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侨与海上丝绸之路⑥|几行家书抵万金 一纸侨批家国情

[复制链接] 0
收藏
14
回复
468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0-22 19:23: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7-10-22 19:24 编辑

  客侨与海上丝绸之路⑥|几行家书抵万金 一纸侨批家国情
客侨与海上丝绸之路⑥|几行家书抵万金

一封封泛黄的侨批一字排开。
受访者供图
客侨与海上丝绸之路⑥|几行家书抵万金
梅县籍华侨杨露义寄回的侨批,字里行间写满对嫂子和侄子的关照,几十年如一日。
受访者供图
客侨与海上丝绸之路⑥|几行家书抵万金
侨批的内容包罗万象,这是松口侨批“屋宇改格图式记”。
受访者供图
客侨与海上丝绸之路⑥|几行家书抵万金
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馆长魏金华在介绍侨批档案。
受访者供图
  
  泛黄的信纸上,清秀的字迹饱含深情:有铿锵的爱国之情,也有对妻儿的浓浓思念,更有远在异国他乡的华商对诚信经营的坚守。一封薄薄的侨批,一头牵着羁旅异乡的海外赤子,一头连着翘首以盼的故土亲朋。    

  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认为,侨批可以媲美“徽州契约”,并题词以“海邦剩馥”誉之,又言“盈天地间之一切资料,无非史也”,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侨批为海外华侨搭建了一座与家乡父老沟通的桥梁,也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华人华侨与家乡之间紧密的人文交流。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9:25:21 | 只看该作者
  由来    

  寄款赡养家乡亲人    

  走进梅州市侨批档案馆,三面墙上都分类装裱着来自不同家族的侨批。这些侨批,字迹有的洒脱、有的工整,行文有的朴实动人、有的文采飞扬,每一封侨批的背后,都有一群人的家国故事。    

  有侨才有批,侨批的产生与水客的出现原因相似。“早期的海外移民,出国前都生活在以家族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伦理社会,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和小农经济的影响,普遍存在‘百善孝为先’和敬重同族同宗长辈、亲人的孝悌观念和血缘意识。”梅州市外事侨务局副局长邓锐说,正是基于此,他们对父母、妻儿和其他亲人的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就是——源源不断地向家乡眷属提供养家和其他各种生活费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9:26:26 | 只看该作者
  据历史记载,为了从道义及行动上承担起对家庭、亲人的责任和义务,许多初抵南洋谋生的移民,当其到达目的地以后,不管自己境况如何,都首先要给家里寄平安批,侨批里既用文字向家人禀报平安,叮嘱家人保重身体,和睦相处,共渡难关,同时会附上一点钱或物品,用文字和钱物来传达信息。    

  “侨批业是由水客业发展而来的,一般说来,侨批业的出现是在水客产生之后。”邓锐介绍,明、清时期,沿海人民出洋谋生多,他们与家乡亲人联系及寄送安家费,多靠随轮船往返的水客代带。随船的水客数以百计,代带的信款成批到达家乡,使“批”成为华侨寄信款回乡的代名词。时人称寄款为“寄批”,回执就称为“回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9:27:23 | 只看该作者
  看着一张张侨批,眼前变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水客一户一户登门向华侨揽收现款,在各乡亲委托交银款时,清楚地写明所交家属姓名、地址及银数若干,并加上简单附言,往往是万缕思念化为寥寥几句。    

  侨批寄抵国内后,由熟悉可靠的“批脚”逐户按址送交,及时收回批,寄返海外,仍然是一户一户地登门交还。“所有这些服务既非银行繁琐的手续所能办理;还由于其书信书写简单,荒村陋巷,地址之错杂,也非邮政所能传递。”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馆长魏金华说。

