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印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私享美食好印象 attach_img 美食小吃 梅州XQ 2014-9-14 5 2737 炸酱面 2014-9-15 15:50
今天逛淘宝,貌似撞见坛友了,擦 attach_img 生活杂谈 蛋蛋兄 2014-10-11 24 4155 客比选 2014-10-29 09:26
印象印象 生活杂谈 大辉狼001 2014-11-5 5 1336 黄恩(水蓝天心) 2014-11-6 09:04
松口印象 attach_img 摄影 mzfxy 2014-12-4 10 3396 mzfxy 2014-12-6 07:20
松口印象 attach_img 摄影 mzfxy 2014-12-4 2 1621 mzfxy 2014-12-4 08:29
开封印象 attach_img 摄影 独伫小桥 2014-12-20 23 4026 独伫小桥 2014-12-26 21:36
瞄准未来主流市场,实拍东风风神AX7! 梅州车市 东风风神4S店 2015-1-19 0 1010 东风风神4S店 2015-1-19 17:53
印象泰安搂 attach_img 摄影 阿孟贤 2015-3-20 0 1111 阿孟贤 2015-3-20 21:51
西伯利亚的初印象——贝加尔湖 生活杂谈 流浪者牧羊人 2015-4-4 1 1707 MZ日月 2015-4-4 08:20
浅谈 长安铃木 锋驭五星级的安全印象 梅州车市 梅州洁源suzuki 2015-5-19 0 1111 梅州洁源suzuki 2015-5-19 14:16
铃木启悦长期测试1 初步印象平淡是真 梅州车市 梅州洁源suzuki 2015-5-31 0 1414 梅州洁源suzuki 2015-5-31 10:00
 【转帖】周末一乐:能认出15个以上的,当年一定是学霸 attach_img 开心一刻 无星无杠 2015-6-12 46 18265 统彤 2015-6-28 17:21
家乡印象:汤磜[qì]双名丰顺县 attach_img 崖看梅州 一张桌 2015-9-5 17 2937 天伯公 2015-9-6 09:21
来说说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老师 attach_img 生活杂谈 我会好好的 2015-9-10 3 3358 我会好好的 2015-9-13 11:36
你印象中的车企是什么样的?小编带你探秘广汽三菱! attach_img 梅州车市 广汽三菱 2015-9-28 0 2626 广汽三菱 2015-9-28 15:56
青岛印象之 1 -- 迷人的海滩 attach_img 摄影 古年大吉 2015-10-13 4 3049 人D,无奈 2015-10-16 02:04
青岛印象之 2 -- 醉美的浴场 attach_img 摄影 古年大吉 2015-10-15 0 2222 古年大吉 2015-10-15 17:12
青岛印象之 3 --美丽的城市 attach_img 摄影 古年大吉 2015-10-17 0 2323 古年大吉 2015-10-17 15:49
印象东山谷 attach_img 梅江区摄影家协会 天涯01 2016-11-3 2 15887 eta-7 2016-11-8 09:19
梅城交通秩序大整治满月印象:出行环境改善 崖看梅州 新闻点击 2016-11-25 1 1203 统彤 2016-11-27 14:34

相关博客

分享 “六一”你的童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东风车 2017-6-1 10:44
“六一”你的童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说到童年,大家一定有很多不堪回首的记忆,比如雷人的变装照;比如为了不上学而找幼稚借口等等,每一件事现在说起来都会让我们捧腹大笑,嘲笑那个时候的自己像个小傻瓜。 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们在渐渐长大,父母也在慢慢变老,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来我们当做宝贝的东西,现在也已经被新兴事物所代替了,下面我们用三组图来看看这些变化: 80/90 VS 00/10后的动画片 “ 啊哈哈,啊啊黑猫警长! ”熟悉的旋律响起,是否跟着一起唱了出来?