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大埔落下帷幕 ..

[复制链接] 0
收藏
1
回复
17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12-6 13:16: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9-12-6 13:24 编辑

2019年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大埔落下帷幕
非遗嘉年华 触摸“活”文化
来源:梅州日报
2019年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大埔落下帷幕
2019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开场节目汉乐大锣鼓《喜迎宾》
2019年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大埔落下帷幕
五华县提线木偶传习所带来今年新排现代小戏《沙家浜》选段《智斗》
2019年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大埔落下帷幕
平远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带来的传统舞蹈《落地金钱》
2019年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大埔落下帷幕
大埔县民间舞蹈道具编制工艺铺子里,蓝奕双制作的黑蛟龙和花环龙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体验编制。
2019年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大埔落下帷幕
群众在大埔县西湖公园观看我市非遗保护成果展。
(图片均由连志城 摄)
2019年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大埔落下帷幕
丰顺埔寨纸花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伟林制作的纸花活灵活现,令人啧啧称奇。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3:2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19-12-6 13:29 编辑

2019年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大埔落下帷幕
非遗嘉年华 触摸“活”文化

●本报记者 刘润涛

      特约记者 刘招迎 罗文燕
      11月24日晚,2019年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在大埔县落下帷幕。这场非遗嘉年华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贯穿一周的全市非遗大展演,以展演、图文展览、活态展示等多种形式走下基层、走近广大群众身边,在集中展示我市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艺术精品创作上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促进了梅州非遗和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舞台首次“搬”基层 各地非遗献“好菜”
      “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由五华县提线木偶传习所带来的小木偶,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舞台,举手、握拳、踏步,配合精致写实的舞台场景,勾、挑、提、拉间,胆大心细的阿庆嫂、阴险狡诈的刁德一、唯利是图的胡传魁,你来我往、惟妙惟肖,宛若让人置身阳澄湖芦苇荡的抗日场景,博得现场掌声连连。
      “小时候只有过年,村里才会请来戏班子在祠堂前搭台表演木偶,那时候小孩子都会自带板凳来观看,到晚上父母喊吃饭才回家,现在木偶戏越来越精致了,场景跟电影差不多,很有意思!”晚饭后,来自湖寮镇的72岁老人黄华全牵着老伴前来观看演出,台上木偶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能让他们欢笑许久。
      五华县提线木偶传习所所长李浩告诉记者,他们特地带来今年新排的小戏《沙家浜》选段《智斗》,该戏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和泉州市的木偶戏专家创排,通过探讨人物性格、木偶表现动作、舞台背景等细节,切实还原情节,力图给观众带来新颖的非遗演出。
       非遗艺术周期间,五华县提线木偶传习所、梅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蕉岭县文化馆等10个参展单位、19位非遗传承人相继登台,带来汉乐、竹板歌、客家山歌、广福船灯舞、落地金钱舞等我市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让广大群众近距离了解非遗。
       记者了解到,一年一度的梅州市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活动举办至今已有3届,今年是首次将活动舞台“搬”到基层。
