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高仿App乱象,要斩断“李鬼”背后的利益链

[复制链接] 0
收藏
2
回复
32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12-3 13:4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9-12-3 13:51 编辑

整治高仿App乱象,要斩断“李鬼”背后的利益链

  新闻背景:

      

      网上转账缴费、处理罚单、买车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APP处理各种事务。据新华社报道,在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通过相近名称、类似图标制作的高仿APP令人难辨真假,给不少用户造成财产损失。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手机APP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能通过APP解决,这让一些不法分子嗅到商机,推出高仿APP浑水摸鱼。


  高仿APP有两宗罪,一是与被仿冒的官方APP差别不大,难分真假,甚至有的高仿APP在一些手机应用商店处于搜索第一位,更具有迷惑性,误导用户下载。二是通过搭载广告赚钱,甚至通过后台程序盗刷用户银行卡、泄露个人信息、利用用户信息贷款等,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也侵害了被仿冒APP的相关权益。


  高仿APP的产销成本低、运营容易,是其原来越多的重要原因。一家专注于研发病毒查杀软件的知名互联网公司近日发布一项报告,在“双11”前后的一个月内,新增的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就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


  高仿APP大行其道,形成了一条损害用户权益、危害网络安全的“黑灰产业链”。比如,市场上有不少做高仿APP开发的公司,客户花5万元就可以买到一个高仿APP。而在多个应用市场,对高仿APP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在上架APP时,机器审核只进行病毒和兼容性测试,却欠缺必要的人工鉴别审核,以至于让不少高仿APP能在应用市场欺世盗名。


  高仿APP不应该成了难以割除的“毒瘤”,只要各方能够各尽其责,将其打回原形并不是什么难事。公安、网信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联合执法,严肃查处高仿APP,尤其是对于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的运营者,更应从重处理。对于应用平台来说,也要守土有责,对入驻应用软件严格把关。


  当前,除了高仿APP,还有高仿官方微信公众号、高仿官方网站等,这都让一些不法分子浑水摸鱼的成本大幅降低而成功机会却大大增加。这就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形成监管部门、网络平台、网民等各方合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手机屏幕后自然也不应处处是陷阱。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13:52: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9-12-3 13:56 编辑

      如今越来越多的时候需要打开手机里的“应用市场”“商店”(以下统称“应用市场”)来下载点什么,结果经常会一下子涌现出很多“长相雷同”的选项,让手机用户一时犯难。选择困难还不是最头疼的事,选错了被坑才真让人难以接受。11月19日新华社报道,山东济南市民韩先生下载了一款名为“××银行信用卡”的App,不久后却发现银行卡被盗刷、莫名被贷款,到银行营业网点核实,被告知所安装的客户端是高仿的。还有市民为交罚单,想下载公安部推出的“交管12123”App,搜索结果排名第一的是名为“12123”、图标为“违”字的App,安装使用后发现也是一款高仿App,不仅无法处理违章,还有大量广告。

      不仅如此,随着高仿App的下载和使用,不少不明就里的手机用户还提交了个人信息,隐私泄露或许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想想就让人揪心。据360发布的《2018年双十一购物安全生态报告》显示,一个月时间内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高仿App已形成危害用户网络安全的产业链。


  高仿App的大量涌现,让不特定手机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陷入多重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不易避开,从外观信息看,一般手机用户很难辨识出App的真假,这就好像从模样差不多的很多门里试着开一个,靠猜,一旦选错了,可能后悔莫及。所以,必须把高仿App彻底驱逐出应用市场,手机用户才能安心选择,踏实使用。


  如何驱逐高仿App?以现在一些App下载区评论中“骗人的”“假的”信息作为线索追问下去,或者等手机用户发生实际损失,再事后追责,以儆效尤,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从实效性考虑,高仿App一旦上线,哪些人下载、下载后会进行哪些自主操作、会陷入哪些风险中,均极其个体化,不好控也不可控。反过来,如果从源头入手,从所有App在应用市场上架前的审核环节上下功夫,直接切断高仿App与手机用户接触的渠道,应该能更有效地预防大量手机用户利益受损。


  从报道中涉及的案例看,高仿App仿冒最多的是公共服务部门发布的App,尤其民生类App是“重灾区”,如“公交”“银行”“生活”之类,也有一些商业购物App。对此,有关职能部门可以考虑在应用市场和App发布主体之间搭桥,构建一个应用市场上架前强制审核机制。


  让高仿App统统下架是必须的。事实上,不少应用市场设置了内部审核环节,有的在“机器审核”之后还有“人工复查”环节,问题是,一方面目前“人工审核一般只审核名称、内容是否存在违规,对App名称、图标、宣传语等内容是否存在模仿,多数应用市场都疏于甄别”,另一方面审核“政府”“银行”等公共服务机构推出的App资质,从主体角度,应用市场是否具备正当的审核资质?即便正当,依照什么程序来审核?其中如何避免信息泄露、提交的材料属实?相关问题的解决,单靠应用市场一方努力,还不够,需要一个“中间人”进行“安全操作”。


  另外,如何保持应用市场的健康生态体系,还可以向域外寻经验。问题出现了不可怕,漏洞暴露了也不可怕,最要紧的是,重视起来,并尽快着手想出可行的解决方案,那样,离真正解决掉问题的目标,就不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14:07: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9-12-3 14:08 编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高仿App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既侵犯了被仿冒App的合法权益,也对用户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对其危害性不应低估。整治高仿App乱象,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加强源头治理,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尤其是各大应用商店一定要当好“门神”,绝不能让“李鬼”们有可乘之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