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300年历史采茶戏 改革创新迎来“第二春”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8-23 22: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8-23 23:28 编辑

  南方网>梅州新闻 五华300年历史采茶戏 改革创新迎来“第二春”
 五华300年历史采茶戏
采茶戏《月照城乡》剧照。袁群华摄
 五华300年历史采茶戏
采茶戏《月照城乡》剧照。袁群华摄
  
  迈着矮子步,甩着单袖筒,摇着扇子花,五华采茶戏这朵“山茶花”在今夏再次绽放。《月照城乡》这部五华县20多年来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舞台艺术作品于今年4月首演成功,让这朵曾经隐匿于山野之城的“山茶花”盛放在众人面前,惊艳了世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7月底,“绽放的山茶花——全国采茶戏艺术展演暨学术研讨会”在梅州举行,来自全国7个省和北京市的60余位采茶戏的专家学者围绕采茶戏的现状、传承、保护和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参与此次研讨会的七省区艺术院所和六个地方剧团联合签署了“全国采茶戏艺术联盟”倡议书,旨在提升采茶戏的全国影响力,同时也提升了五华采茶戏的知名度。    

  “亲历了近几年五华采茶戏的曲折发展以后,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平台,汇聚人心,燃起一把火焰,把采茶戏传承下去,发展起来!”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梅晓在研讨会上饱含深情地说。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通讯员 张炳锋 刘展雄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本溯源    

  茶汁“浇灌”出的民间艺术    

  “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    

  采茶戏,是一个与茶事有关的地方剧种。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而茶,也是各类戏曲萌芽发展的一片沃土。民间曲艺如弹唱、相声、大鼓、评话,包括戏剧在内,其演出场所最初便是在茶馆,或者是演出场所兼营卖茶。因此明清时期,营业性的戏剧演出场所都统称为“茶园”或“茶楼”。因此有人说:“戏曲是我国用茶汁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    

  采茶戏,就是这样一门用茶汁浇灌起来的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采茶戏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    

  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曾作一首赠别诗赠与采茶艺人:“粉楼西望泪眼斜,畏见江船动落霞;四月湘中作茶饮,庭前相忆石楠花。”    

  据《五华县志》记载,五华采茶戏大约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从江西赣南流传过,属赣南采茶戏一派。据《岭山笔记》载:“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彩女,为队12人,手持花篮,篮中燃一宝灯,絮如绛纱,以组为大圈缘之,踏歌,歌十月采茶,俗称‘茶篮灯’‘灯子戏’。”可见采茶戏很早就在粤东客家地区流行,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采茶戏成为梅州客家地区流传的地方剧种之一,五华采茶戏分布广泛,在华城、岐岭、潭下、安流、龙村、水寨等地较为活跃。    

  在旧时,观看采茶戏是人们的一大乐事,搬一张小板凳,与乡亲们围观舞台上演员们诙谐幽默的表演,看到精彩之处,不时叫一声“好”,拍红了手掌也不觉得疼。“那时候跟着大人去看戏是最开心的,比过年还兴奋,至今都还回味那时的欢乐时光!”年近古稀的叶伯讲起当年看戏的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色鲜明    

  融入民间小调及花朝、山歌元素    

  虽然传自赣南采茶戏,但经过百年的传承创新,吸收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元素后,五华采茶戏也有其特色。“五华采茶戏乡情浓郁,唱词和念白以纯正的客家话为语言标准,通俗易懂。”五华县采茶剧团团长陈翠媚说,五华采茶戏采用民间小调,还融入了一些花朝、山歌的元素。    

