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时空

标题: 好果子金叶子 铺就新路子 [打印本页]

作者: 无星无杠    时间: 2020-6-29 12:56
标题: 好果子金叶子 铺就新路子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0-6-29 12:57 编辑

好果子金叶子 铺就新路子
—— 省定贫困村蕉岭县蓝坊镇峰口村蹲点采访纪实


  峰口村产业扶贫基地,工人正在给百香果树苗剪枝。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林翔 摄)

  夏日峰口村,热浪翻腾,树叶被晒得发亮。百香果产业扶贫基地里,一颗颗圆滚滚的小果子垂在棚间;山坡上成行成列的火龙果花盛开,犹如朵朵白莲。对峰口村而言,百香果基地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它是脱贫路上的见证,更是一针产业发展“强心剂”。

  峰口村位于蕉岭县城东部,距离县城仅6公里,但过去的峰口村一穷二白。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5488.47元,全村贫困户有81户186人,贫困人口位居全县前三。这一年,峰口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桥还是那座桥,路还是那条路,十多年过去了这里一点变化都没有。”时隔15年重返峰口村,以第一书记身份回来的曾劲锋,心里满是沉重。一同来到峰口村的,还有广州南沙区派出的驻村工作队。精锐汇聚,给贫困村“把脉问诊”,他们要找出峰口因何停滞、为何而贫,还要带领村民“摘帽”脱贫致富,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小小百香果

  树脱贫信心

  导致峰口村贫困的原因很多,山多地少、交通不便,但最关键还是产业空白。“村里贫困户也多是因病、因残致贫。”现任峰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史欣说道,这些贫困户除了兜底保障和政策补贴外,更亟需家门口有个致富产业。

  时间不等人。扶贫干部们说干就干,寻找合适的脱贫产业。“当时我们考察过不少地方,考虑过养虾、种木耳、养鱼等,最终选择了百香果这一新兴产业。”峰口村党支部书记李高城回忆道。

  为何选择全新产业?“就是要立足峰口村生态优势,走跟别人不一样的差异化发展道路,而且这个产业要见效快,不能等帮扶结束了还没见效益。”曾劲锋告诉记者。差异化不仅体现在产业选择上,还体现在品种和种植方式上。当市场以紫香百香果为主流时,村里百香果产业基地请来了台湾专家,试种了5个品种,最终筛选出口味香甜的黄金百香果。基地设立之初配置了育秧大棚,借助设备力量提前育苗、移栽,比同期百香果提前1个月上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村里还对产业合作伙伴进行层层把关,确保帮扶资金投入不落空、产业发展不断档。

  但村民对这新事物持怀疑态度。“村里开会对新产业进行表决,有贫困户私底下说这产业肯定不行。”李高城认为,这态度其实反映的是对脱贫没信心,大家觉得峰口村穷惯了,“要啥啥没有,干啥啥不行。”

  “百香果产业一定要活下来!”成了扶贫干部和村“两委”的共识。这不仅事关脱贫大事,更关系群众致富信心。曾劲锋和扶贫干部们隔三差五就来看百香果长势情况,自学种植知识,个个都成了百香果种植“土专家”。

  经过精心培育,百香果成功扎根峰口村,成了贫困户增收果、脱贫果。自2017年至2019年,峰口村百香果扶贫基地总计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分红收益28.6万元,其中归属贫困户的收入约为19万元。“今年我们种了70亩百香果,比去年种植面积增加20亩。”峰口村产业扶贫基地项目经理吴洪浩表示,还未挂果基地就已经收到一万多斤的订单。

  高质量脱贫,产业是基础支撑,也是根本之策。除了扶贫基地外,峰口村还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产业项目,确保扶贫路上不落一人。“再过多一段时间就可以收获了。”天一亮,林雄龙拄着拐杖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家三楼的天台喂养鸽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春林雄龙没有开着三轮摩托去县城载客,但心里不慌。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他早在去年搭起了养鸽棚,当起养鸽人。尽管行动不便,但养起鸽子却是得心应手,喂养、照看、清理、销售等均是林雄龙一手包办。想起以前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屋子的窘迫,林雄龙更觉现在生活的甜蜜,“算下来有分红、有残疾补助、有养鸽收入,村里还给我们家上了医保,孩子读书也有补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黑水”变清流

  好生态迎来新商机

  干净平坦的道路、清澈见底的溪流、古色古香的廊桥和驿道……行走在峰口村,鲜花夹道相迎,美景随处可见。106岁的江菊顺奶奶,看着村里新变化,心里美滋滋的,手上比划着大拇指。“现在村里确实变美了。”江菊顺的儿子林定昌说。

