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博物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还“甲申中法海战”的主战人物何如璋历史真面目 客家文化 人境庐人 2014-8-23 1 4114 统彤 2014-8-25 22:25
客家博物馆·唯美古装人像摄影习作 attach_img 摄影 天涯01 2014-9-3 5 3724 梅州XQ 2014-9-14 17:13
国庆期间的客家博物馆游客一景拍 attach_img 生活杂谈 无星无杠 2014-10-3 31 4245 支持老师 2014-10-3 21:14
国庆第四天、客家博物馆的外地游客还很多 attach_img 户外旅游 无星无杠 2014-10-4 22 6521 统彤 2014-10-11 21:08
国庆第四天、客天下的外地游客还很多 attach_img 户外旅游 无星无杠 2014-10-5 29 6100 无星无杠 2014-10-5 00:31
客家博物馆值得一去 attach_img 生活杂谈 林娇娇 2014-10-26 7 3035 天涯01 2014-10-27 16:33
叶剑英诗词艺术作品展梅州市华侨博物馆正式开幕 attach_img 崖看梅州 you司马 2014-11-6 4 1927 无星无杠 2014-11-6 22:19
〔我要爆料〕古嘉应州西门额碑竞抛丢在荒草中 attach_img 民生爆料 梅州侯立敏 2014-11-23 13 6148 梅州侯立敏 2015-1-10 12:26
客家博物馆上展出“晷运时成——古代钟表展” attach_img 生活杂谈 无星无杠 2015-1-17 29 4546 --LYX-- 2015-1-22 22:55
周末的客家博物馆荷花池一景拍 attach_img 户外旅游 无星无杠 2015-1-18 14 2773 统彤 2015-1-22 12:02
西藏博物馆 attach_img 户外旅游 zhuyuansi 2015-1-19 0 1562 zhuyuansi 2015-1-19 16:10
 客家公园、客家博物馆外一景拍 attach_img 生活杂谈 无星无杠 2015-2-6 1 817 统彤 2015-2-6 21:45
 客家博物馆广场前的荷花池一照 attach_img 生活杂谈 无星无杠 2015-2-6 1 704 统彤 2015-2-6 21:44
请教:宋湘的介绍. attach_img 客家文化 大自然人 2015-2-27 8 3010 统彤 2015-3-11 16:21
请教:宋湘的介绍.1826年,卒于任上,归故乡长眠? attach_img 崖看梅州 大自然人 2015-3-1 8 1891 文盲 2015-3-1 19:44
 摄影爱好者、客家公园、客家博物馆外围拍照忙 attach_img 生活杂谈 无星无杠 2015-3-22 20 2359 山林老鼠 2015-3-25 22:45
客家博物馆 attach_img 摄影 梅州侯立敏 2015-4-14 2 1404 梅州侯立敏 2015-4-14 23:12
周末早晨客家博物馆广场前的荷花池一景拍 attach_img 生活杂谈 无星无杠 2015-4-25 21 3765 统彤 2015-4-28 12:25
宣传:中国客家博物馆 attach_img 客家文化 无星无杠 2015-4-26 2 6327 统彤 2015-5-11 18:58
梅县精宫博物馆 attach_img 摄影 迎客金牛 2015-5-20 3 3441 统彤 2015-5-24 07:14

相关博客

分享 梅城金山顶图书馆
张维耿 2017-3-27 09:00
梅城金山顶图书馆
梅城金山顶图书馆 梅城有个金山顶,金山顶有座图书馆。 1935 年, 金山顶的观音堂拆除后,用了两年时间,改建成了红墙绿瓦、富丽堂皇的 两层 宫殿式 图书馆。馆里以往所藏书报甚丰。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就到那里查阅过解放前的中山日报。 1991 年,梅州市剑英图书馆新址落成后,馆舍就移交博物馆使用,改名梅县博物馆,成为收藏梅州市历史文物、革命史料的宝库。梅县博物馆为早期钢筋水泥仿古建筑,自然成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顶是清代乾隆年间人工填埋形成的,为梅城制高点。山顶除图书馆外,还有个六角形的“七贤亭”,是为纪念先贤程 旻 、张九龄、韩愈、刘元城、狄青、文天祥、蔡蒙吉建造的。我在梅州中学读高一时,就约了两位同学在亭边照过相。 小时候到图书馆去参观,看到图书馆四周地面有不少裂缝。大人告诉我,金山顶是梅城的龟背,乌龟一转侧,有些地面就得下陷了。长大后知道金山顶是填埋造成的,建筑物时间一长,周边就难免出现裂缝。 解放以后,原梅县图书馆进行过多次维修保护。 上个世纪 80 年代,图书馆周边加砌了围墙,后来东北面围墙坍塌,又改建成了仿古城墙。梅县博物馆使用原馆舍后,在朱迪光馆长的领导下,在全市文物和客家传统民居普查及保护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卓有成效。为梅州市申报的全国和全省文物保护单位,获得了较高的成功 率 。 ( 2017-03-25 ) 梅县金山顶图书馆 1948年春 与高中同学摄于七贤亭