曾经我们看的是:《黑猫警长》、《哪吒传奇》、《九色鹿》、《葫芦娃》等,现在看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小猪佩奇》等。 80/90后 VS 00/10后的游戏机 曾经我们和小伙伴一起拿着游戏手柄坐在电视机前 PK ;现在的小朋友拿着手机在王者峡谷收人头。 80/90后 VS 00/10后的上学路 曾经的我们都是坐在父母自行车的后座上学;现在有东风风神汽车,宝贝们都坐在风神汽车的儿童安全座椅里上学。 虽然我们已经长大,但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他们的宝宝。 儿童节,和父母一起过吧。给他们做个专职司机,让辛苦了半辈子的他们坐好一点;开风神,绑定亲情付带他们去游乐场玩一圈,就像小时候他们带你玩的时候一样。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那么为宝贝购一辆宝贝专车吧,关爱宝贝健康成长。
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饶公印象
杨宏海 2016-9-27 16:05
饶公印象
我与饶宗颐先生认识,记得是在1997年。其时 我在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受市政府委托 在做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为此专门到香港去考察 学习,借鉴经验。当时住在香港中文大学,久仰饶 公大名,想专程去拜谒。经饶公的一位助手邹重华 博士引荐,由中文大学在读研究生范博士陪同,辗 转来到香港跑马地饶公寓所。 饶公的住所是普通的香港式楼房,记得是在 三楼。客厅不算大,但书房却显得宽敞,一排排书 籍可谓汗牛充栋。初次见面,但见饶公身形略显清 瘦,着深色西装,戴金边眼镜,神态从容安详,尽 显恂恂儒者之风范。听说我来自深圳,饶公很高兴 地说,我与深圳很熟,几年前就与深圳大学、深圳 博物馆有过交流,算是老朋友了!一边说一边热情 地招呼我们坐下喝茶。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饶公对敦煌学、 甲骨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都有深入研究,其学 问几乎涵盖到国学各个方面。饶公告诉我,他与助 手正在做一个 《甲骨文通检》的科研项目。谈起科 研这个话题,饶公的神情有点凝重,他认为做学问 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并感叹香港社会商业 气息太浓,以致他的几个研究生毕业后都改行了, 现在是人才储备不足。话语间不无遗憾。 当听到我介绍深圳市政府要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力争将深圳建设成高品位文化城市时,饶公脸上露出微笑,他说,深圳与香港在历史上同属新 安县,两地唇齿相依,关系密切。香港中西文化合 璧,有其自身的优势,而深圳是新兴城市,生气勃 勃,可以引进各方人才。两地文化可谓各有所长, 可以加强联系,合作交流。老先生给我留下最深印 象的一句话就是:“深港两地应该齐头并进。”座 谈中我深感饶公平易近人,对后辈寄以殷切期望, 他希望年轻人可以为深港文化交流多做点事。 2000年,深圳市创办“深圳读书月”,我被聘 为“读书月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不久,读书月 即酝酿“读书论坛”,拟邀请著名学者来深圳开坛 论道。我向读书月组委会负责人建议邀请饶公作为首位 宾。这一建议得到肯定并委托我联络饶公。我又一次 请邹重华博士出面征询饶公意见,没想到一提此事,饶 公马上应允。2001年11月10日,深圳读书月首开读书 论坛,85岁的饶公莅深演讲,题为《中国学术与人文传 统》,400多位深圳市民第一次目睹了大师风采。这也 为“深圳读书论坛”确立了一个新的标高。在论坛期间 的宴会席上,我过去给饶公敬酒,饶公说:“你们抓读书这个事业,好呵!” 近年来,我在研究客家文化时发现,饶公虽是潮州人,但他与我的家乡梅州颇有渊源。他的祖居地在梅州 松口,在他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生道路上,他碰到的第一 位“伯乐”,就是梅州乡贤古直先生。1934年,年方 十七岁的少年学子饶宗颐将自己创作的第一篇组诗《优 昙花》向中山大学的《文学杂志》投稿。这篇组诗清新 脱俗、出手不凡,引起中大中文系主任古直教授的关 注,在该刊发表后,古直旋即写诗与饶公唱和并写信给 予鼓励。