  峰口村的好环境是这几年“变”出来的。2016年之前,峰口村不少村民在房前屋后养牲畜,尤其以生猪养殖为多,臭味飘、污水流、蚊蝇飞……“用‘山青水黑’来形容都不为过。”李高城说。经过村里的摸底,李高城发现全村有136户人家养猪。

  养殖无序化和村民对生活环境质量有了最直接的矛盾。环境改善迫在眉睫,首要解决的就是叫停无序养猪。党员干部带头拆猪栏,但部分养猪户担心断了收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村民转型,帮贫困户安排就业。猪少了,臭味没了,村民也敢开窗通风了。峰口村人居环境整治也向更大领域推进。“你们看看这条路,以前只能过摩托车,现在小汽车都能走。你说变化大不大。”走在宽敞的八组村道上,李高城乐呵呵地说,类似拆旧建新的例子在各个村民小组都有,废弃屋棚换来崭新的道路、漂亮的公园。2018年,全县第一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就设在峰口村,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对于溪峰河水质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

  村民用脚为家乡建设“投票”:过去住在县城的村民回乡居住,年轻小伙回家发展电商。优越的生态环境迎来投资商的青睐。因为海拔高,拥有超过80%森林覆盖率和富硒无污染土壤,峰口村吸引河南、香港商人考察茶叶产业。

  培育发展“后劲”

  算好脱贫攻坚“长远账”

  外地商人来村里考察茶叶产业,这也提醒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峰口村壮大茶叶种植规模的节点到了。这是峰口村产业脱贫第三步,也是实现产业帮扶长短结合,培育发展“后劲”的关键一步。

  贫困户林荣概种了10多年茶,见多了起起落落,行情好时眉开眼笑,行情不好则苦不堪言。“近几年,很多潮汕的老板过来收茶青,对我们的茶青评价很高,说这边环境好、土壤好,也不打农药。”看到茶叶种植有起色,村民信心渐渐足了,失管茶田再度出现茶农打理的身影。

  峰口村发展茶叶种植优势有目共睹:有一定产业基础,地势海拔适宜、土壤富硒,种茶不打药成为村民共识。但分散经营,产品以卖茶青为主,种植规模不成气候,成为产业发展“绊脚石”。“前期投入多回报慢”的特点,促使驻村工作队将茶叶摆在了产业培育“二三梯队”。

  他们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也在酝酿发展的底气和实力。

  经过3年扶贫、2年巩固,峰口村实现村支柱产业“零突破”,贫困户享受“扶贫套餐”,并于2019年实现100%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1.5万元激增至35万元。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在史欣看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密衔接期,如今峰口村有耐心也有能力将茶叶产业扶持为又一主导产业,增添乡村发展“后劲”。

  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精心准备,今年5月,峰口村高山富硒茶叶合作社成立,共有34户社员加入,其中14户是贫困户。社员以林荣概所在的第四村民小组为主。而林荣概也成为产业发展领头人。

  “我们以茶叶合作社为突破口,改变分散经营模式,通过紧密联结农户、抱团取暖,一同抵御市场风险。”史欣告诉记者,连日来,他们走访梅州多地名茶产区学习,向科研院所茶叶专家“取经”。下一步,峰口村准备带动农户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引进制茶师傅和设备建设茶叶加工点,延长茶叶产业链,打造茶叶品牌,让片片茶叶成为脱贫致富的“金叶”,让峰口村走得更稳更远。

  记者手记

  你们的笑容是幸福最好的诠释

  在峰口村采访中,有许多笑脸让人印象深刻。

  48岁的林雄龙笑着。他开心的是,每天拄着拐杖去喂养鸽子就行,再也不用开着三轮摩托出去载客忍受风吹日晒,一年还能有稳稳当当的收入。

  73岁的林荣概笑着,他开心的是,在他带领下,村里不少人种起了单丛茶,茶叶合作社将为大家更好地“遮风挡雨”,终于不是单打独斗了。

  每张笑脸的背后,是这些走出贫困的人们心里浓浓的幸福感,也是峰口村脱贫攻坚显著成效的生动注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峰口村扶贫干部和村两委带领下,峰口村村民同心协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坚实有力,越迈越大。只有扎扎实实帮扶、实实在在增收,才能让每一个贫困群众收获稳稳当当的幸福。“摘帽”不是终点,发展没有尽头。峰口村步入新征程,带领村民栽种茶苗,用勤劳和智慧收获致富“金叶子”。(记者 廖 键 张  柯 特约记者 林剑湧)

  来源:梅州日报







欢迎光临 梅州时空 (http://bbs.mzsk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