个人分类: 客家文史|123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福建行:山那边是海——天福茶博物馆【2—2】
朱迪光 2016-8-7 00:14
个人分类: 博物馆|1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梅县区博物馆完成201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筹展任务
朱迪光 2016-5-17 21:33
梅县区博物馆完成201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筹展任务
梅县区博物馆完成201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筹展任务 邀请函 为展示梅州市梅县区人文历史的保护成果,丰富我区文博活动,结合开展 2016 年“ 5 · 18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的活动,我馆定于 2016 年 5 月 18 日上午 10 时,在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梅县区新城府东二路 7 号)举行《客都明珠——梅县区历史文化专题陈列》暨《留住乡愁·守护家园》——梅县区“中国传统村落”图片展, 诚邀阁下光临指导! 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 2016 年 5 月 16 日 前 言 2015 年 1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调研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 2016 年,“ 5 · 18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与文化景观。 “客都明珠”——梅县区“中国传统村落”,哺育了南迁汉民系中的客家儿女,成为世人了解客家迁徙、姓氏族群、社会结构、劳作方式、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独特的人文历史与文化景观。 梅县区“中国传统村落”,其村中的一座宗祠、一块堂匾、一副楹联、一座围龙屋、一口半月池、一围风水林、一堵照壁墙、一眼清泉井、一座石拱桥、一截石板路、一棵老榕树、一处公王坛……伴随着一曲“月光光”,成为“走出围龙”的海内外客家儿女魂牵梦萦的共同乡愁和精神家园! 梅县区“中国传统村落”,宛如一幅幅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居美图,展示了悠久的客家历史、丰富的人文景观、珍贵的文化遗产;犹如一坛坛充盈着香醇绵长的客家娘酒,承载着客家文化,承载着客家精神,承载着客家儿女的乡愁…… 留住乡愁,守护家园,是客家儿女的共同心愿! 保护客家文化,客家儿女责无旁贷;传承客家文化,客家儿女任重道远! 保护客家文化,客家儿女责无旁贷;传承客家文化,客家儿女任重道远! (朱迪光撰写)
个人分类: 博物馆|174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13〕参观惠州博物馆【4】 ... ...
朱迪光 2016-5-1 19:29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13〕参观惠州博物馆【4】 ... ...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 〔13〕参观惠州博物馆【4】 吾因近半年来 身体欠佳,加之工作紧张劳累, 待完成本馆“文化大跃进”的工程项目后始延医诊治,为时已 右手萎缩,手指则早已无法用筷进餐,问诊之日即住院治疗了近月。丙申春节前出院在家疗养。2月26日,由吾儿陪伴赴穗检查身体,并在鹏城治疗。随后取道惠州回家。在羊城、鹏城诊治期间,幸得亲友、同学、尤其是40年来未曾谋面的知青友人悉心关照,诸事安排周到,延请中西名医、教授、专家会诊等,确诊为严重颈椎病,推翻了本地诊断的目前医学界无法医治的恐怖的“运动神经元病”。 虽为治病赴穗,深感家人、亲友、同学、知青兄弟姐妹、同事、领导的关心!3月24日下午平安抵家后,即有同学接风庆祝。连日来,亲友、同学、知青朋友、老领导、老同事等,或来探望,或电话问安,实在令人感动! 自参加工作以来,首次因私离家近月,在外一边诊治,一边访友参观,一边感受众亲朋的慰问与鼓励, 犹如一次春天的旅途,倍感亲情、友情的温暖和增强坚持治疗的信心! 3月23日,在友人陪同下游览惠州西湖,参观惠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 受到老乡侯副馆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导览、讲解,获益匪浅,启发良多。 感谢在惠州市逗留期间,得到原《广州日报》记者、驻梅记者站站长叶仕欣先生,惠州市教委退休干部、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陈云生先生的全程陪伴。
1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13〕参观惠州博物馆【2】 ...
