开学“仪式”,开学第一天吃鸡蛋和葱等是传统,寓意考试取得100分。   

  “教育普及,在中国为最”,《国际百科全书》曾经这样评价客家的教育。在旧时,梅州私塾遍地,书声琅琅,书院竞秀林立,曾经培育出丘逢甲、黄遵宪、黄药眠、张资平等杰出文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风鼎盛的梅州,不仅男子可以接受到文化的熏陶,女子也有机会进学堂读书识字,因此涌现出了诸如岭东著名女诗人家叶璧华,以及为梅州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女教育家梁浣春等女性代表,她们为客家女校的创建呕心沥血。与此同时,客家的华侨也曾热心捐资办女校,为客家女性的进步作了积极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女美文渐成佳话    

  从古至今,在文人墨客的笔端,从不缺少夸赞客家妇女的溢美之词。    

  客家地区的男子多外出谋生,需要女子留家经营。

  《客家梅州》一书中描述:客家妇女既要种地,养活全家老小,又要洗衣烧饭,操持家务;既要孝养公婆,又要教育儿女。为此,她们不分昼夜地辛勤劳作,不缠足、不束腰、不涂脂、不抹粉。黄遵宪曾这样评价客家妇女的勤劳:“吾行天下者矣,五洲游其四,二十二行省历其九,未见其有妇女者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客家女子的教育也显得极为重要。

  在传统社会中,客家女子的教育主要通过家庭与社会教化来实现。    

  在封建社会,女子由于地位低下,加上受“三从四德”的礼教束缚,往往被剥夺了读书的权利。然而,从中原辗转南迁来的文化素养较高的官宦世族,为了光宗耀祖,不但对儿子进行文化教育,对女儿也是悉心培养。

  因此,古代的客家地区,仍不乏一些名门闺秀在家塾里受教育之后成为一代女性代表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末民初嘉应州(今梅县)女诗人、嘉应州女学的首创者叶璧华便是其中的一位。她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叶曦初是嘉应文人。在叶璧华幼年之时,便随父亲学习诗文,她聪慧好学,少年起便会题诗填词,常以文会友。    

  叶璧华的一生,著有不少诗作,后来编印成一本《古香阁诗集》。诗集的序文是便是爱国诗人黄遵宪写的。黄遵宪曾评价她的诗“清丽婉约,有雅人深致,固女流中所仅见也”。    

  其实,叶璧华与黄遵宪是“老相识”了。叶璧华比黄遵宪大7岁,叶璧华的堂妹又是他的夫人;叶璧华嫁入攀桂坊后,两人做了邻居,因此两家平日间过从甚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叶璧华的一生中,除了创办女校外,她与清末翰林李载熙之子李蓉舫的婚姻生活也为人们津津乐道。在她的诗作中,就有一首描写他们夫妻感情的五言诗,因为脍炙人口而流传至今。    

  诗中道:“绣罢鸳鸯枕,针停已五更,恐惊郎梦醒,轻放剪刀声”。当时,为赴科举考试,李蓉舫夜读,叶璧华则在一旁绣花,直至伏案而睡。夫妻两人深厚的感情、甜蜜的生活跃然纸上。    

  在叶璧华的诗作中,既有清丽婉约的愁肠,又有女中豪杰的刚强,字字珠玑,声声如诉,深得时人赏识。她与《化碧集》的作者范荑香、《胡香楼诗集》作者黎玉贞并称为“岭南三大女诗人”,在晚清的客家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叶璧华同样嫁入梅州人文秀区攀桂坊的,还有一位有名的女教育家——梁浣春。比一般女子更幸运的是,梁浣春的家庭极其重视对后辈的教育。    

  梁浣春的曾祖是清嘉庆年间进士,祖父为举人出身,父亲梁友琴笃学有成。

  在这样的书香世家里,梁浣春自幼被当作男孙教育,5岁随堂兄入塾肄业,由于勤奋,历5年便学完《四书》《五经》及不少诗词名著。

  10岁,祖母命其还原“大家闺秀”本色,在家习女红。

  而她在家中练习缝纽针织的同时,仍不放弃攻读古今名著,因此学识益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有幸受家风熏陶、自幼读书习文的客家女性,不仅为传承客家文脉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来也成为了梅州女子教育发展的代表性人物,为争取女性的教育平等奔走、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思变    

  掀起女校创办热潮    

  正是体会到了受教育的益处,叶璧华回乡之后,看到家乡妇女不能进校读书,内心深感痛苦。后来在两广总督张之洞家中任家庭教师期间,受维新运动的影响,叶璧华便萌发了回乡创办女校的想法。    

  据梅县教育志记载,叶璧华于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回到了家乡梅州,创办了懿德女校,校址设在了原培风书院之处。这是梅州第一所女子学校。该女校的创办,受到了当地不少群众的支持和鼓励。第一个学期,懿德女校便招收了女学生30多人,课程以学习文学诗词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在懿德女校,叶璧华最得意的门生有三人:一位是梁华兰,为钟均良的妻子;另一位是梁云瑞,为丘念台先生的夫人(即丘逢甲的儿媳妇);还有一位是李碧香,为南洋巨商梁我的妻子。    

  叶璧华除自己任教外,还聘请了举人梁诗五的夫人前来授课。她认为,妇女必须要有文化知识,才能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观念。因而,只有办女校,才能让更多的妇女得到学文化、受教育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8: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叶璧华创办的懿德女校,办学时间长达13年,为梅州培养了上千名知识女子。

  在此之后,女子学校便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梅州各个地区。据统计,梅州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六七十年间,先后开办的女子中、小学有12间,培养学生近万名,其中以客家女子居多。    

  值得一提的是,维新运动之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南方各地兴起,梁浣春在民主革命思潮影响下,于1905年在曾氏“耕云小筑”别墅开办第一所私立女子学校。

  此后,梁浣春的命运便与梅州女子教育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