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上一战成名赫赫战功彪炳史册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1-1-20 15: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1-20 16:12 编辑

井冈山上一战成名赫赫战功彪炳史册
探访优秀红军将领朱云卿故居,重温他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壮丽人生

井冈山上一战成名赫赫战功彪炳史册
2020年6月30日、朱云卿革命事迹陈列室正式对外开放
黄思华攝

井冈山上一战成名赫赫战功彪炳史册
朱云卿塑像    黄思华攝

井冈山上一战成名赫赫战功彪炳史册
朱云卿事迹陈列室如今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迎接着一批又一批参观者前来学习

    他是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英勇善战的红军将领;他历任红四军、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代理部长;他鏖战井冈山,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他驰骋疆场,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毛泽东称为得力助手……


    他就是朱云卿。在短暂的人生和军事生涯中,朱云卿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虽英年早逝,但朱云卿的故事今天仍在传颂。1983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把他列入了193位对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军事人物,载入最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他不朽的业绩,赫赫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书中。


    为铭记先辈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资源与诗画梅江有机融合,2019年5月,梅江区斥资百万建设朱云卿事迹陈列室,打造集革命历史教育、党史培训教育、红色旅游于一体的学习基地。2020年6月,陈列室建成开放。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梅江区党史办对此文亦有贡献)


    心向拳拳


    漂洋过海决意参加革命


    从梅江区西郊街道油罗街入口处拐进去,弄堂之间窄窄的巷道内,有一座两层高的客家小楼。这座小楼坐西北向东南,原为三堂四横土木结构,平面布局为纵向长方形,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阿姨,我们想参观一下朱云卿故居。”听到敲门声后,钟开秀打开了大门,笑眯眯地邀请记者进去。钟开秀的老伴朱巨芳是朱云卿的养子,在这里住了80年。


    因为居住需求,现在只剩下三堂以及二楼的小房间,其余的被改成现代住居。新旧结合,古今相连,这就是朱云卿后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叫油罗街朱屋,又叫百福堂,中厅靠大门边的一座平房就是爸爸的出生地了。”钟开秀指着旁边的老楼说。


    在这座平平无奇的小民房里,朱云卿生活了15年。据朱云卿后人描述,朱云卿少年时代就遭遇了父母病逝、家庭贫困、战火纷飞,兄妹4人和一个老祖母组成五口之家,像一叶扁舟沉浮于狂风浊浪中。


    1922年,15岁的朱云卿由于家境所迫,加上祖母怕他参加进步活动而惹出是非,便被带到印尼万隆叔父朱亚球处打工谋生。在印尼期间,他十分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国内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


    因不满外国沉闷的政治空气,朱云卿强烈要求回国参加革命,但被叔父所拒绝。隔山隔水难隔心,怎能隔断海外赤子思念祖国之情。在那更深人静的深夜,他只好从书刊上天天与祖国亲人“见面”,聆听祖国的声音。


    1924年,中国民主革命迅速发展,广州成为中国革命中心,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接着创办了黄埔军校。得此消息,朱云卿决心报考黄埔军校。于是朱云卿瞒着叔父,自筹路费,于当年秋登上开往香港的轮船回国了。


    他下船后,什么地方也没去,直奔长堤天字码头附近的黄埔军校办事处报名。过了几天,朱云卿在广东大学礼堂参加了入学考试。1925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入伍生学习,升为军官生学生,汇入了汹涌的革命洪流中。


    1925年春夏之交,黄埔军校新旧思想斗争非常激烈。朱云卿加入了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积极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在尖锐复杂的斗争和紧张的军政学习中,朱云卿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前途未卜,朱云卿以其坚定的革命信念,继续在南雄、湘南、武汉、长沙等地坚持革命斗争。还报名参加敢死队,为大部队前进开辟通道。


    在1937年朱德记于延安的《朱云卿同志传略》中,这样描述朱云卿:军事、政治都学得很好……后来再研究军事书籍,更有心得。当即与党发生关系,即派至井冈山工作,任红军31团参谋长,很尽职务。教育于部及军队,颇热烈(忱)。整持军纪,也是能手。


    “18岁的朱云卿就这样开始了他短暂的戎马生涯,他称职、负责、勇敢、作战有计划,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便参加到革命战争中。”梅江区党史办负责人介绍。

    在朱云卿事迹陈列室内,展出了诸多人物对他的高度评价。周恩来赞赏他勇敢机智战斗的精神;朱德曾评价其为“诚中国有用人材,我党不可多得的军事干部”;李柏林惜他“短暂戎马生涯,将星英年早陨”;他驰骋沙场、保家卫国,被称为“毛主席的好参谋”……


    以一敌四


    黄洋界保卫战中扬英名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秋,毛泽东写下了家喻户晓的《西江月·井冈山》。


    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原本名不见经传,很多人是通过这首词才认识了井冈山。这首词描写的便是井冈山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


    奇怪的是,黄洋界保卫战无论是战争规模、激烈程度还是辉煌战果方面,都算不上是出类拔萃。而毛泽东也没有亲临现场指挥,为何会对此役反复提及?