      “这是非常好的做法!非遗下基层,一是让传统项目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群众听得到、看得到,非遗文化就不会被忘记;二是让各县都有机会展示非遗项目,进一步提高本地知名度,从而促进旅游发展,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三是这种做法为全市各个非遗项目传承人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大家汇聚一堂,共商非遗保护传承,为客家文化的发扬光大而努力。”蕉岭县文化馆馆长李琳表示。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我市将通过联动效应,调动全市市民以主人翁姿态加入寻非遗、传文化行列的积极性,实现非遗项目百花齐放的同时,助力梅州历史文化游径示范线和非遗游径示范线的打造,增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生命力。
      爷孙父子同登台 薪火相传火愈旺
      手持唢呐,双腮微鼓,不一会儿,一曲时而呜咽,时而高亢的调子尽入双耳。在11月21日晚举行的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演上,大埔“00后”小唢呐何琨涛与爷爷何建秋同台奏响《喜迎宾》。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他的演出却吸引了大批汉乐迷,更得到戏迷们的一致点赞。
      “孙子7岁开始吹唢呐,从小对汉乐就有兴趣。过去我没有条件,只能半路出家学汉乐。如今,学校有课程、传承中心有培训,他能够得到专业的培养,这次我带他上台,一方面是给大家展现非遗风采,另一方面则是为孩子提供舞台,丰富艺术生活,帮助他茁壮成长”。今年61岁的何建秋,看着孙子满脸皆是慈爱。
      当晚,除了“爷孙同台”,还有“父子齐上阵”。何国美,梅州市非遗项目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当今汉剧界知名小生,因声音清澈明亮,委婉甜美纯厚,被同行和观众誉为广东汉剧“金嗓子”,响誉海内外。在压轴节目《汉剧行当演唱》中,他与儿子何添德同饰小生行当,一文一武,唱响西湖。
      行腔时,文小生潇洒飘逸,武小生刚健有力。以目传神,喜怒哀乐恰到好处,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嘴形,一句唱腔,真切动人。“自梅兰芳父子之后,父子同台在汉剧界、非遗界都是非常少有的,今天能够看到师承一脉的唱腔通过儿子呈现给观众,我非常欣慰。下一辈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入新创作,响应时代发展脉搏,这为我们老一辈传承非遗增加了信心和动力。”何国美说。
      非遗传承者有了新生代,观众中也出现了很多稚嫩的面孔。在多场演出中,都能见到年幼的孩子陪着家人观看。在西湖公园,3岁半的李奕一路跟随着演员们。汉剧优美的身姿和唱腔让这个“10后”孩子着了迷。“孩子喜欢上传统文化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如果能培养这种艺术爱好,未来就能尽量减少他沉迷网络、手机的可能性,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有好处的。”孩子父亲李焕强说。
      现场活态展绝技 互动体验“活”文化
      “咚锵咚锵”声随阵阵锣鼓音,放眼望去,一头高傲的“狮子”神气十足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狮子”伴随着“沙僧”的“调戏”和音乐的节拍,伸腰蹶腿,腾挪间又跃步向前,威风凛凛……虽然仅靠一张草席装饰,但在表演者手腕的灵活绕动、身体的诙谐变化中,一个惟妙惟肖的“狮子”形象跃然眼前。
       一旁,孩子们或有模有样地表演着招式,或张牙舞爪地吓唬旁人,现场群众忍俊不禁,纷纷拿起手机记录这童真的美好。
      碧峰寺住持释宝华是“席狮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卸下道具,他向记者娓娓道来:“席狮”是梅江区辖区内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在似狮非狮中求其神似,但更具备鲜明独特的客家特色,经历了唐、宋、元、明朝代,至清末兴盛。“一个好的‘席狮’人最少培养3年左右。近年来娱乐生活丰富了,学徒却逐渐减少,如果失传了很可惜,这次参加展演就是为了重新将这项艺术面对面展示给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到接班人”他说。
      不远处,大埔县民间舞蹈道具编制工艺铺子前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群众。墙上挂着黑蛟龙的竹骨架,桌上放着各式各样的制作工具,老师傅蓝弈双手捻竹篾,打孔、做腔、上色,不一会儿,一条鲜活的“鲤鱼”便从其双手间“畅游”而出,呈现在大家面前。“捏住这里,然后一扭,你看,是不是有鱼头的感觉了……”围观的群众惊叹其精湛技艺,在蓝弈双的指导下纷纷上手尝试制作,体验乐趣。
      “这些黑蛟龙和花环龙是我为了艺术周提前一个月准备的。这几天,只要有人想学习编织,我都会免费教他。”蓝奕双告诉记者,民间舞蹈道具编织工艺是梅州宝贵的文化财富,需要更多年轻人去学习传承。
      一旁的丰顺县埔寨纸花也不遑多让,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伟林的面前早已摆满了色彩缤纷的“盆栽”,梅花、芍药、兰花……每一朵都活灵活现,令人啧啧称奇。
      现场,历史悠久的光德陶瓷烧制技艺,技艺精湛的兴宁版画、梅县提线木偶戏、香气萦绕的蕉岭三及第、百侯薄饼、客家娘酒鸡,通过传承人现场活态展示和传习体验为主的“传统技艺工坊”形式,让非遗流传于“口传心授”之中、流转在“技艺相传”之间,观众们通过亲眼所见、亲手体验近距离感悟“匠心”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