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决定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4-20 10: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客家女子 于 2012-4-20 10:22 编辑

充分发挥广东梅州山水人文优势,变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创新转型升级,创新实施“双转移”和扶贫开发“双到”战略,长短结合、因地制宜,促进生态文明、城乡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四位一体”联动发展,破解山区科学发展难题,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现就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以下简称“特色区”)作出如下决定:



  一、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求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核心任务和“三年大提速、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的目标要求,包容开放,改革创新,统筹城乡,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产业发展战略,以办好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为龙头,以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为载体,以建设特色宜居城乡为抓手,带动全市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实施品牌战略,全面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保护环境、振兴经济,传承文化、创新转型,幸福市民、快乐游客,打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设计在客都”品牌,努力把梅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宜居宜业、平安和谐的富庶山城、美丽新城、文化名城、国际慢城。
  (二)战略定位。
  ——广东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立足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中心,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保障,以品牌运营为重点,努力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全面提升梅州文化软实力和地区品牌竞争力,探索一条开发密度小、产出率高、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山区科学发展新路。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宜居为重,最大限度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城乡文明与农业文明融合并进之路。
  ——全国文化与旅游综合改革发展创新区。依托山水人文优势,发挥叶剑英、张弼士、黄遵宪、丘逢甲等名人效应,突出客家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宗教文化和创意文化特色,设立品牌运营区,重点发展度假休闲、保健疗养、婚庆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生产与生活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服务业,积极先行先试,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梅州在文化和旅游综合改革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客都旅游度假目的地。擦亮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品牌,发挥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世界客商大会、世界客属青年大会等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世界客都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快文化旅游要素转型升级,打造广东的“香格里拉”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吸引国内外游客到梅州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放飞梦想。
  ——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基地。按照小园区连接大基地、小产品催生大产业、小乡村对接大市场的思路,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精致高效农业转变,加快建设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广东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变农业大市为农业强市。
  (三)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文化旅游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到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山区市平均水平,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2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中等水平,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二、大力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形成特色发展效应
  (四)优化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以梅县、梅江区为核心,以兴宁、五华为重点,以丰顺、大埔为南翼,以平远、蕉岭为北翼,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打好“叶帅牌”,念好“山水经”,优先抓好区内道路、水利、生态、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挖掘名人名居、古镇老街、名寺古刹、历史典故等特色资源,积极推动山区变景区、古村落变文化体验区,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激活资源、联动发展。梅县、梅江区以五指峰为核心,以梅州城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叶帅故园、桥溪古韵、客家文化产业基地、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三乡村野公园、灵光胜景、明山名园、松口古镇等项目建设,整合激活大新城、山水城、攀桂坊等资源,大力发展保健养生、文化创意、婚庆服务、商务会展、金融地产、休闲度假等新兴产业,打造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争当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排头兵。兴宁市、五华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文化特质和资源特色,加紧策划建设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狮雄山秦汉文化产业园、益塘水库风景区、热矿泥山庄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丰顺县发挥区位交通、客潮文化交融、温泉资源等优势,加快建设丰顺新区,重点推进客潮温泉宜居度假城、空港经济开发区和八乡山生态旅游区建设,创建“潮汕优质生活区、国际温泉度假城”。大埔县放大李光耀、张弼士等名人效应,高起点规划建设万福寺宗教文化养生区,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开发力度,加快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西岩山、瑞山等旅游景区建设,打响“大埔大公园、最美小山城”品牌。平远县、蕉岭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建设南台卧佛山文化旅游产业园、五子石及松溪河景区、上举龙文生态保护区、长潭健康休闲度假区、嘉应养生谷及影视基地等项目,打通县际旅游通道,联手打造休闲养生基地。
  (五)建设富有梅州特色的文化与旅游产品体系。依托优势资源,发展文化与特色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自驾游、寻根游、探秘游、养生游、体验游、宗教文化游、美食健康游,组织十大客家健康美食、十大嘉应传奇、十大客家民居等评选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将群众体育运动与专业赛事结合起来,发挥足球之乡优势,把足球作为梅州特色体育项目抓出品牌,形成产业链,拉动消费群。
  (六)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发挥梅州“文化之乡、华侨之乡” 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坚持事业与产业并举、文化与旅游共生,大力推进客家山歌、客家舞蹈、广东汉剧、广东汉乐人才培养工程和创作工程,大力发展客家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客商文化、崇文重教文化,支持市广播电视台、梅州日报社实施集团化战略。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拍摄一批以客家人文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每年举办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金柚飘香文化节、平远慈橙文化旅游节、丰顺埔寨火龙节等一系列与客家传统文化和梅州资源禀赋相适应的节庆活动,形成节庆品牌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加快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文学艺术与音乐创作、广告设计和创意研发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打响“设计在客都”品牌。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放开搞活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艺院团。
