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古韵的客家传统村落

[复制链接] 0
收藏
1
回复
457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m

签到天数: 80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3-25 00:3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m 于 2017-3-25 00:34 编辑

古客家民居内不可或缺的家族祠堂
古客家民居内极具客家建筑特点的内景

传统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条件的见证,承载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史,被称之为“传统文化的明珠”“民间收藏的国宝”,近年来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玉林市陆川县良田镇鹿垌城肚村作为清末民初的典型客家民居,集客家民俗、建筑技术等特点于一身,是当地少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客家围龙屋,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区客家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3月6日,《美丽玉林行》栏目组来到该村探访。

古民居起伏的前世今生

我们从玉林出发,沿着陆川马盘二级公路进入良田镇境内,从路边一个标有“鹿垌村”的路口进入一段村级乡村路,掩映在翠竹绿树中的鹿垌城肚村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78岁的陈受其老人告诉我们,鹿垌位于陆川县南部云开山脉打望障大山脚下,据说是因古代的大山原始森林植被茂密,野果繁多,野生动物众多,时有山鹿出没在山嶂南边的山村,故曰鹿垌村。

鹿垌城肚村的故事来由颇像一部电视连续剧。据说是明末清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匪徒众多,时有烧伤抢夺,百姓苦不堪言。为了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陈、黄、吕等周边八大姓的村民共同集资建造了一座城堡,城堡有瞭望塔、城池、碉堡、城墙等,每当有战事和匪徒出入之时,大家纷纷躲到城堡内进行避难,等战事平息或匪徒离开后才各自回家。同时大家的贵重财物都会集中放置在城堡进行保管,以防被抢夺。

清朝统治年间,战事逐渐平息,百姓生活太平,城堡便逐渐失去防御作用。清末之时由于城堡缺少维修保护,天长日久便逐渐崩塌。清末民初时期,作为八大姓之“陈”姓家族便买下城堡中心的土地,历时近20年,逐渐修建成现时的客家围龙屋。因处于城堡的中心位置,顾名思义为“城肚”。

说实在的,第一眼看到城肚村的客家围屋觉得简单,这里没有雕梁画栋,精美工艺,缺乏明、清末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木雕、石雕、彩绘基本没有。与很多现存的达官贵人、地主、军阀的“洋楼”有所不同。但了解到城肚村建造的历史后,我们油然而生一股敬意。这是一个姓氏的普通客家人辛勤劳作、团结合力而建造的一大座客家民居。房屋的瓦片和青砖是自行建窑烧制的、泥砖是利用黄粘泥自行打成的、地基的石头是自行开采的、木料是在山上自行砍伐的,这是村里人的劳动成果,体现了城肚村民团结合作、勤劳肯干、创家立业、艰苦朴素的客家民风。

在城肚村生活的客家人,以他们的勤劳智慧、善良朴实,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据说,陈家的祖先陈庆澜是清朝的武秀才,乐于帮人。清朝有“抓壮丁”充军的情况,周边很多村民被“抓壮丁”,经过陈庆澜协商后,就不用当“壮丁”了,他因此受人爱戴,名声远扬。民国时期,城肚村的陈永绍与国民党将军廖磊是亲戚关系,在抗战时期,陈永绍跟随廖磊将军参加抗日战争,任事务处长,主要是负责后勤保障和军火运输。城肚村在民国时期,为地下党组织成员提供活动场所,免费提供吃住,提供安全保障,帮打探消息等。





zm

签到天数: 80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3-25 00:32:19 | 只看该作者
航拍下的清末民初花了近20 年时间建成的城肚村全景
村民聚集在一起为申报《中国传统村落》文本提建议

彰显客家建筑特色

走进城肚村,可以感受到客家民居建筑特有的风貌和实用。

城肚村占地约50亩,为正方形围龙,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在建筑上,围屋的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生活单元。在结构上,以中间的正堂或堂屋为基准。正堂是三进,呈方形结构,分为上堂、中堂和下堂(三进)。第一进为门楼,门楼入内有禾坪,天井入内第二进为二厅。二厅为家族聚会或招待客人的地方。二厅入内为天井,天井两边设有走廊。天井再进为祖公厅,也叫头厅,厅正面墙上设有列祖列宗之神位,为祭拜祖宗和举行红白喜事的地方。每逢传统节日,全族老少都集中此厅,陈列供品,点燃香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体现了城肚村人尊崇祖先的观念。

而正堂左右两旁有同样是方正结构的横屋。屋前设有一个月牙形的水塘,屋右边再布局一个椭圆形池塘,使得村庄总体看来如同一个太极的图案:陆上屋为阳,屋前水为阴。这也是客家文化中风水理论的体现。

村民陈受明说,城肚村客家民居建筑选址讲究座向和主次对称,选址坐北朝南,外型方正堂皇美观,多采用青砖与泥砖为墙。整座房屋共40间,其中以中轴线划分,左右各20间,户型对称一致,每间房屋的面积高度统一,均为15平方米。

整个城肚村的习俗与生活习惯凝结着客家千年文化,体现出深厚的客家古韵,如过年、搬新屋、村中关于婚娶、生子、祭祀活动等方面都有一些比较严格的规定和惯例。

保护传统村落,锁住古韵味

传统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反映了祖先在建村立围时的智慧。传统村落独特的建成环境和其历史文化遗产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保护传统古村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迫切任务。

城肚村客家民居,历经岁月风霜,老屋逐渐破旧,由于大部分墙体建筑材料只是黄粘土打成的土砖,屋顶的顶梁也只是一般的杉木,久经虫蛀,部分房子已经开始倒塌,整座客家围屋也危在旦夕,把老祖宗留存的具有历史价值的遗产永久保存下来成为全村人的共同心声。

我们了解到,长期以来,为了保护村里的老屋,村里曾几次集资对老屋进行维修,部分受损的墙体和屋顶得到保护,没有倒塌。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村里人纷纷外出就业和打工,很大一部分人在城里买房;加上村里人大多搬离老屋在外建新房,加快了老屋破损、倒塌,保护这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说:保护古村落是为了传承文明,世代共享,让中华大地上的千年古树在未来开花。

城肚村村民也急切希望老屋能作为客家历史遗产进行保护传承。期望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后,城肚村成立保护委员会,对整村进行规划,在道路、绿化、水渠、水塘、路灯、垃圾处理、房屋加固、美丽村庄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管理,挖掘当地的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遗产与新农村建设统一起来,实现文化资源有序利用,实现当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让城肚村能够用记忆之经、特色之纬,编织出传统村落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