他在信中对饶公说:“更兄弟闭门读书十年, 名满中朝,君其勉之矣。”古直先生的热心奖掖,令少 年饶宗颐深受鼓舞。2007年,早已盛名满天下的饶公在 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还专门谈到当年与古直交往并 受到赏识的这段佳话,可见饶公对知遇之恩的感激。此 外,梅州还留下不少饶公的墨宝,如2000年,饶公应邀 为梅州乡贤梁伯聪先生撰写并书《梁伯聪先生墓表》; 2002年为嘉应学院题写校名等等。 回想起来,因缘际会,让我有幸亲炙大师风采。 饶公有诗曰:“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其为学为 人,已渐臻化境。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仰之弥 高,历久弥新。衷心祝愿饶公健康长寿,嘉惠后学。 (作者系文学研究员,深圳大学、嘉应学院客座教授、硕 士生导师,《客家人》杂志总编辑) (文章选自《客家人》杂志第三十四期)
1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丽的客家古村-----梅县石坑岭村
龙行天下008 2015-11-3 21:57
家乡过年印象记 在外漂泊打拼多年,虽无甚成绩,不能像成功人士一样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但在春节这个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我还是一如往年,携妻带子,举家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 梅县石坑岭村过年。岭村,是一个偏远的、传统的客家小山村,总人口(含外出的)不过 2000 人,留守村里的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或是通过读书、当兵等途径走出大山,在外谋生。岭村的历史,好像村里也没有谁能说得清楚,也不知道是哪一代祖宗从何迁居而来,只是大概知道祖上从中原辗转迁徙至此,建村已有 300 多年。这些对我而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度过了艰苦而又快乐的童年、少年时光,不管走到哪里,这里都是令我终生梦魂萦绕的精神家园。 一家四口,经过 5 个小时 450 公里的车程,终于从繁华的大都市抵达偏僻的小山村,此时,已是凌晨 2 时了。一下车,阵阵带着寒意的山风,偶尔传来熟悉的犬吠声,繁星点点的天空,以及母亲起来的开门声,这一切都告诉我,到家了。知道我们回来,不管多晚,母亲总会打扫好屋里的卫生,收拾好家里的一切,做好吃的饭菜,在家里静静的等着我们回来,偶尔听到喇叭声,也会出来看看是不是我们回来了。我们和孩子们一到家,母亲张罗着给我们端上还是热气腾腾的饭菜,帮忙安顿好孩子。待我吃饱、喝足,一切安顿好了,母亲便跟我说起近期村里发生一些大事,诸如哪位老人去世了,哪家小孩考上大学了,谁家又盖了新房子,谁家姑娘又出嫁了,等等。我毫无睡意,静静的听着母亲的诉说,偶尔也问一两句,说完这些,母亲又跟我说起过年的事情,她从年前 20 多天便开始准备年货了,比如客家酒、腊肠、腊肉、黄粄、煎粄等都已经准备好了,母亲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显得特别高兴,特别满足,我听着这些,也频频点头,看着母亲那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庞,新添的一丝丝白发,突然间觉得过年了,也意味着母亲又老了一岁,我们能够尽孝的时间又少了一年。躺在床上,老婆孩子们都睡着了,看着窗外洒进来的月光,我毫无睡意,回想起在村里的童年、少年时光,自己近几年的工作、生活历程,不知不觉中,已是人到中年,真是日月如梭,岁月如歌。 一声鸡啼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我也从睡梦中醒来,透过窗口往东方望去,天空也露出鱼肚白了,天渐渐亮了。打开屋子大门,看着笔直的村道,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小孩,在路边拿着玩具在玩耍;年轻人,正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的往大队的方向飞驰而去;中年男人,迈着稳重的脚步往村口走去;老人,正拄着拐杖缓缓地往村口阿豪叔的小店走去。