朱迪光 2016-4-24 00:54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13〕参观惠州博物馆【2】 ...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 〔13〕参观惠州博物馆【2】 吾因近半年来 身体欠佳,加之工作紧张劳累, 待完成本馆“文化大跃进”的工程项目后始延医诊治,为时已 右手萎缩,手指则早已无法用筷进餐,问诊之日即住院治疗了近月。丙申春节前出院在家疗养。2月26日,由吾儿陪伴赴穗检查身体,并在鹏城治疗。随后取道惠州回家。在羊城、鹏城诊治期间,幸得亲友、同学、尤其是40年来未曾谋面的知青友人悉心关照,诸事安排周到,延请中西名医、教授、专家会诊等,确诊为严重颈椎病,推翻了本地诊断的目前医学界无法医治的恐怖的“运动神经元病”。 虽为治病赴穗,深感家人、亲友、同学、知青兄弟姐妹、同事、领导的关心!3月24日下午平安抵家后,即有同学接风庆祝。连日来,亲友、同学、知青朋友、老领导、老同事等,或来探望,或电话问安,实在令人感动! 自参加工作以来,首次因私离家近月,在外一边诊治,一边访友参观,一边感受众亲朋的慰问与鼓励, 犹如一次春天的旅途,倍感亲情、友情的温暖和增强坚持治疗的信心! 3月23日,在友人陪同下游览惠州西湖,参观惠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 受到老乡侯副馆长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导览、讲解,获益匪浅,启发良多。
1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13〕参观惠州博物馆【1】 ...
朱迪光 2016-4-19 12:18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13〕参观惠州博物馆【1】 ...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 〔13〕参观惠州博物馆【1】 吾因近半年来 身体欠佳,加之工作紧张劳累, 待完成本馆“文化大跃进”的工程项目后始延医诊治,为时已 右手萎缩,手指则早已无法用筷进餐,问诊之日即住院治疗了近月。丙申春节前出院在家疗养。2月26日,由吾儿陪伴赴穗检查身体,并在鹏城治疗。随后取道惠州回家。在羊城、鹏城诊治期间,幸得亲友、同学、尤其是40年来未曾谋面的知青友人悉心关照,诸事安排周到,延请中西名医、教授、专家会诊等,确诊为严重颈椎病,推翻了本地诊断的目前医学界无法医治的恐怖的“运动神经元病”。 虽为治病赴穗,深感家人、亲友、同学、知青兄弟姐妹、同事、领导的关心!3月24日下午平安抵家后,即有同学接风庆祝。连日来,亲友、同学、知青朋友、老领导、老同事等,或来探望,或电话问安,实在令人感动! 自参加工作以来,首次因私离家近月,在外一边诊治,一边访友参观,一边感受众亲朋的慰问与鼓励, 犹如一次春天的旅途,倍感亲情、友情的温暖和增强坚持治疗的信心! 3月23日,在友人陪同下游览惠州西湖,参观惠州博物馆 —何香凝艺术精品展 , 受到老乡侯副馆长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导览、讲解,获益匪浅,启发良多。
1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6〕N年后再次参观深圳古生物博物馆 ...
朱迪光 2016-4-1 19:52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6〕N年后再次参观深圳古生物博物馆 ...
