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表师傅林双喜:表盘上的“医者” 方寸间四十载人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8-30 16: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8-30 17:00 编辑

  修表师傅林双喜:表盘上的“医者” 方寸间四十载人生  

 修表师傅林双喜:表盘上的“医者” 方寸间四十载人生

 修表师傅林双喜:表盘上的“医者”

  日照当头之时,梅江一路上少有车辆经过。车道两旁的人行道因有大树“庇护”,成为难得的阴凉之地。林双喜修钟表的摊位在通往巷子边的角落里,他独守在这个不足一平方米之地。    

  右眼戴着直径2厘米的目镜,林双喜将手表放在桌面上,头几乎埋在堆成“小山”的零件之中。右手小心翼翼地拿着尖嘴镊在如发丝粗细的手表零件中游走,额头的汗水滑落眼角,林双喜眨巴眨巴眼睛,终于从手表上分出神来,用左衣袖擦了脸上的汗水。    

  如果说时间代表生命,钟表则是承载生命的容器。时间无法衡量,有了钟表,时间的长短才有了意义。计时工具越发多样化,让修钟表这一行业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专业的修表匠更是逐年减少。但年近六旬的林双喜仍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着这个摊位。他修钟表已有40年,他说在他眼中每块钟表都有生命,他是一个“医生”,用双手拯救滴答“生命”。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7: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8-30 17:03 编辑

   3年出师10年精工    

  林双喜的移动修表柜背靠着墙壁,而他正对着柜子,背对着马路。他说之所以这么设计,一是为了将马路上的噪音隔绝在耳背,二是为了给人行道腾出空间。“在百花洲这里修钟表已有24年了,老顾客都认准了这块地,不想迁到其他地方去。”    

  林双喜是丰顺人,小时家境贫困,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他读完高中后在县里的医院做后勤。需要供养弟妹和父母的他,无法只满足于每月30元的工资。在医院工作了3年后,1977年,19岁的他听说钟表匠一天就能赚5元,毫不犹豫转行做了修表师傅。 

  手表从外观上看似简单,但内部构造极其复杂。一块普通的手表有上百个零件层层叠叠,跟着师傅学习修钟表的三年里,林双喜主要是观察不同牌子的手表,熟记手表的内部构造,认清各零件之间的叠加法则。“手表零件如此之多,没有扎实的技术,别说维修,就连装也未必装得回去。当学徒的三年里,我主要的工作就是背熟手表各零件如何叠加。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知道所有手表的构造万变不离其宗,任何款式的手表都难不倒我。”    

  三年学徒出师后,林双喜在丰顺县城开了自己的钟表铺,并在那时间里结婚生子,过着安稳的日子。彼时,修钟表仍是一门吃香的手艺,每月能拿到150元的收入。邻里开玩笑:“县长每月才140元的工资,你比县长还能赚钱。”    

  有了一定积蓄后,林双喜将钱投资到亲戚的店铺中。可谁曾想,亲戚生意失败,林双喜投入的十几万元全部付诸东流。“那时候穷到每月的理发钱都不舍得出。”    

  那段时间里,林双喜十分低落。一些在梅城打工的丰顺人找到他,提议让他到梅城修钟表。“当时我的老顾客很多在梅城工作,每次修手表都要带回丰顺找我,就建议我也把铺面搬到梅城,人多生意也会更红火些。”林双喜关掉了在丰顺开了10多年的店铺,举家来到梅城,并将修钟表的摊位安在百花洲,就再也没离开过。    

  “修钟表是一项精细的工作,需要耐心和定力。没有十年以上的修表经验,不敢自称是修表匠。”林双喜说,这样的耐心和恒心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所不具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8-30 17:05 编辑

  修表悟出人生大义    

  从江北开车而来的林女士,带来了5块手表。她对林双喜说,手表都无法走动了,帮忙看看是什么原因。“虽然一直住在江北,但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把手表拿到他这里修了,现在我的小孩都上小学了,我也带着他们来这修手表。”林女士说。    