  (七)打造文化精品和旅游景区经典线路。围绕实现“旺季更旺,淡季不淡,白天晚上一样精彩”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艺精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旅游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优化时间、空间配置,逐步形成客家特色鲜明、山水人文互补的文化旅游格局。放大“雁南飞”效应,在各县(市、区)分别规划建设1—2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客家文化、保健养生、休闲农业等主题公园。精心策划生态休闲线、保健养生线、名人名居线、温泉度假线、客家探秘线、宗教旅游线、观光农业线、乡村体验线、美食养生线等经典线路,让广大游客和投资者走进梅州就像走进客家文化博物馆和生态休闲旅游区。加强与国内外媒体和大型旅行社的战略合作,全面提升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推动与文化旅游相适应的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科学把握房地产业发展的类型、规模和速度,支持有实力、重信誉的企业发展富有客家特色、高品质的精品酒店、星级宾馆、度假山庄、休闲农庄等文化旅游地产项目,探索发展具有梅州特色的产权式度假酒店,稳步发展满足度假休闲、养生保健等不同需求的房地产,鼓励发展家庭旅馆经营和房屋租赁经营。
  (九)完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完善旅游道路、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大型旅游购物商场、专业旅游商品市场、旅游专业镇(村)和特色文化旅游商品街区建设。以创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引导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将金融服务延伸到各景区景点。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文化旅游服务水平。加强相关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与旅游综合执法,严厉打击行业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应急救援、公共医疗、卫生检疫防疫等安全救助体系。
 

签到天数: 1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0: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十)全力办好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各县(市)特色工业园区。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创新抓好“双转移”和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为重点,大力推动建设用地向园区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市级按照“生态园区、工业新城”的发展定位,重点办好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尽快做大园区实体经济,推动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集群。各县(市)特别是兴宁、五华要充分发挥地缘人缘和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好一个工业园区,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县域经济。
  (十一)重点建设丰顺经济开发区。发挥丰顺县城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对接潮揭汕,融入海西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丰顺新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形成与潮揭汕及周边地区错位互补互动发展格局。
  (十二)加快发展与文化旅游相关的制造业。大力推动大埔陶瓷、五华石雕、兴宁服饰、梅县藤艺等传统优势产业与现代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富有客家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加快发展旅游装备、旅游用品、文化旅游纪念品等文化旅游制造业。依托荷树园电厂、长乐烧酒厂、大埔陶瓷工业园等特色工业企业,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科技旅游,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四、加快建设特色宜居城乡,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十三)全面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凸显生态优势,倡导低碳生活,引导居民和游客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深入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广泛持续实施“回赠母校一棵树、回报家乡一片林”活动,重点抓好梅州市区、各县县城、主干道等区域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加快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和城区特色景观廊道建设,消灭宜林荒山,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美好家园。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更加严格的生态环保标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破坏森林生态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推行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打造低碳经济发展集聚区。
  (十四)创建森林里的花园城市。树立“科学规划、从容建设、低碳生活”理念,注重“大分区、小混合”,突出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区域、突出客家特色、突出主体功能分区、突出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梅州城区为核心,以七个县(市)城为重点,科学谋划市域发展,逐步形成“七星伴月”的特色宜居城乡发展格局。梅州城区按照“一核两轴三组团”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森林围城”、“山里建城”工程,打造森林里的花园城市。江南新区要高起点规划设计,突出城市中轴线、突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宜居城市的示范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集聚区、世界客都的展示区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区。各县(市、区)按照市域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主体功能分区,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旧城,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人口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十五)建设客家特色乡村。围绕“建设幸福村居、打造名镇名村”,充分发挥各地百年古居、千年建筑的保护示范作用,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内涵,提高对古村落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有效保护客家古村落的历史风貌,注重融入时代元素,引入便利生活设施,做到修旧如旧、新旧协调,保持古韵、延续文脉,让古村落及田园风光相互辉映,建设开放式客家世界博物馆、客家民居、民俗展示馆、客家风情体验馆。严格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大力培训乡村建设“工匠”,鼓励农民按照客家新民居标准改造旧房,全面规范建设新农村。
  (十六)完善交通路网建设。主动对接珠三角和潮揭汕地区,尤其要抓紧对接揭阳潮汕机场和厦深高铁潮州中心站,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为重点,尽快实施广梅汕铁路扩能(梅惠高铁)项目;争取粤东城际轻轨率先延伸到丰顺,再延伸到梅州城区;加快建设梅大及其东延线、济广、畲华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畲江到华阳、梅州市区到潮汕国际机场、五华到丰顺、丰顺到大埔、平远到蕉岭等主要干道,大力提升现有国道、省道、县道技术等级,尽快形成各县(市)间直接连通的快速干线环状路网,努力缩短与发达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和海西区的时空距离。全面开通主要景区景点及公共场所的公交线路,加快构建安全便捷的旅游交通路网。
  (十七)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确保水安全、搞好水民生、营造水景观、发展水经济”的思路,推动水利建设与宜居城乡建设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紧密结合,打好水利建设大会战。重点抓好梅州市区梅江两岸大堤除险加固改造提升工程和黄塘河、程江河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抓紧实施兴宁、五华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项目,尽快动工建设高陂和梅南水利枢纽工程,既解决我市及潮揭汕地区人民的优质生活用水,又营造水景观、发展水经济。
  (十八)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干部带头、企事业单位支持、群众参与,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坚决遏制乱搭乱建、乱摆乱卖、乱停乱放等“六乱”行为,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广泛开展农村清理卫生死角、沟渠池塘、垃圾堆放“三清”行动,抓好路边、山边、水边“三边”整治,推动农村小公园、小广场等群众文体设施建设。
  (十九)提升城乡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推进数字梅州、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实现高速宽带无线网络城乡全覆盖。积极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加快网络升级换代。大力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工作,建好各级政府网站,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不断完善文化与旅游信息发布及服务网络体系。
 五、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促进农民耕山致富