春天的旅途:客都~羊城~鹏城~惠州 〔6〕N年后再次参观深圳古生物博物馆 吾因近半年来 身体欠佳,加之工作紧张劳累, 待完成本馆“文化大跃进”的工程项目后始延医诊治,为时已 右手萎缩,手指则早已无法用筷进餐,问诊之日即住院治疗了近月。丙申春节前出院在家疗养。2月26日,由吾儿陪伴赴穗检查身体,并在鹏城治疗。随后取道惠州回家。在羊城、鹏城诊治期间,幸得亲友、同学、尤其是40年来未曾谋面的知青友人悉心关照,诸事安排周到,延请中西名医、教授、专家会诊等,确诊为严重颈椎病,推翻了本地诊断的目前医学界无法医治的恐怖的“运动神经元病”。 虽为治病赴穗,深感家人、亲友、同学、知青兄弟姐妹、同事、领导的关心!3月24日下午平安抵家后,即有同学接风庆祝。连日来,亲友、同学、知青朋友、老领导、老同事等,或来探望,或电话问安,实在令人感动! 自参加工作以来,首次因私离家近月,在外一边诊治,一边访友参观,一边感受众亲朋的慰问与鼓励, 犹如一次春天的旅途,倍感亲情、友情的温暖和增强坚持治疗的信心! 深圳古生物博物馆 掠 影 : 深圳古生物博物馆坐落于深圳仙湖植物园古化石森林旁,其展厅外形酷似一块巨大的岩石城堡,是一座造型新颖的古生物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展示手段,陈列了200多件不同时代不同种类的古生物化石标本,介绍了生物的起源及进化知识,展示了古植物化石形成的过程。由于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与该馆门前的古化石森林展示相呼应,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完整组合。
1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省文物局等领导莅临梅县区博物馆指导
朱迪光 2015-12-30 21:19
省文物局等领导莅临梅县区博物馆指导
省文物局等领导莅临梅县区博物馆指导 今天上午,广东教省文物局、广东省省博物馆、广东省省考古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在梅县区李丹玲副区长、区文广新局等领导的陪同下,莅临梅县区博物馆指导! 领导和专家对 梅县区博物馆在短短的35天,完成《客都明珠——梅县区历史文化专题陈列》的大纲编撰、论证、修订补充,陈列布展,以及相关安全设备、设施的安装调试,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大为赞赏,对陈列的形式设计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省专家也与梅县区博物馆的专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1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梅县区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案评审会
朱迪光 2015-10-27 23:55
梅县区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案评审会
梅县区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案评审会 10月23日,梅县区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案评审会在区委、区政府6楼会议室召开。专家组审议通过了《梅县区博物馆历史陈列展览大纲》。
14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李有权博士回梅参观考察 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家乡建设
朱迪光 2015-7-25 19:48
李有权博士回梅参观考察    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家乡建设
李有权博士回梅参观考察, 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家乡建设。 7月23日,在梅县区委书记张文广的陪同下,香港梅县同乡会荣誉会长、香港有权国际集团董事长李有权博士参观了中山大学粤东医院、梅州富力城、梅县外国语学校、梅县文体中心等地,切身感受家乡梅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同时,还到梅县区建博物馆建设项目选址了解相关情况。 李有权表示 ,每次回到家乡,都能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梅县区更是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越来越靓,这让他们这些外出乡亲感到振奋,对家乡的发展满怀信心,他也将一如既往支持家乡建设。 李有权还表示, 梅县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物古迹资源,还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新博物馆如果建成,不但能进一步增强我区的城市品位,而且能更好地弘扬我区的历史文化,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他非常期待早日见到梅县区博物馆开工建设。 区委张文广书记(左3)向李有权博士(右2)介绍拟建梅县区博物馆新馆选址情况 区委张文广书记(左3)向李有权博士(左4)介绍拟建梅县区博物馆新馆选址情况 李有权博士在区委张文广书记陪同下考察梅县区博物馆新馆选址
个人分类: 博物馆|6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梅州地区的斋嫲
热度 1 张维耿 2015-1-25 21:17
梅州地区的斋嫲 有一年,我到河源市出席客家文化研讨会,有机会参观市博物馆。博物馆旁边有一间小寺庙,我进去看了,见有位 30 岁左右的女性蓄发出家人。问她来自何处,她告诉我梅县,令我想起了昔日家乡的斋 嫲 。 在梅州地区,佛教寺庙的女性出家人叫斋 嫲 ,又称斋妇,面称斋姊、斋姑。这类寺庙,也就称之斋 嫲 庵,如梅江区的东岩寺,乐善堂,静福庵、祥云庵,松口溪南的佛缘庵等。外地女性出家人必削发,称之尼姑。梅州地区的 “斋 嫲 ”是既出家又不削发,而其教规则跟僧尼没有什么不同。据张自忠博文, 斋 嫲 的产生不过七八十年的历史,为梅州特有。 根据有关资料: 1940 年梅县全县有和尚 200 多人,斋 嫲 180 多人(梅县中山日报记载);到四十年代末,和尚仅有 42 人,斋 嫲 却有 126 人,是和尚人数的三倍,足见斋 嫲 兴盛一时。 梁伯聪 先生的《梅县风土二百咏》有这样一首竹枝词:“循行无复旧规模,竟以亲丧讲乐娱。特取腥膻招蚁附,大家来看靓斋姑。”斋 嫲 做佛事时穿黑衣黑裙,艳妆冶容,而 丧哀之余,尚有演技,难怪能吸引众多邻里前来观看。 以往农村有老人去世了,入 殮 出殡之后多请和尚和 斋 嫲 来家做佛事超度亡魂。有做一天一夜的,叫鸭 嫲 斋;也有做三天三夜的,最多是做七天七夜。若死者为女性,请 斋 嫲 做佛事, 须加演“打八角莲池”、“拜血盆”等。佛事结束前还有技艺表演,俗称打喇 钹 花。 我小时候看过 斋 嫲在禾坪上表演 打喇 钹 花。开始是双手各握一铜钹,相互一碰擦,其一铜钹转动着置于另一铜钹上面,悠然地 在腋下轻巧转圜。接着将转动的铜钹由小木棍支撑置于额头,仰首站立,左右移步表演。最精彩的是在紧锣密鼓的烘衬下,将一铜钹高抛三四丈高,然后看准用双手稳稳接住,骤然锣鼓停息完场。这斋嫲的演技犹如杂技,确实高超了得,必定是经过 刻苦磨练的!