  五华采茶戏最初被称为“三脚戏”“大茶戏”,仅有一旦一丑或二旦一丑,后来经五华老艺人的传承、挖掘,逐步发展成为生、旦、净、末、丑齐全,以“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为“采茶三宝”表演风格的五华采茶戏。由于它表演的动作来源于茶农采茶、制茶、上山、下山等劳动和模仿动物的动作创作的艺术动作,故“三脚戏”被改称为采茶戏(亦称粤东采茶戏),俗称“大茶戏”,节目多是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内容多以反映男女爱情、悲欢离合、伦理道德和善恶报应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起山歌剧、汉剧,采茶戏的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题材上多以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尤其又以男欢女爱的戏情所占比重为大。”陈翠媚说,采茶戏载歌载舞,歌、舞、戏相随,艺术风格独特。

  根据采茶戏的调式、弦路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四大类,简称为“三腔一调”。“茶腔”节奏活泼明快,旋律优美抒情,富有浓厚的田园山野风味。“灯腔”是采茶戏的重要声腔,它高亢浑厚,粗犷热烈,旋律跌宕起伏,张弛有致,戏曲味较浓,加上唢呐和锣鼓的紧密配合,气氛炽热,情绪振奋,有如山区人民向上的精神风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曲牌有《上山调》《打鞋底》《班鸠调》《红绣鞋》《长歌》《牡丹调》《春景天》等,有的也辅以板式变化,多以五字句、七字句较多,也有三字句、八字句、九字句,衬词丰富多样,但随着戏曲剧情、人物性格的不同,也起了相应的变化。”陈翠媚介绍说。    

  五华采茶戏音乐演奏器乐有高胡、二胡、扬琴、三弦、笛子、唢呐、琵琶、大鼓、大锣、击乐等,旋律跌宕起伏,张弛有致,音调粗犷、浑厚、高亢爽朗、含蓄甜美,曲调节奏鲜明、舞蹈性强,热烈、激情,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表演时,演员头戴“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灯笼裤”,右手舞“扇子花”,左手甩“长袖筒”,迈着“矮子步”,把观众逗得捧腹大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曲折发展    

  一部新剧拯救一个剧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历了“百花齐放”,再到“百花凋零”,五华采茶戏也走过了辉煌和低谷时期,如今正迎来“第二春”。    

  五华县采茶剧团成立于19579月,剧团先后整理上演的传统戏有《俏妹子》《试妻》《钓拐》《补皮鞋》等,新编创作演出了现代戏《乌云下的歌声》《竹山路弯弯》《茶山雾蒙蒙》,古装戏《涂来贵当官记》《天子奇遇》等,下乡演出为当地的百姓带来许多欢乐时光。    

  剧团还走出国门,把客家文艺之花开到了世界各地,2007年应邀参加新加波客家歌谣会,2015年赴印度尼西亚艺术交流。200910月,五华采茶戏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文艺体制改革,撤消五华县采茶剧团,成立五华县采茶戏演艺有限公司,性质为民营企业,经营范围主要是采茶戏、歌舞、曲艺表演。“因为现代观众更喜欢看新潮的东西,改革以后传统的东西生存的空间就变小了,所以那时很多地方剧团的发展都受到了影响。”五华县采茶剧团团长陈翠媚说。    

  从1990年就进入采茶剧团的陈翠媚见证了剧团的曲折发展,对这个剧团饱含深情,不愿它就此沉寂,“1991年我们剧团的剧目《茶山雾蒙蒙》参加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获编剧三等奖,但从那以后就没有参加过省艺术节了!我希望有更多更高更广阔的舞台和比赛,让年轻演员们去展示,接过传承发展的接力棒,把五华采茶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此,陈翠媚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排新戏。2015年,在资金困难的时候,她怀揣着自己的1万元钱“三顾茅庐”,用真诚打动了国家一级编剧尹洪波,为五华采茶戏编写了《月照城乡》这个精彩的剧本,还邀请到了国家一级导演梅晓亲自到五华指导这部戏。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大戏,像个木偶一样被导演在舞台上牵着走,排戏的地方气温高达38度,像蒸桑拿一样,梅导就这样陪着我们,带着我们,一点一点把这部戏排出来。”演员李鹏辉感激地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