  接过手表,刚刚还与记者天南地北聊天的他立刻进入工作状态,右眼戴上有五倍放大功效的目镜,右手拿起小螺丝刀,面对着手表一丝不苟地研究。    

  沉浸在工作中的他,几乎没有抬过头,无论是马路上汽车疾驰而过的声音,还是旁边孩童们的打闹声,都无法影响到他。记者坐在旁边,关注着他手上的工作,似乎世界里仅剩这个修表铺,除了他手里器械的摩擦声,再也听不到其他声响。    

  约莫50分钟后,林双喜抬起头来,对林女士说有两块表因搁置太久,不建议维修,其他已修好。“这两块表得了‘癌症’,如果你不是喜欢到非修好不可,我建议不要修了,修好要花很多钱,没意义。”林双喜此话一出,逗得林女士大笑,她听从林师傅的意见,拿着修好的3块手表和“患癌”的手表回去了。    

  “修表时,我与周边环境是隔离的。这种隔离是自我选择。手表中有上百个零件,我若有一丝被打扰,都可能无法修理成功。”林双喜说,修表是严格且具有挑战性的,作为修表师傅,得什么都懂。“比如天干地支、月相星相都要了解,机械仪器是基础,更不必说还要熟练使用各种有机溶剂,化工不懂不行。有的钟表是用音乐来计时的,所以音乐也要涉猎。”他认为,成熟的修表匠通常也是个脾性好而能忍之人,会关注生活的细节,讲究精致的生活。    

  附近卖钟表的店铺老板,曾把自己叛逆的儿子交给林双喜,让儿子跟着林师傅学习手艺。经过几年的学习,林师傅这位学徒由暴躁的性格变得安静、沉稳。“学习修钟表,让人变得有耐心、有恒心,同时有时间观念,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在林双喜眼中,每一块手表都有生命。而他的钟表铺是一个“医院”,他是一名“医生”,以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每一块钟表。“我经常跟我当医生的儿子说,你是人类的医生,我是钟表的医生,从事的都是伟大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7: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落行业中坚持“工匠精神”    

  林双喜有3个儿子,如今儿子都已大学毕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我3个儿子没有一个愿意继承修表手艺的,觉得我这项工作繁琐复杂,又赚不到什么钱。”林双喜笑着说,修钟表不赚钱是近几年的事,以前还是很吃香的,儿子都是他赚来的钱一手养大的,现在都大学毕业成为各行业的人才。    

  因为20多年来扎根百花洲,林双喜在周边和修表行业中小有名气,时常有人带着“患有”疑难杂症的手表找到他,他总能不负所望,把表修好。“有个人从香港买了一只十几万元的表,前段时间坏了,拿去香港修,他们说没办法修好,这么名贵的表,也怕修不好担责任。那个人后来通过朋友找到我,我把它修好了。”林双喜说,手表的种类和功能不断更新,他也有遇到难题的时候,但是万变不离其宗,40年积累的修表经验,让他能更好地解决难题。    

  林双喜右手上戴着一块机械表,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从别人手里回收的国外进口表,他一直戴在手上,十分喜爱。与钟表打交道的40年中,他见证了市场上从机械表到电子表的流行,也见证了因为传呼机和手机的广泛使用,手表市场的没落。“从2003年开始吧,用手表的人明显减少,修表学徒也逐渐减少,修表师傅的年龄越来越大。那时我们都悲观地认为这个行业就要消失了。”    

  从修表的情况看来,林双喜觉得近几年手表市场有复苏的现象,且现代人对手表的外观、名贵程度越来越有追求,购买名贵手表的人逐渐增多。“虽然修表匠这个行业还没有明显复苏的迹象,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了。但是有手表,就肯定有修表师傅,我们这个行业不会消失,只是专业、精工的修表师傅可能随着时间流逝就不存在了。”林双喜说,他会一直修表,直到老到无法行动那天为止。    

  “择一事,终一生”,林师傅所代表的钟表匠身上能看出中国式的“工匠精神”,这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