有喇叭声传来,一辆白色轿车出现在村道上,然后拐进邻居的屋前,从车上下来一个西装革履的青年男人和一个穿着红色裙子烫着卷发的时髦女孩,然后打开车尾箱,拎出大包小包的东西,一群人围在车前,帮忙张罗着把一对青年迎进家里,这估计是邻家小孩在城里挣了大钱,领着爱人,衣锦还乡。吃过早饭,一些左邻右舍的邻居也来串门,一些童年一起玩耍的堂兄弟、堂叔伯也过来了,照例是泡茶,拿出一些从城里带回的小吃,大家互致问候,聊聊去年的情况,比如在外打工的收入,种植奈李的收成,小孩的成绩状况,以及村里的一些大事等等。早期做生意比较成功的 L 叔,去年又牵头捐资和争取政府拨款,修通了通往村里剩余几个最偏远小生产队的断头路,功莫大焉;某个生产队的 L 君,近年在某市东山再起,现在以富商的身份回家乡梅州投资,荣归故里,光宗耀祖;还有 Y ,虽然前几年做生意发了一些财,但是没注意身体,去年已英年早逝,终年不到 60 岁;这些都是近年发生在村里的一些大事,是村民们心中的光荣与梦想,也见证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除夕之夜,家家张灯结彩,贴着欢度春节、语气喜庆的大红对联,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从晚上 8 点开始,炮竹声一阵又一阵,有时持续几分钟,有时持续几十分钟,令人无法安静。吃过晚饭,走上天台,随着一声声的巨响,看到天空炸出一片片五颜六色的大火球,又如流星般往下坠落,最后留下一团浓烟,整个村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火药味,久久无法散去。炮竹的响声、烟花的光亮显示出客家人对春节传统节日重视,也显示出骨子里不服输的基因。此种风俗也许不能简单用好或者坏去评判,但随着外出做事的人逐渐增多,观念发生变化是必然的,节约、环保、务实的作风和习惯一定会逐渐取代华而不实的习俗。晚上 9 点以后,透过对面几户邻居大门和窗户,看到一群群年轻人、中年人正围着麻将台开始热闹起来了,一阵阵的麻将哗啦哗啦声,伴随着一阵阵欢呼声,不知道那个人又和了,估计赢了不少钱。除夕之夜,炮竹声、麻将声、欢呼声,在家家户户灯笼红光的映照之下,烟雾的弥漫之中,一直持续到天亮,一个山村的不眠之夜。 大年初一,不知从何时开始,百年老屋开始聚集了一群群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小孩子们,屋前禾坪上开始挂起了一串串红彤彤的鞭炮,放置完毕,安排专人开始点火,又是一阵阵鞭炮声,夹杂着一些大炮竹的如雷般的巨响,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最后留下一地的鞭炮红纸,这就是所谓的满地红。鞭炮过后,传来阵阵锣鼓声,一些老人、年轻人敲着不知是哪一代留下来的锣鼓,虽然声音并无规律,也不整齐,但这声音显示今天正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走在村道上,发现两旁新增加了不少红砖混凝土结构的新房,虽然每年都在老家过年,但感觉老家的面貌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新房子多了,道路也大部分硬底化了,车辆也多了。偏远的小山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的冲击下,也焕发了它的生机,虽然变化没有像沿海发达地区乡村那么大,毕竟也往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定的步伐。往山上望去,一片片的奈李花也开始绽放了,白茫茫的一片,煞是好看,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吗。奈李这几年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逐渐打开了市场,成为岭村人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今年茂盛的奈李花,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初二之后,开始走亲访友,结婚了的要转妹家(回娘家)。我带着老婆孩子照例在村里四处游荡,甚至发现了一些自己从没有去过的地方。在大队经过,偶然发现贴了一张讣告,原来是村里有一位 90 多岁的老人去世了,讣文中有不孝子罪孽沉重、山崩地裂等词句,依稀看到客家人几千年来保留的母慈子孝的影子。