个人分类: 客家文化|554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客家民居博物馆”桥溪村去来
朱迪光 2014-8-24 18:52
“客家民居博物馆”桥溪村去来
“客家民居博物馆”桥溪村去来 2014 年 08 月 23 日 13:51 来源: 羊城晚报 文 / 羊城晚报记者 王漫琪 通讯员 翁尚华 图 /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故事 · 人文 “ 百龄萱室 ” 遇百岁老人 从梅县雁洋镇雁南飞 5A 级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继续进山 3 公里 ,有 400 年历史的侨乡 —— 桥溪村便到了。 62 岁的朱新辉站在村口五彩林下等我们,那里有红楠木、白桂木、青蓝木等七株珍稀古树,每株都有上百年的岁数。朱新辉当了 20 多年村干部, 2011 年从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位置退休下来,生于斯长于斯,说起桥溪村的一砖一瓦、源流典故,朱新辉堪称桥溪村里的 “ 活辞典 ” 。十几年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考核专家组进村,老朱一路陪着搜集资料,无愧是桥溪口述历史第一人。 世德楼是朱新辉常常最先向客人推荐的去处,因为这里既是他家的祖业,也是村里宝善楼、继善楼等其他更加恢弘的大宅子的 “ 老祖宗 ” 。世德楼由朱氏十五世祖朱朝轩、朱朝进和十六世祖朱瑞廷叔侄合建,楼名 “ 世德 ” 意为追求先祖诚实守信、立德天下的美好德行,而 “ 德 ” 字中间少了一横,朱新辉说,这是告诫后人需心存善念,不要横心。 世德楼左门匾额 “ 上寿椿围 ” 是因为十五世祖朱朝轩活到 106 岁高龄,而右门匾额 “ 百龄萱室 ” 则是纪念朱朝进之妻黎氏 105 岁寿,一座大宅出了两位百岁寿星,不由令人啧啧称奇。正心折神往之时,世德楼西侧民居里踱步走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朱新辉亲 热地 上前搀住老人,说这是他的叔婆杨云招,今年已经 103 岁了。这位现实版的老寿星生平也颇为传奇: 20 岁时嫁到桥溪不到半年,丈夫便出南洋谋生,从此一去不复返。杨云招侍奉家婆直至送终,挑盐挖煤撑起家庭生计,因为丈夫没有留下子嗣,杨云招后来抱养了一对子女,终身未再婚嫁。杨老太如今已子孙满堂,孙辈们对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祖母孝敬有加,老太太逢人都是乐呵呵的。 今天就是过秋节(过处暑),这可是桥溪村的传统习俗,又叫 “ 做秋 ” ,是村民为了庆祝农闲的节日。杨云招老太太家里一改平日的宁静,十分热闹,两个孙子都携家带口从城里回来过节, “ 做秋 ” 这一天,桥溪村家家户户都要做新米粄、蒸味酵粄,宰鸡鸭买肉,有的还要煮汤圆,一大家子齐聚围餐。外嫁的女儿也会带着礼品 “ 转妹家 ” (回娘家),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过年。 小山村奇聚各式客家民居 桥溪村一共有 16 座客家古民居建筑(遗址)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沿着青石板砌就的山路,一座座走下来,可以想见这座客家小山村的先辈们翻山出洋创业,致富后又返乡置业的荣耀历史。 梅州文物保护专家、梅县区博物馆馆长朱迪光告诉记者,围龙屋、土楼是客家传统民居的代表,而藏身山中的桥溪村,竟汇聚了围龙、反围龙(是相对传统客家围龙屋而言,传统 “ 围龙 ” 在堂屋后面,呈弧形或方形内包,而反围龙则是 “ 围龙 ” 建在堂屋庭前)、单堂屋、合杠楼(又叫 “ 二堂二横合杠楼 ” 和 “ 走马楼 ” ,二楼四面的走廊可巡回相通)、七杠楼(也叫 “ 二堂六合杠走马楼 ” ,共有房 64 间、大小厅堂 32 个、天井 5 个,是粤东客家民居规模最大的建筑形制)等多种建筑形制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实属罕见,而更重要的价值,还体现在村落整体风貌保存的完整性上。 