    答案或许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可窥得一二:“八月三十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趁我军欲归未归之际,攻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凭险抵抗,将敌击溃,保存了这个根据地……”黄洋界保卫战不是简单的取得胜利,而是保卫了根据地,捍卫了一条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


    而指挥黄洋界保卫战的,正是朱云卿。


    1928年8月中旬,毛泽东率红四军31团3营去湖南迎还失利的红军大队,并决定何挺颖、朱云卿率31团1营留守边界。8月下旬,湘赣敌军乘红军主力出击湖南之机,纠集4个团的兵力“会剿”井冈山根据地黄洋界和大小五井。


    朱云卿、何挺颖闻讯,当机立断:留2连在永新西南山区牵制敌军,1连、3连火速上山,会同32团保卫井冈山!


    8月29日,何挺颖在大井主持召开连以上干部和地方党政干部大会。朱云卿作了保卫井冈山的具体部署:31团1营2个连坚守黄洋界哨口,32团2营负责扼守其他4个哨口,32团1营在山下扰敌。


    在朱云卿的积极督促下,黄洋界哨口的工事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加强,筑起了竹钉阵、滚木礌石等五道防线。8月30日上午至中午,在朱云卿指挥下,守山军民连续打退了敌军的4次冲锋。下午,朱云卿、何挺颖布置疑兵摆出红军大队已返回井冈山的架势,迷惑敌军。并命令军械处抬来1门迫击炮,架上黄洋界哨口。


    4时许,敌军在炮火掩护下,投入了更多兵力,黄洋界上硝烟弥漫。当敌军逼近哨口时,朱云卿一声令下,迫击炮连续发射,第3发炮弹正好击中敌指挥部腰子坑。隐蔽在工事中的红军战士和暴动队员、赤卫队员,纷纷跃出堑壕,手执梭镖、红旗,铺天盖地冲下山去。


    刹那间,冲杀声、呐喊声响成一片,犹如千军万马。敌军以为红军大队真的回来了,吓得魂飞魄散,丢下数百具尸体乘着夜幕逃之夭夭。“朱云卿以1敌4,用1个团的兵力,破了敌军4个团的兵力‘会剿’。”红军名将朱云卿事迹陈列室解说员刘烨介绍,这也是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难得之处。


    “后来,朱云卿又参加了红四军历史上有名的大柏地战斗。他率31团向敌左翼发起攻击,迅速夺取了四二八高地南侧诸高地。并与另外两路部队形成包围圈,一鼓作气,全歼敌人1个团,俘虏敌正副团长肖致平、钟桓以下800余人。”梅江区党史办负责人介绍。


    红色阵地


    打造党史培训教育基地


    “朱云卿是我国历史上对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军事人物之一,他曾担任红四军、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而今,朱云卿故居经过修缮后,在不打扰其后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正式对外开放。在故居附近,朱云卿事迹陈列室也于2020年6月30日布展完成。7月1日,朱云卿事迹陈列室迎来了首批前来上党课的成员。


    陈列室的建成,为党员提供了“补钙铸魂”的场所,是梅江区推进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的又一实践。


    在讲解员刘烨的带领下,党员们观看了《黄洋界保卫战》影片,回顾了朱云卿的革命事迹。朱云卿事迹陈列室内设置了八大板块,包括“立志报国 军校深造”“创建农军 北上武汉”“武装斗争 义无反顾”“坚守井冈 屡建奇功”“驰骋疆场 彰显将才”“保卫苏区 殚精竭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