大队这幅公告墙,见证了所有上传下达的政府公告,也见证了所有去世老人的讣告,站在此墙前,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从大队往割田窝方向沿着村道走去,经过桂清小学,我们便走了进去。发现几个年轻人正在打篮球,虽然无甚球技,从他们的吆喝声、笑声中听得出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我也依稀看到自己求学时代的影子。桂清小学,由慈善家黄桂清女士独资捐赠建设,曾经为岭村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由于农村适龄儿童急剧减少,现已停办,这也是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看着曾经辉煌、高大的三层教学楼,现已成为村民们堆放柴草杂物的场所,令人唏嘘。从桂清小学出来,往胜塘方向走去,看见一颗胸径超过 1 米、高度和冠幅均有 30 米的大树,整棵树光秃秃的,斑驳的树皮显示着这棵古树经历了几百年风雨沧桑。大树旁有一座泥砖瓦房,也许就是这棵古树的主人家。我们站在这棵古树下,讨论着树龄大概有多少,是什么树,冷不丁一只小黄狗从瓦屋里跑出朝我们吠起来,也许小狗发现我们并无恶意,慢慢的停止吠声。此时正值下午 5 时左右,夕阳西下,古树的枝干的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此情此景,令我想起元曲 作家马致远 创作的小令 《天净沙 •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外漂泊闯荡的游子,远离故土时,不就是在天涯的断肠人吗? 从古树下出来,发现一条小路,我估摸着这条路可以通往径口,就沿着这条羊肠小道往下走,经过两户泥砖瓦房的人家,看到从他们家厨房飘出来的一缕缕炊烟,也许在开始做丰盛的晚餐了。从羊肠小道下来,踏上了由蓝坑至岭村的村道,忽然觉得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一片刚刚收割完稻谷的良田,良田边上几户人家依山而建,每户门前一样挂着大红灯笼,贴着大红对联,厨房的烟囱飘出袅袅炊烟,旁边的菜园子种着一片绿油油的的青菜。绿色的远山,依山而建的村舍,绿油油的菜园子, 一片枯黄稻草的良田,还有拱桥,拱桥旁一颗古树,古树下面一座不知何时而建的神坛,这就是径口,岭村人民传统的产粮基地。这座神坛几百年来一直静静地守护着岭村人民的这一片良田,保佑岭村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听村民们说,径口这个地方,经常发生一些灵异事件,有很多人都说在这个地方曾经碰到鬼魂,村里的一些鬼神最终也都是送到径口的拱桥边的神坛。走在村民们口中的这片带有灵异色彩的土地上时,天色已晚,路灯也亮了,心中虽有一丝丝害怕,但仍然期待能看到一些灵异的东西。华灯初上,我们沿着村道,带着一丝期待和惊恐,一路走回家,并没有见到传说中的灵异东西。 在家乡岭村度过的整个春节,前后 10 天,时间虽然短暂,但感触良多,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区别,特别在春节,客家乡村更能感受到中国几千前传承下来风俗、文化,满足外出游子的心灵在精神家园得到短期驻足的需求。乡村所保留的风俗、人情世故也许不能用现代化的眼光简单用先进或者落后的标准去评判,这也许是从乡村出生、长大,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独有的感觉和体会。如何保留和发扬传统的中国乡村经济和文化,令我想到习大大说的一句话:农村要留得住青山绿水,系得住乡愁。
566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独特的宋朝十八帝
刘奕宏 2015-1-8 13:18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追求文治而军事偏弱,加上北方、西北的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很大,给人不够强大的印象。实际上宋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均是在这个朝代发明的。宋代的词、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名家辈出,书法、绘画也达到新的艺术高峰,最重要的是,宋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发明了纸币“交子”,瓷器的制造工艺为世界一流,实现以贸易立国的根本。 