朱迪光是将桥溪古村推介给外界的第一人。 1998 年前后,他参与编撰《梅县朱氏族谱》的工作,在遍访朱氏族人而开展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在五指峰下发现了美丽的桥溪村,他不禁感叹道: “ 太漂亮了,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 ” 当时,适逢广东省启动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朱迪光极力推荐桥溪村。他亲自组织勘查考证,邀请了梅州嘉应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的师生做帮手,开展实地测绘工作,撰写出详尽的申报材料。最终,桥溪村的 16 个建筑单元(包括遗址)成功 “ 破格 ” 申报为 “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为何是破格?原来,那时候的桥溪村还 “ 养在深闺人不知 ” ,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所以,它是越过了县级而直接升格为省级的。同时,桥溪村还是梅州第一个古民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迪光说,桥溪村内各种形制的客家民居或依山就势,或筑台傍水,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村民选择宅基地的科学性。从村口至村中,较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就有世德楼、守庆公祠、朱氏祖祠、宝善楼、世安居、继善楼、燕诒楼、宝庆居、仕德堂、祖德居等。 朱迪光说,村中的民居,在建筑上都很有特点,像继善楼,左侧硬山式门楼步级台阶之处,对称地挖出左 “ 圆 ” 右 “ 方 ” 的水井,彰显 “ 天圆地方 ” 的内涵。而陈氏的 “ 仕德堂 ” (含善庆楼)的 “ 反围龙 ” 屋式,在传统的客家围龙屋民居建筑中别具一格。 此外,由朱氏建于清代的慎安居,采用双轴线布局,在立面上让客家传统民居中的 “ 合杠楼 ” 与 “ 围龙 ” 有机组合,建筑形制和外部色彩与居住环境自然和谐,不失为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中规划设计的典型,显示了设计建造者的匠心独运。 在屋宇的装饰上,或朴素大方,或华丽堂皇,镂空木雕与彩塑壁画等工艺尤其精湛,与悬挂四处的名人题匾相得益彰。此外,屋宇的命名、厅堂的命名,门联、厅联以及岁时佳节张贴的宗联、悬挂的堂号,内容不仅反映了桥溪村人修身处世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还体现了桥溪村人慎终追远、不忘先祖的民族传统。 兴建村中宝善楼的朱氏十七世祖朱维乾,被誉为南粤商界巨子,在广州、香港和印尼开设了多家商号旺铺,发达之后热心家乡教育,独资在桥溪建造了 “ 凌云馆 ” 、 “ 宝善家塾 ” 和 “ 宝园 ” 三所学校,供村中子弟读书。 而村中最为恢弘的建筑,当属朱维乾五个儿子合建的继善楼了。该楼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动工,耗时 12 年才建成,占地面积 2450 平方米 ,主体建筑面积 1710 平方米 ,是粤东最大型的客家 “ 七杠楼 ” ,内外装饰精美,集木雕、石雕、灰塑、彩绘等工艺于一体,二楼墙上还刻有两幅旧 “ 羊城八景 ” 壁画,让众多 “ 老广 ” 游客至此无不驻足。 正堂两侧屏风镶有 1914 年以樟木阴刻的 “ 朱子家训 ” ,魏碑体书法凝重,桥溪朱氏家族奉之为代代相传的持家之道,虽经百年沧桑仍清晰光亮。最令朱新辉痛心的是,右侧六面屏风上的家训在破 “ 四旧 ” 时被铲掉,真迹已荡然无存。 在桥溪村内各座建筑里外,许多地方还能找到革命年代以及特殊时期的标语、口号,在世外桃源一般的客家山村,留下了 “ 激情燃烧 ” 的岁月烙印。 