  (二十)建设精致高效农业基地。变我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劣势为发展优势,邀请农林牧专家认真研究梅州的水土气候,切实做好耕山致富文章,山上营造森林建设绿色银行,山间建好梯田发展茶园果园,山下抓好种养发展休闲庄园,变果园为公园、林区为景区、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休闲观光基地、农副产品为旅游商品,推动大基地带动小农户、小产品催生大产业、小山村对接大市场,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加强梅台农业合作,加快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城北观光农业基地,大力促进精致高效农业与休闲度假、养生保健的紧密结合,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二十一)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出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充分发挥雁南飞、雁鸣湖、西岩山等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美食品尝等农业旅游产品,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精深加工、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力度,打响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等特色品牌,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0: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大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人文智力支撑
  (二十二)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包容开放、改革创新、尊道厚德”的客家人精神和“诚信为道、知识为本、家国为魂、四海为商”的客商精神,积极推动客家文化与国际先进文化接轨。精心编写《客家家训》,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文明村居、“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建设诚信政府、培育诚信企业、造就诚信市民,形成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真诚的良好社会风尚。深入开展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等“三打两建”行动,营造公平公开公正、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的安全感。
  (二十三)统筹城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加大政府投入,集聚社会力量,创建广东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市区和各县城区为重点,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加快建设一批优质学校。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稳定师资队伍,着力培育一批嘉应名师。支持嘉应学院办成全国知名特色大学,努力把东山中学建设成为百年名校,支持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办好与梅州发展相适应,尤其是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学科和专业。
  (二十四)统筹城乡抓好就业创业。实施新成长劳动力“清一色培训、清一色转移就业”工程,大规模组织城乡居民、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进“扶创业带就业”计划,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社会青年自主创业,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智慧创造未来。
  (二十五)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快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支持市人民医院加快建设粤闽赣边区域医疗服务中心,高水平办好田家炳医院,市及各县(市、区)重点办好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推进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医疗机构,大力发展住疗、食疗、水疗、理疗、医疗等健康产业,打造城市居民15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的“健康服务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让梅州成为中老年人保健养生的乐园、青年人安居创业的乐土。
 七、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二十六)完善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的要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人大、政协监督,坚持科学规划、效益优先,坚持改革开放、传承创新,市县共建、镇村参与、利益共享,明确各级责任,合理分配利益。建立完善特色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构,统筹协调特色区建设规划编制、文化旅游资源管理和文化旅游项目审核及其产业发展等工作。
  (二十七)创新运营机制。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设立特色区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按照政府授权范围经营土地开发、国有资产经营、基础设施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并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资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经营及管理。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实施高素质人才“千人计划”,重点在城乡规划建设、文化旅游、新型工业、精致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建设管理等领域,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一千名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或高级职称的优秀人才,努力为梅州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十八)强力抓好招商引资。市及各县(市、区)紧紧围绕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产业发展战略,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完善激励竞争机制,落实目标任务,搞好优质服务,积极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发挥客属社团、商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广大商界乡亲回乡投资兴业,着力引进国内外一批大型企业和优质项目。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及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力促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实行主要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制度,建立倒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及水平。
  (二十九)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以梅州纳入海西区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交通布局、粤港澳合作、梅台交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用好用活中央苏区县的扶持政策,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融资。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及科研院所、文艺团体的战略合作,科学编制《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总体规划》及实施意见,力争上升为广东省乃至国家战略规划。
  (三十)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工作目标责任承诺践诺机制,工作任务向社会公开,完成情况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特色区建设的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和目标实现。
  本《决定》自通过之日起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推动特色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4-20 11: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是围绕两个核心来开展,一是雁洋为中心的梅县、大埔交界的“文化旅游特色区”,二是以汤坑为核心的“国际客潮温泉城”。从中也可以看出丰顺的地位在梅州版图中大大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45 天

连续签到: 3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20 12: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易做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4-20 13: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实现是多么美好 可是说易做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21 10: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了“关于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决定”,我认为市委的决定是正确的,规划要点具体,我们表示支持。但对发展目标提出“到2022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中等水平...。”我认为,十年后仍是“全省中等水平”,这个目标太低了!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高精新的产业,大量引进人才,引进项目,要二手抓。一手抓旅游业,一手抓发展高精新的产业。梅州市政府必须有具体措施,一项一项落实到位。祝梅州越来越富裕,人民安居乐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21 14: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8-18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很丰满
现实太骨感
人走了茶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