    忆往昔,我们有诉不尽对先烈的无限怀念。而今,朱云卿故居及事迹陈列室已成为集革命历史教育、党史培训教育、红色旅游于一体的学习基地。“为了保证史料的真实性,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梅江区党史研究室、梅江区西郊街道办等相关人员走遍了朱云卿战斗过的地方,充分调研并收集挖掘史料。”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井冈山到江西、福建、广东,他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随后,他还协助毛泽东和朱德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活捉张辉瓒……“如果不是在24岁被刺杀,朱云卿的名字会出现在更多的历史事件之中。”刘烨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15岁离开家乡梅州之后,1929年朱云卿再一次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那年,根据中央指示,朱德军长和朱云卿参谋长率领红四军三个纵队共6000多人,从闽西分三路进军梅州。10月25日攻占梅城后,颁布了由毛泽东、朱德、古大存等7人签署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

    为避敌反扑,红四军随后撤往九龙嶂根据地的梅南、丰顺马图驻扎休整。10月31日,红四军决定再次攻打梅城,二次攻打梅城之战,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由于国民党军占据北门和金山顶有利地形负隅抵抗,激战7小时红军仍难攻下梅城。此时敌援军将至,为避免大伤亡,朱德军长乃下令停止进攻撤出梅城战斗,经城北玉水开赴江西。红四军进军梅州,推动了东江土地革命和粤东北苏区创立。


    战争硝烟虽已消散,流血牺牲、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也离我们远去,但革命先辈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永远是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丰富党课教育形式,强化学习教育实效,梅江区积极创新载体与形式,通过革命先烈的事迹鼓舞党员干部,变刻板说教为生动有趣,大大提升了党课对党员的吸引力。如在“保卫苏区 弹尽力竭”板块,在讲解员讲到这一板块的时候,便把投影仪打开,照片前面的玻璃上便出现了黄洋界保卫战激烈战斗的画面。


    “展馆采用全息投影、战斗模型、作战沙盘、历史展品等形式,辅以现场教学、情境体验、历史再现等手段,让参观者能够生动地感受朱云卿成长历史和奋斗足迹。”刘烨说。


    “为大力保护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围绕梅江区‘一城两翼’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开发工作部署,我们将不断加大朱云卿故居保护力度。”西郊街道党工委书记叶志明说,在修缮保护朱云卿故居的基础上,还联合了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在红军名将朱云卿事迹陈列室共同举办“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革命精神”——红色文化进社区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自觉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党的实践活动中。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6: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1-1-20 16:02 编辑

      相 关

      “他是毛泽东的好参谋”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郭化若曾回忆:1929年秋,伍中豪对他说,毛主席称赞朱云卿,说对他的帮助很得力,是个好帮手。


    “也是在朱云卿事迹陈列室开放前期的调研中,我们才知道,游击战十条原则的酝酿者是朱云卿。”梅江区党史办负责人说。


    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长汀成立,毛泽东任政委,朱德任总指挥,朱云卿任参谋长。在这期间,朱云卿根据毛泽东、朱德的战略意图,主持起草战役战斗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为毛泽东、朱德当好参谋,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


    朱云卿非常重视战略战术的学习,以及敌我双方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他经常深入连队,了解干部战士的思想情况和军事水平。据当时任四纵队纵队长的傅柏翠回忆:一次部队由上杭开往龙岩,朱云卿站在上杭城边的田埂上,直呼营、连长和战士的姓名,调整部队行进路线,使各级指挥员深为钦佩。


    1931年3月,蒋介石又调集20万军队,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朱云卿根据总前委和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意图,召开了参谋会议、副官会议和军医会议,部署研究战时参谋工作和各项作战的保障工作。同时,还召开了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工作会议,讨论和规定了地方武装的编制、训练和战术等问题。


    根据毛泽东的面示,他主持起草了一个关于游击战争的命令,提出扰敌、堵敌、截敌、诱敌、袭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和盲敌等十项办法,这个通令经毛泽东修改后于3月7日发出。接着,朱云卿组织红军主力,由永丰、乐安、宜黄、南丰南部地区向南移动。


    也正是在这次紧张的反“围剿”作战准备工作中,朱云卿因为经常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眼睛熬红了,身体消瘦了,最后一病不起。5月15日,在红军发动总攻击前夕,中央不得不将他送到东固后方医院治疗。


    “二次围剿开始的第一天,他临时大病,我深感不安,又不得不送他进后方医院。哪知道他深信的陈紫丰任医院院长,已投AB团。1931年6月,他在医院被刺,死时年仅24岁……敌人用毒辣的阴谋,将其断送了。”朱德在其文中回忆道。


    参考史料


    《朱云卿同志传略》 朱德


    《中华魂》


       来源:南方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