宋朝分南北宋,分别定都汴京(开封)和临安(杭州),先后产生了 18 位皇帝,这些皇帝拥有一些很独特的现象。 兄终弟及。皇帝去世一般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宋代的开国皇帝宋太祖去世后,继承皇位的却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自宋太宗传位子孙 8 位皇帝后,他的后裔宋高宗,又将皇位转交给宋太祖的裔孙,而自己禅位做太上皇。宋代有三位皇帝采取禅让的举动,宋高宗的父亲宋徽宗也曾将地位禅让给儿子宋钦宗,另一位是继承宋高宗皇位的宋孝宗,基本上都是主动退位。自宋孝宗开始的 8 位皇帝,则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直系后裔。 一位君主的死去,一般他的敌国会兴高采烈,而宋仁宗去世,由于生前实施仁政,宽容对待国民和邻国,不但百姓悲痛为他披麻戴孝,举国哀悼,连 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得到消息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 “ 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 又说: “ 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 皇帝的职业是治理国家,宋朝却有一位皇帝搞政治一塌糊涂,而从事文学艺术卓有成就,这人就是宋徽宗赵佶,他的书法和绘画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准,诗词也写得不错。在这方面与他有得一比的,只有南唐皇帝后主李煜。 通常亡国之君下场会很惨,宋代的徽宗、钦宗、恭帝先后被敌国俘虏,但他们成为阶下囚之后得到一定程度的善待,没有横死,徽宗的灵柩还被送还临安。 端宗和宋帝昺都是年幼的小孩子,他们继位还是得到相当多臣民的拥护,如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蔡蒙吉等志士前赴后继,尽管蒙古铁骑难以抵挡,最后“崖山舟覆沙虫尽 , 重戴天来再破荒。”留下悲壮的画面。
个人分类: 随笔|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读静海博文之感悟
热度 7 小2 2014-9-15 00:23
第一次知道静海,是从他母亲春之竹子2011年的一篇博文里,那是一篇由竹子姐转载的静海的博文。从竹子姐的这篇文字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性鲜明,很有思想的小伙子,虽然那篇博文我并没有参与评论,但对静海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静海”这个ID就是竹子姐的儿子)。 早些年注册时空的博友一定记得竹子姐曾为时空奉献过许许多多佳作,而且她是位特别真性情的姐大。我与竹子姐注册时空的时间差不多,2010年初~2011年时空改版以前,我们之间互动频繁,而那两年我也经历了人生几个重大的转折点:转移办公地点,改变经营模式,有了淇,XJ病重,回望那一段路,撑得很辛苦,可谓心力憔悴,那时候,我更戏称自己是“压力山大小姐”。幸好,一路有爱我的家人及朋友在旁鼓励,因为习惯记录,在时空也得到了众多博友的关注与支持,其中一位正是竹子姐,姐大那期间给予我的温暖与感动一直放在心里,不曾忘记,也时常想念姐大。 第一次正面接触静海,是在他的博文《我在东莞的最后一篇日记》中,这篇文字写得非常好,以犀利的笔风抨击社会现实。后来才得知静海是竹子姐的儿子,难怪他小小年纪却给人如此沉稳大气的感觉。静海说正是妈妈让他有空多上时空发表文章,我主动加了他为好友,并开始关注他的动态,他很少更新,前后才发表四篇博文,但每一篇在我看来都是精华之作。 前天登录时空,发现静海发表了一篇新博文《我在广州的路》,第一时间赶去拜读,读完之后,内心像极了被打翻的五味瓶。从文字里看得出静海这段时间背负了很多压力,有过很多负面情绪,令人宽慰的是,年纪轻轻的他有着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我留言向他问好的同时,也请他代为问候竹子姐,因为从他上一篇博文中得知其父亲生病的事情,便一同捎上问候,并静待他的回复。 今天早上再次登录时空,收到静海的回复如下:“谢谢你的问候~你最近好吗?我爸爸暂时没恶化了,我来广州也是为了陪他,只要他在这里治疗一天,我就在这里一天。