彰显祖辈 “ 威水史 ” ,两代村民殊途同归 朱新辉的堂兄朱新果老伯是继善楼的第四代传人之一,他住在继善楼里,在大门侧厅设了小卖部,向游客推介一些当地土特产。说起老祖宗的 “ 威水史 ” ,朱老伯便不禁眉飞色舞:当年朱氏兄弟在印尼从做 “ 水客 ” 起家,奔走于家乡与海外之间,替侨胞传送侨批侨银,从中获取报酬。其中尤以排行老四的朱芷秀最为光宗耀祖,其在梅州经营的朱氏 “ 致安堂 ” 大药房,是民国时期享有盛誉的企业,当时有 “ 北(北京)有同仁堂,南( 杭州 )有余庆堂,广(广州)有杏仁堂,梅(梅州)有致安堂 ” 之誉,盛极一时。 桥溪古村历史上曾有徐、陈、朱等姓人家,如今仅余朱、陈二姓。在朱新辉眼里,桥溪村的老屋、祠堂,无一不是各姓氏人家世代和谐相处的见证。桥溪村现存最古老的民居是建于明代的仕德堂,相传是陈姓人家开基祖在万历年间迁居桥溪村时建造的。当时,他与徐姓人家为邻结庐而居,二姓交好。后来徐姓人家人丁不旺,在绝嗣前将自己的土地转让给陈姓,而作为回报,陈家在自己的祖祠仕德堂正厅为徐氏供奉牌位,这一 “ 邻里相助 ” 的美德,被后世传为佳话。 朱新辉近年致力于修编桥溪朱氏族谱,翻开自己倾注心血的手抄本,一笔一画都寄托了他对宗族传衍的虔诚之心。朱新辉还计划写一本自传《我的六十年》,他觉得自己个人的成长史,也是见证桥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 “ 总得给子孙留下点什么 ” 。 桥溪古村并非一直都美如桃源,村民朱世发就曾经是桥溪的 “ 破坏者 ” ,如今,他果断地转身,成为保护桥溪村原生态的管理者。 上世纪 80 年代,朱世发和村里壮年劳力一样,外出谋生,干过建筑、运输,到了 2005 年,已有积蓄的朱世发看到梅州全市倡导发展 旅游 ,想起家乡桥溪村的田园风光,于是在村里办起了 “ 农家乐 ” 餐饮。随后的短短三年里,桥溪村冒出了许多 “ 农家乐 ” ,乱象也出现了:有人乱搭乱建,将餐饮垃圾随地抛弃;有人将油污残渣直接排入山泉中;更有人滥砍山木,运下山制作家具卖钱 …… 尽管朱世发没有参与滥伐,但他说,在村里办餐饮,也是破坏村落生态的事,尽管农家乐的生意很红火,但看着村里的乱象,朱世发心里越来越不踏实。 几年前,桥溪村所在的雁南飞景区开始着手打造 “ 桥溪古韵 ” 旅游项目,需要啃下的 “ 硬骨头 ” 便是 “ 农家乐 ” 和乱搭建的新房子。经过当地政府的多番进村做工作,介绍具体的开发与利益共享方案,朱世发心里渐渐活络开了:继续做 “ 农家乐 ” ,只有他们几家赚钱,可其他乡亲还是过着紧巴的日子;而如果将桥溪村整体包装开发的话,景区每年的门票收入可返回 25% 给全村做红利,留守的村民能每月领取到一笔补偿费。 思虑再三,朱世发同意搬迁。他说: “ 桥溪村八成的人都在外面发展,环境搞坏了,大家都不愿回来,村就变成了死村,对子孙后代没好处。 ” 2012 年年底,朱世发和其他拆迁户们在雁南飞长教新村安置区换得全套 装修 新房子。目前,朱世发被聘任为桥溪景区的经理,景区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 故事 · 源流 从 “ 叩头溪 ” 到 “ 桥溪 ” 桥溪村是一个隶属于雁洋镇长教管理区的自然村,方圆仅 1.5 平方公里。 “ 桥溪村 ” 之名,来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古时的桥溪村叫 “ 叩头溪 ” ,关于村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昔时村落依山而建,因山路沿溪涧而上,崎岖坎坷,村民徒步行走尤其负重之时,一俯一仰步态形若叩头行礼,故有 “ 叩头溪 ” 之称。另一说法是清代时,村民在村口建了一座单孔石拱桥,因当地客家方言中 “ 叩 ” 与 “ 桥 ” 谐音,于是有了 “ 桥(叩)头溪 ” 的称谓。还有一个说法是,明亡之时,太子朱慈烺为躲避李自成军队的追杀,避难到梅县,在其老师李士淳(字二何,梅县人,明末翰林院编修,充东宫讲读)的带领下到桥溪寻找朱姓族人。地方官员听说后,三步一叩首地到村里参拜太子,该村因而得名 “ 叩头溪 ” 。不过,当地文史专家认为,太子朱慈烺避难梅县桥溪一说纯属民间杜撰,并无史实凭据。 