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灯舞传承客家民俗的艺术“瑰宝”

[复制链接] 0
收藏
0
回复
116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2-2 15:3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城”的广东大埔县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其中花环龙舞、仔狮灯舞、鲤鱼灯舞皆起源于此。尤其是鲤鱼灯舞以动作优美,内容丰富,场面欢快,栩栩如生,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时逢欢度传统春节之际,中新社记者专程前往大埔县探访鲤鱼灯舞表演活动。    据了解,鲤鱼灯舞是一种源于中原的民间舞蹈,相传为族人杨缵绪于乾隆年间从陕西带回,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2007年,大埔鲤鱼灯舞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说起鲤鱼灯舞表演,杨良胜老人侃侃而谈。他向记者介绍,鲤鱼全长约50厘米,鱼身由竹片扎成,外用绸布裹住,中间放置电池灯,鱼身还要粘贴用花纸剪成的鱼鳞、鱼须。表演时演员手持鲤鱼,首尾都能自由摆动。鲤鱼灯的道具都是杨良胜亲手制作,让人不得不佩服他高超的手艺。谈话之余,老人还向记者展示了舞鲤鱼用的龙门、鲤鱼、服装等道具。  
  完整的鲤鱼灯舞表演时长约23分钟,舞步以碎步为主,配乐是颇具客家特色的“汉乐”。舞蹈分七个小节,包括出草、相会、游戏、交尾、冲浪、跳龙门、欢庆,步步推进,精彩纷呈,上下前后,活泼热烈。整个舞蹈通过鲤鱼的平、侧、蹁、戏、沉、浮、穿花等拟人化动作,呈现出双鲤对舞、比目齐飞、频频嬉戏的优美画面,展现群鲤鱼在龙门前“相门”、“游门”、“吐门”、“嫁门”、“试跃”、“喜跃龙门”等喜庆场面。  
  据杨良胜老人介绍,1955年大埔鲤鱼灯舞曾参加过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艺术汇演,当时周恩来总理观看后说两尾鱼不够灵活,建议换成三尾会更加生动。后来,就由两尾改为三尾。杨良胜告诉记者,过去传统五尾的鲤鱼演出现在已经改良为九尾表演,更显鲤鱼灯舞的演出场面热闹大气,体现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大埔外出的乡贤很多,他们对鲤鱼灯舞情有独钟。1997年,杨良胜被百侯中学广州校友会聘请前往广州传授鲤鱼灯舞。杨良胜说,他平时都会受邀为广东各地的重大活动表演,今年不仅到过大埔、丰顺等县,还去了福建。他还向记者透露,每逢过春节都会有精彩的鲤鱼灯舞表演,特别是回到家乡的海外华侨也都会前来观看,表演所到之处,观看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杨良胜还告诉记者,为了让大埔县鲤鱼灯舞得以传承,除教自己女儿外,他每周还会到百侯中学向学生传授鲤鱼灯舞表演。2011年一支来自深圳的艺术表演团到大埔百侯镇交流,杨良胜特别向表演团介绍了鲤鱼灯舞,表演团看后齐赞大埔鲤鱼灯舞是传承客家文化民间艺术的“瑰宝”,应该完整地传承下去。

来源:广东新闻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