人生短暂,没必要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自己活得快乐,就比什么都重要了。”同时,还看见他的另一则回复内容:“惭愧,其实我没什么性格的,社会上的五指山太多。思想嘛,我更想做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我读书少,看电影也少,思想应该来自磨难和敏感,这2点让我很痛苦。”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很是心疼这个孩子,对他特别感同身受,此时的静海,仿佛就是当年的自己。 当年我也刚毕业不久,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无情地把爸爸送进了医院。爸爸是我们一家的顶梁柱、主心骨,爸爸平常身体很好,印象中他从来没生过什么病,那时候家里生意红火,生活条件优越,我与哥哥是大多数同年人所羡慕的对象,打小自己也特别骄傲。爸爸这一病,让我的心灵第一次遭受了重挫,在广州x医院陪伴爸爸的那段日子,每一天都是煎熬,爸爸这一病,也让我看清了世间冷暖,见识了什么叫“落井下石”,更让我体会到了“珍惜眼前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眼泪还是轻易模糊了双眼,可是内心却已经淡然了。美好的日子带给我们快乐,苦难的日子带给我们经验,如今,我已不再抱怨生活对自己如何不公平,反而感谢生活赐予自己那样一段苦难的经历,让我从那时候起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体谅,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如何去爱自己的家人与朋友。 我很想以过来人的姿态去安慰静海,却发觉许多言语说来苍白无力,想了很久,不知该如何再回复他,最后,我选了这段曾带给我无穷力量的张爱玲的话送给他:“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我想以静海的修为,他一定能有所领悟。 自从爸爸生病,接下来那几年家里接二连三出了很多意外,最让人痛心的是XJ于2010年5月被确诊为cancer。XJ只大我8岁,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与我们的感情很深厚,XJ在与cancer抗争两年多后离世,带着很多眷恋与不舍。在陪XJ抗cancer的两年多时间里,ta的乐观与坚强带给了我莫大的影响,ta在生病期间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要换另一种方式生活。”这句话也让我对“活着”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P在我昨天的分享中评论道:“细妹,仰望你,生活中的师太,无论做什么都有那种感觉。”我私下问她何以突然煽情,给我如此之高的评价?她说是因为我有所追求,并且一直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朝着自己想要到达的方向在前行。她说她完全理解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我的坚持正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呵呵,懂我的人,无须解释。不懂我的人,何必解释。与P十几年的感情一直未淡,这就是原因吧。经历了那么多,我想,我是该要为自己的内心而活着。 末了末了,又想起余娟的话来:“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生生死死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清。” 谢谢静海带给我的灵感,让我码下藏在内心许久的话。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文字,我希望对目前的你会有所帮助。在这儿,祝愿静海的父亲早日康复,你的父亲正如你所写的那样是伟大的,也祝愿竹子姐一切安好,告诉她,时空有个叫小2的网友一直惦记着她。
个人分类: 心语心愿|1785 次阅读|46 个评论
分享 爱上青海,爱上那清清的河
热度 1 可叶子 2014-8-21 14:37
爱上青海,爱上那清清的河
