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坚强的民主革命战士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534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191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4-10-20 13:5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子渊(1865—1941),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字临淑,讳东汉,广东兴宁客家人。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年逝世。他曾在辛亥革命、中国现代教育、实业救国、国共合作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是一位具广泛社会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坚强的民主革命先驱。
【生平介绍】
    何子渊“积学通方,戊戌后,鼓吹新学尤力”。1885年,创办石马(宇)雨南洞小学;1888年,创办同仁学校;1903年与丘逢甲、萧惠长等先贤创办兴民学堂,首任学监;1904年,创办石马两等小学,
    黄兴嫡孙黄绍强特为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题辞任董事会主席;1906年,与萧惠长等人创办兴宁县立中学,是中国第一批示范性高中兴宁一中、粤东名校兴民中学和石马中心小学的创始人,梅州文化教育界先驱、兴宁新学的开拓者。
    1896年,何子渊秘密加入反清组织洪门,拥戴为嘉应州大佬,被同门中人尊为渊公。先后发展萧惠长、何天炯、陈文友、何贯中等大批热血青年才俊入会。
    1903年,何子渊慷慨解囊,奔走全县发动族人“凑会”集资,后吸纳其他姓氏入会。全力赞助得意门生何天炯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至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前夕,由何子渊亲自主持,利用会款盈余资助,共送出何天炯、何天翰等20多位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赴日游学,其中有14人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走上了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道路。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后,何子渊经学生何天炯介绍入会,任嘉应州主盟人。为推翻满清腐败政权积极筹款,在学生中宣扬革命,始终一节。
    1905年—1907年,何子渊先后两次与许雪秋、谢逸桥、萧惠长等同盟会骨干成员汇合潮梅会党余既成、陈涌波等策动潮州黄冈起义,与丘逢甲一起营救张花谷、萧惠长等遇险党人。
    1909年,何子渊组织参与“己酉梅县起义”,与萧惠长、江柏坚等十余人向外侨借枪,发动梅县起义,与巡勇驳火,子渊冒险殿后掩护,险遭不测。后安全转入地下活动。
    1910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前夕,何天炯深情写下《忆子渊族叔》,将终日为会党同志奔波操劳,鞠躬尽瘁心系党国的何子渊喻为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万世基业的中华帝师赤松子。
    1911年,何子渊与同盟会领导人何天炯、黄兴等人致力筹款,购买枪支弹药,招募敢死队员筹划广州黄花岗起义,并委派石马刁田村陈文友等洪门兄弟(同盟会员、印尼华侨)运送枪支弹药,拟在惠城发动起义,接应黄花岗起义。事败,陈文友等人不幸被捕遇难,葬于黄花岗。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何子渊毅然将自己亲自主盟加入同盟会,正在保定军谘府军官学校深造的六弟何贯中托咐给孙中山。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的当晚,消息灵通的何贯中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得到把哨同学的协助,潜出军校将清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漕河铁桥被炸,清军南下镇压起义运动的行程被耽搁,这不仅极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义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为辛亥革命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随后何贯中到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戎幕担任营长,在固镇、宿州、徐州三大战役中大败清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广东北伐军津浦线主战场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各路北伐大军。最后,终于成功迫使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袁世凯实行南北议和。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何子渊与萧惠长、张花谷等人组织民军光复兴宁,被刚成立的兴宁议会政府举为代议长,同年底议会正式选举时公推为议长,兼任兴民学堂董事长。先后提出振兴山林、开办实业、禁鸦片、禁赌博等重大方案,并逐一督促落实。
    1914年,何子渊等人奉孙中山之令组织讨袁军,事败。萧惠长、张花谷被迫出走南洋,子渊则继续留守兴宁与袁氏爪牙龙济光周旋。
    1917年9月,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为筹措经费,何子渊奉孙中山之命筹建大型地方国营股份制企业琯坑钨矿,经兴梅两县县长保举出任董事长,两县多年的山林纠纷得以解除,钨砂资源遂得以大规模开发,矿产盈余源源不断输进国民政府的财政系统。从1918年2月至1980年代末,生产周期长达70余年,为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0年,何子渊出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参与谘议军事”,为粤军参谋长邓仲元献计献策,贡献良多,为推动粤军北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同年秋,经何子渊等人多方斡旋,援闽粤军独立营营长何贯中奉孙大元帅之命与邓仲元参谋长从福建率师回粤,不幸在惠州平叛桂系军阀莫荣新之时壮烈牺牲,年仅32岁。后孙中山非常大总统追授何贯中为上校团长,迁葬广州粤军第一师陵园。兴宁县长、历史学家,原粤军总司令部秘书罗师扬亲为何贯中作传并题写碑文。
    何子渊故居【辛亥遗址】光裕庐1921年,何子渊到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找孙中山非常大总统汇报工作,中山先生因公务繁忙不便久陪,便安排于佑任陪伴,当子渊离穗返乡之时,中山先生拟联并特地叮嘱后来出任中华民国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将堂联做成条幅相赠:
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
有灯兼有月,十分春色闹春宵!
    1925年春,为平息陈炯明残部的串扰,东征军光复兴宁之时,何子渊与罗师扬县长带粮、带物和款项慰问张发奎、蒋光鼐等东征军全体将士,凭着担任琯坑钨矿董事长的特殊身份,两天内为东征军筹募到20000大洋的现款和大批军饷物资,并陪同蒋中正、周恩来四处演讲,宣传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年近古稀的何子渊临危受命,被推举兼任兴宁团防委员会主席,对推动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卓有贡献,累著勋劳。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何子渊将三儿子尚文、四儿子尚周、女婿梁世骥等子女送上抗日战场。他们先后参加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两次粤北大会战、广州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尚文任十九路军上校军需处长,尚周任李洁之兵团后勤部中校军需主任,梁世骥任63军154师师长、61军副军长、授陆军中将,晋中将教育长,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何子渊不仅在粤军系统的高级将领中享有崇高威望,而且在粤东北地区德高望重。他几十年如一日,对乡间各种民怨和族群械斗进行公正调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爱护和拥戴。
    1939年,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亲为何子渊赠“五代同堂”花梨原木大匾,悬于光裕庐中堂。
    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亲为渊公赠匾1940年,何子渊因与兴宁县长温克威交厚,遂力促温县长多方筹款,从速修缮被日寇炸毁的兴民中学南院北楼、大成殿、尊经阁等多处古建筑,同年恢复臻美。
    1941年8月18日,何子渊退休乡居,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七岁。国民政府特增发8 .6两白银抚恤金,温克威县长亲自主持葬礼,盛况空前。
    1949年9月,中共闽粤赣边六团独四大队领导人曾利用国民政府为何子渊架设专线电话对外联系的便利条件,将指挥中心迁设光裕庐,匿藏二十多天,后从何子渊故居出发南下,解放兴宁全境。
   何子渊著有《宋元明史概论》《中华教育史》,与其他书稿一起整理成《东汉文存》(六卷)传世,1950年代“土改”时遭焚毁散佚。
    广东省兴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兴宁市石马镇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编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省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张磊主编的《何子渊纪念文集》于2011年9月9日如期出版,10月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梅州市政协主席李金元主持首发式。
    “弘扬渊公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赵立人认为“变革、革新、与时俱进、永不言败”的何子渊精神正是“渊公文化”的精髓所在,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