  因此,侨批的出现,带动了许多行业的产生与发展,侨批业主要承寄的是信、物和侨汇为主的行业,因此,侨批业也是侨批衍生出来的行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9:28:22 | 只看该作者
  广东侨批主要由五邑银信、潮汕侨批、梅州侨批三部分组成,其中,五邑地区拥有4万多封银信,潮汕地区10多万封,由于梅州的侨批大部分在民间,数据较难统计,其中集中的有2万多封,大部分收藏在梅州市客侨博物馆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9:29:19 | 只看该作者
  发展    

  出现专业机构侨批局    

  在《潮州志》中,侨批业被归入了“商业”,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更有复杂的体系和机构,侨批是华侨“商业”思想的衍生物。    

  在学术界广泛流行的基本演变是:华人向东南亚移民—移民向中国汇款—水客出现—侨批业市场出现—侨批局产生—侨批局兴盛—侨批局被取消。侨批业经历了从民信局、水客、侨批局、邮政、银行五个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9:30:24 | 只看该作者
  15世纪初,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南方沿海、沿江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镇,出现了少数专门收寄商民邮件、办理汇兑等业务的民信局,并陆续扩设于内陆各地。至光绪年间,全国大小民信局已发展到数千家,并随着沿海居民出海者日众,出现了侨批,出现了专门办理华侨书信、汇款的侨批局。    

  侨批局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产物。清代开放五邑商埠以后至民国初期,出国侨胞激增,侨胞需要回寄的款项、物品数量也越来越庞大,侨批成批地增加,单靠“水客”操作已经让人感到不便,于是产生了侨批局。据1993年版的《平远县志》记载:1900年,平远富商姚德胜开设“大和当”兼办侨汇解付,1905年丰顺汤坑镇的“协记”也有侨批业务,不过两家都不是专营侨批业。据史书记载,1914年,梅县有5家批局,到1920年发展到40多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9:31:02 | 只看该作者
  侨批局,是经营侨汇业务的行业,它在海外坐庄收汇,在国内有联号(或代理店)解汇,它的经营网络也具有明显的国际性。商办“批馆”或“批局”受“批”业务日益发展,机构也逐步完善,在海外及国内各设分号,在海外他们通过多种形式收批,在国内亲手将信件送到收信人家里,并等待“回批”,将回批送回寄批者。    

  “在海外,各个行帮有各个行帮的侨批(信)局,不少还兼营了旅业,行帮的侨批(信)局凭借乡谊进行招徕或延揽水客,水客与侨批(信)局互相吸引,开展合作,以此扩大业务。”邓锐说,侨批局除了传统的业务外,还开展“赊借”业务,就是相当于现代的借贷。垫汇的时间为三天,即先付汇,三天后收钱,若汇款人与信局往来悠久,还可以将除汇“正期”延续到15天,即先付汇,半个月后收钱,不另收利息,不需文字凭据,口讲为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9:31:41 | 只看该作者
  随着侨运的不断振兴,尤其是商业、海运业迅速兴起以后,世界真正进入了货币流通时代,侨批已完全变为金融流变的一种渠道,华侨商业思想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了如红头船主本身就是经营侨批业的大户;做南北交通生意的也是经营侨批业的大户;东南亚各地的批馆,利用侨批金融扩大商业贸易;不断壮大自身的财力,使不少小批馆摇身变成了大批局……    

  据魏金华介绍,在20世纪初叶,海外做侨批生意要能成功,必须守信,诚信经营,一般须备足三笔本银:一笔由银行押底,一笔预先垫付批银,一笔在货物销售以前,先发批到侨眷家里,只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才经得起激烈的商业竞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9:32:23 | 只看该作者
  价值    

  足以媲美“徽州契约”    

  2012年,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侨批得到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认为侨批可以媲美“徽州契约”,他评价侨批是“继徽州契约文书之后在历史文化上的又一重大发现”。    

  有人将侨批与欧洲的书稿进行对比,认为两者均是保存记忆文化的载体,是宝贵的遗产,但欧洲的书稿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写成的(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侨批则是由一群人共同书写的。    

  侨批不仅是一张张汇款凭证,而且是历史真实的见证,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华侨史的重要文献,为海内外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学者提供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对梅州人民来说,则是了解家情、乡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