提到桥溪,绕不开朱氏家族,朱氏家族虽然迁入桥溪较晚,但人丁兴旺,后代资财雄厚者多,从如今桥溪村留下的多座朱氏大宅可见一斑。根据《梅县朱氏族谱》记载,朱氏家族源头可追溯至古帝颛顼之后,当时,朱姓在江苏沛国(今沛县)发迹成为望族,分支迁徙到梅州。梅州地区的朱氏之后,大多把沛国作为发源地,并自认为是朱熹后裔。桥溪村里的朱氏守庆公祠门口,一副 “ 紫阳门第,沛国家声 ” 的堂联,体现了先贤的显赫与千年文脉的传承。 桥溪村现有村民 50 多户,户籍人口 235 人,常住人口 50 多人,而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侨胞多达 6000 多人。 值得一起的是,古老侨村 “ 叩头溪 ” 也曾激情澎湃地孕育过革命火种。当年,梅州雁洋镇是一片拥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 “ 雁洋民众读书会 ” 、 “ 抗日剧社 ” 等一批群众组织相继成立。 1946 年 6 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次年冬天,粤东地委首脑机关 20 余人进驻了桥溪,这个小山村一度成为指挥粤东武装斗争的中枢场所。朱家老屋祖德居就是粤东地委的驻地,屋内开辟了地下室和暗道,地委机关在此架设了无线电台、收发报机和油印机,中共粤东地委机关报《群众报》第一期便是诞生自桥溪村,当时用蜡纸刻写付诸油印。 故事 · 传承 “ 和气生财 ” 的智慧 一直以来,山区的许多地方由于村落面积狭窄,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聚居者之间常引发纠纷怨隙。 在 “ 和睦相处 ” 方面,桥溪先人显示出高人一筹的聪明才智。当年,桥溪先人远涉重洋,创业有成后,源源不断将财富汇回家乡,不少族亲便合作置地起楼共用一堂,比如世德楼,由朱氏叔侄合建;继善楼,由十七世祖朱维乾之次子朱琪源、三子朱澄源、四子朱湘源、五子朱照源、六子朱莹源兄弟合建;宝庆居则由陈氏叔侄合建。为了解决可能碰到的族亲间的纠纷,桥溪人在合作置业之前,均先定 “ 规约 ” ,如谁出钱,谁出地,之后如何分配等。之后循约办事,将矛盾消泯于事前。 桥溪村宝庆居的屋主陈伯家里,迄今仍保留着一份立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的完整合议文本,在这份笔墨流畅、格式规范、条理清晰的合议里,记录着陈昌达、陈万儒叔侄共造新居的约定。侄子陈万儒在印尼做中药材买卖致富,有心回乡营建新居,但苦于无地建房,于是和叔叔陈昌达商议签下 “ 和气合同 ” 共同置业。 合约第一部分写道,双方商议建造 “ 上堂下堂南北花厅共肆厅,地脚连棚房屋共拾间 ” ,所用之地主要为陈昌达的粮质田。 合约第二部分,标明双方建房时各自的责任,购门坪(门外空地)及立约之银为两人分摊,侄子陈万儒负责 “ 惟平基架造、正厅转插山屋式一切工本 ” (夯实地基、建造房屋等工本费用),并申明新屋建成后,出地的陈昌达分得新屋四间,出资的陈万儒分得六间。 尤值一提的是,合约正文后还附了四条 “ 批明 ” ,相当于现代合同的 “ 附件 ” ,强调分房时 “ 搭匀阄定,不得私坐 ” ,即根据抽签结果分配房子。 据村里老人说,宝庆居耗时 5 年建成,落成时恰逢陈万儒之子新婚,于是乔迁新居和婚礼大典同时举行,举族共庆,场面蔚为壮观。 徜徉于宝庆居里,百年沧桑丝毫没有动摇其坚实稳固,楼宇里的金漆木雕、诗画彩绘仍在诉说当年的繁华,一份合议,不得不让人喟叹屋主 “ 和气生财 ” 的生活智慧。 提点:从广州 自驾 车前往,可走广河或广惠高速,到河源后转入梅河高速,在梅州丙村高速出口下高速,往雁南飞景区方向行驶即可到达桥溪村,全程约 3 个半小时。 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 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王漫琪采访 继善楼远眺 桥溪石径 桥溪清涧 桥溪村一隅
个人分类: 文物保护单位|1776 次阅读|2 个评论
返回顶部找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