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的是智能汽车,还是大型移动摄像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4-8 16: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4-8 16:58 编辑

特斯拉承认监控车主隐私:
你开的是智能汽车,还是大型移动摄像机?


   多起“失控”维权事件带来的影响还没消散,自带热搜体质的马斯克和特斯拉日前又陷入了争议漩涡……
   
  3月20日,马斯克在以视频连线方式亮相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谈及隐私安全问题时表示:中国车主的数据安全会得到保证,特斯拉不会向美国政府提供其车辆在中国或其他国家收集的数据。
   
  而就在数日前,面对网友“特斯拉到底有没有通过车内摄像头监控车主”的提问,心直口快的马斯克一个“Yes”,又将特斯拉推上风口浪尖。
   
  事实上,在智能汽车这条火热的赛道里,为车辆安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特斯拉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争议漩涡中的特斯拉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亮相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对谈中,在说到隐私安全问题时,他表示,特斯拉在美国或中国的公司不会收集敏感或私人数据,然后与美国政府分享,中国客户的数据会得到充分保护。“如果特斯拉用车在中国或者其他地方从事间谍活动的话,那肯定就寸步难行了””特斯拉愿意使用最高等级的保密措施,希望和大家共创互信的未来。”
   
  外界普遍认为,马斯克之所以会郑重其事地讲出这番话,是因为特斯拉车辆的车载传感器会记录周边位置的视觉图像,进而可能获得有关用车以及驾驶者的个人信息。
   
  在社交媒体上,还有一些网友担心,随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的持续增长,如果每一辆电动汽车都在行驶过程中收集道路信息,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而就在数日前,一则以“马斯克承认特斯拉用摄像头监控车主”为标题的新闻也一度登上热搜。
   
  事情缘起于马斯克近日宣布,在进行全新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时,将取消那些在测试中注意力不够集中用户的权限。就上述测试,一名美国网友向马斯克提问:特斯拉如何得知用户是否专心?特斯拉的车内摄像头,可以检测车主的目光?
   
  老马不假思索地回了句:Yes。
   
  毫无意外,这个回答引发轩然大波,也被部分媒体解读为“特斯拉首度承认通过车内摄像头来监控车主”。
   
  面对大众质疑,特斯拉中国3月19日站出来声明:特斯拉用户使用的车辆不存在通过车内摄像头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行为,“所有中国市场上的特斯拉车辆均未开启车内摄像头,也不涉及FSD Beta测试”。
   
  车载传感器的是与非
   
  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向来是十分敏感的话题,很容易在网上发酵甚至炸锅。那么,特斯拉的车辆为什么需要配备这么多传感器?
   
  登录特斯拉中国官网,在首页显示的Model S Plaid版车型介绍里,就有提到:前置、侧方和车尾摄像头,视野范围达360度;前置雷达,探测前方较远距离的障碍物;超声波传感器,探测附近车辆以降低碰撞风险,辅助泊车。
   
  据《环球时报》报道,一名自动驾驶技术的专业人士表示,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都是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传感器。前者用来做物体的识别,后者更适合测距离,它们是互补协作关系,但“不论是摄像头还是毫米波雷达,采集到的信息都有地理相关的信息”。
   
  昨日,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公开表示,智能汽车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比较复杂。和传统汽车不同,智能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对道路、所在位置等各方面的信息采集,都关系到安全问题。
   
  如何平衡驾驶安全与个人隐私?
   
  事实上,在智能汽车这条火热的赛道里,为车辆安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特斯拉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尤其是在车辆智能化需求似乎大于电动化的中国市场。
   
  作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似乎正在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
   
  像是小鹏、蔚来、宝马、沃尔沃等,都将“驾驶员疲劳监测”等作为保证驾驶安全的特色功能。北汽极狐等也已将人脸识别请进车内,并把身份认证、自动匹配驾驶模式等看作是车辆智能化的集中体现。
   
  此前,国内一些大型车辆安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已成为必要条件。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广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的通知》,去年6月30日前,所有“两客一危”车辆需安装完毕。该通知明确提到,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将“监督驾驶员规范操作行为,重点对驾驶员疲劳驾驶、行车接打电话等不安全驾驶行为进行预警和提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从保障行驶安全这一点出发,在车辆尚未实现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前,车内智能监控似乎已经是一个趋势。而大家眼下重点关注的,其实是涉及到另外两个相关问题。
   
  就像此次特斯拉的传感器、内置摄像头事件中,“吃瓜群众”的关注点,很大程度上在于“如果启用监控,需提前告知用户(而不能是偷拍)”,以及智能汽车监控采集到的信息去向问题:数据是被保留在车辆本地网络,还是上传至云端?会保留多久?谁又可以访问?
   
  当用户以让渡个人隐私为代价,获取便利、效率,保证行驶安全时,个人信息安全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陷入争议的特斯拉,也给国内新能源车同行提了个醒,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每个做法都该慎之又慎。
   
  目前,已有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配套的法律、法规、监管必须到位,个人信息,主要是图像数据的保护,要有多种技术手段;国家安全的维护更要有先进的干扰反制技术来应对。(童蔚)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