黄河,最初的印象是小时候来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更有地理老师关于黄河的讲述:“一碗水半碗沙”。这些形象的描述在我内心深处定格成一种不变的模样:黄河就像一条金色的长龙,咆哮着,翻滚着,云添翼,风为足,从天际间奔腾而来,又呼啸而去,转瞬便消失于茫茫的大海。直至来到青海贵得看黄河,才知道任岁月流逝,历尽沧桑的黄河从未曾失去她清纯柔美的一面,也才会有“天下黄河贵得清”的说法。 在青海的最后一天,哥哥安排我们去贵得看黄河。贵德县在青海省的东部,距离省会西宁还有一百多公里。一路上的高原风光与那天去青海湖路上的景观并不相同。一开始还看得见绿坡和草原,渐渐的两边山峰变得更为陡直,稀稀疏疏的植被,锈红色的砂岩闪烁着美丽的光芒,映着瓦蓝的天空,显得那么原始、那么沧桑。也因为这些奇特的地质地貌,贵得还拥有一个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可惜我们那天下午还要赶上去西安咸阳的飞机,所以没有时间停留了。 虽说旅途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车上,但只要我们心中有景,沿途所见皆如画。你看,那形态各异、连绵起伏的山峰,一座座如同巨人般,迎面飞奔而来。峰与峰之间错落有序却又 沟壑 相连。有的连成一片危岩,露出齐刷刷的横纹,岩体却凹凸有致;有的一峰独秀,如石柱,如堡垒,如巨兽;有的延绵成古老的城墙守护着那一片蓝天。这时你不得不感叹,那风沙雨水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笔,要历尽多少时光的雕琢和塑造,群山才成长得这般雄险壮美?要经过多少岁月的沉淀,砂岩才焕发出如此灿烂夺目的光彩? 峰回路转,我却依然陷在那无尽的沉思中。“看!黄河!”忽然耳边传来司机小郭的喊声。我连忙举目四望,寻找那传说中的黄河。我们的车子正穿过一条大桥,小郭说那就是贵得黄河大桥。周围所见之处树木葱郁,渚清沙白,远山成黛。一条清冽的河流自远方从桥底缓缓流过。这就是黄河吗?我不禁惊疑万分。眼前的美景让人仿若置身于江南的梦里水乡,和高原地貌相去万里。 来到河边,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伸出手去,感触那来自雪山冰清玉洁的河水。清凉的黄河水啊,一路带着草原的芬芳,捎来雪山的呢喃,在这美丽的地方细诉她脉脉的情怀。她在微风里浅笑,是那么的清纯,眼里清波荡漾,洋溢着春天的色彩。她是那么的柔情,轻抚着大地,缠绕着高山,深情款款而来又从从容容远去。 河岸立着玉白的少女雕像,雕像背后刻有诗人吉狄马加的诗话:“只有真正到了黄河源头,你才会知道并且相信黄河是蓝色的,同样也只有当你用最纯洁而高尚的灵魂去追溯这条伟大的河流的历史,你才会亲眼目睹这眼前的奇迹,伟大的黄河母亲又回到了自己的少女时代。”原来黄河像所有河流一样,都经历过至真至纯的时代。可是许多如我一样的世人,往往因为不能看到事物的全部,便以偏概全,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所看到所想的就是事物的真面目,才会以为黄河水就一定是黄的了。 脱下鞋子,漫步在河边的沙滩上,河水轻快地涌上来又悄然退去。任河水漫上脚踝,留下舒心的微凉。浸染了青草味儿的风夹着清甜的气息迎面吹来,沁人心脾。顺流极目望去,远山、沙滩、绿野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河水清清静静地流淌。如果说黄河壶口瀑布能带给你激昂振奋的豪迈情怀,那么这里的黄河就是一条淌过你心田的清流,足以荡涤内心的污浊,还你一片清朗的心境。 回去的时候,哥嫂带着两个小侄女特来相送。看着哥哥被高原的阳光晒得黑红的脸庞,心中有许多话却说不出来,只愿什么时候他们能早点回家再聚。就像此次的青海游,千言万语也难于述说我心中的感受啊。虽然很多美景来不及慢慢去感受,虽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可在将要离去的瞬间心里却只有满满的留恋······ 在飞机上往下回望,只见苍苍莽莽的高原山地交错着黄黄绿绿的河谷草原,而那银带般的黄河就在高原的怀抱里蜿蜒流动。大美啊青海!只要你来过,你就会爱上她。无论是草原湖泊的秀美、资源物种的丰富,还是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等都会让你念念不忘。 人回来也有一段时日了,心却仿佛还未回来,依然牵念着那一方山水,和那远方的亲人。不止一次地,我听见自己说: “青海!下一次,我还要来!”
个人分类: 自然篇|1674 次阅读|25 个评论
返回顶部找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