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复制链接] 0
收藏
7
回复
11954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2-8-13 08:34: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18 08:39 编辑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我是凌晨起来摘的,今天应该可以摘到40多斤。因为品质好,每天都有客商上门收购,不愁销路。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一斤干品能卖到50块钱!”在大埔县银江镇李子坪村的金针菜种植基地,村民黄赛英一边说一边摘下金针菜放进箩筐里,满脸洋溢着喜悦之情。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近年来,大埔县积极鼓励引导各镇村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出一批像银江镇、李子坪村这样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镇村,带动农村群众富裕富足,奋力谱写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


       立足产业基础 打响特色品牌

眼下正是金针菜成熟采摘的时节。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清晨的李子坪村金针菜种植基地,都能看到村民们抢抓时机采摘成熟金针菜的忙碌身影。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李子坪村连片种植的金针菜进入采摘季。

太阳才刚刚升起,黄赛英已结束当天的采摘,挎着一箩筐金针菜从基地回来。她介绍说,金针菜采摘回来需要先用蒸笼蒸熟、再晒干,这样不仅易于保存,而且口味更佳。因为品质好,近期以来每天都有客商上门收购,村民们种的金针菜都不愁销路。


李子坪村党支部书记刘红梅告诉记者,该村种植金针菜历史悠久,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有金针菜。目前,全村金针菜种植面积约有400亩,亩产干品约300斤,按照今年每斤干品40元至5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亩产值可以超过万元,金针菜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黄金花”。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黄赛英正在晒晾金针菜。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近年来,银江镇着力打造特色农业镇,大力发展金针菜产业,打响“金花小镇”品牌。为做强金针菜特色主导产业,该镇通过与种植户签订销售协议、打造连片种植基地等方式,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扩大金针菜种植规模。目前,该镇在李子坪村、明新村、明德村、车上村等发展了6个较具规模的金针菜连片种植基地,全镇金针菜种植面积约2200亩,年总产值可达2640万元。


其中,明新村入选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房国杰介绍说,村民们从种植金针菜中尝到了甜头,村里因势利导整合各方资源,鼓励引导村民发展连片种植,打造了一个连片300亩的金针菜种植基地,产品畅销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在此基础上,镇村在连片种植基地周边整合集约土地30亩,建设文体广场、休闲观光步道、文化长廊等,重点打造了集休闲度假、赏花采摘、健身观光、农业种植、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金针菜产业园。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明新村整合资源打造金针菜产业园。


“近年来,银江镇依托绿仙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优势资源,对其坑口加工厂进行升级改造,搭建了一个集产品加工、商品展示、电商销售于一体的银江金花小镇长寿珍品展销中心。”银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银江金花小镇长寿珍品展销中心,通过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创新销售模式,应用直播带货、抖音助力等新媒体推广方式,进一步提高银江金针菜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价值,实现产业兴村富民,助推乡村振兴。


         紧扣消费需求 拓宽国内市场


大埔陶瓷有着千年历史底蕴和良好发展基础,是大埔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也是大埔乡村产业振兴可以深入挖掘的一座特色“富矿”。

选泥、做坯、修坯……走进位于洲瑞镇大坑村的大埔县三和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工人们正在各自岗位上忙着生产,架子上摆放着各种精美的陶瓷产品。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工人在制作陶瓷产品。

三和实业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酒壶、饭碗、茶杯等日用陶瓷和酒店创意陶瓷为主的陶瓷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我们公司产品出口日本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一年的销售额有2000多万元,其中出口日本的就有1000万元左右。”该公司总经理田巧能说,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物流持续紧张、运费猛增,并且伴随着日元贬值,公司曾经依赖外贸出口的模式遭遇严峻挑战。


“把日元换成人民币,我们的利润颇受损失,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田巧能说,目前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公司要发展壮大,还需外贸内销齐步走。


于是,三和实业公司的一场“转型”之路由此拉开。在稳住海外市场的同时,该公司积极投入产品研发,推出更贴合国内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并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等多渠道拓宽国内市场。“这是我们公司生产的一款‘网红汤勺’,此前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大火,仅去年就卖出300多万个。”在三和实业公司陶瓷产品展示区,田巧能带着记者参观了公司的各类“网红陶瓷”。目前,三和实业公司陶瓷产品的国内市场销售额已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50%。谈及未来,田巧能对做大做强做特大埔陶瓷信心满满:“接下来,我们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国内餐具市场,现阶段正在加紧设计更多的新造型,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特色化、多样化需求。”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田巧能展示公司生产的“网红汤勺”。


乡村产业振兴,为村民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三和实业公司解决了大坑村不少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我已经在三和实业公司工作两年多了,以前在外务工,生活成本高,压力也大。回家就业这两年,不仅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存款也渐渐多了起来。”大坑村村民陈锦珠说,三和实业公司为大坑村及其周边地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目前,三和实业公司已吸纳200多人就业,让大坑村大批村民实现“足不出村”便能就业增收。


文/梅州日报记者:洪国栋

图/梅州日报记者:高讯

特约记者:余灏 罗文燕

编辑:李舒宇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8-13 08:44: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13 08:46 编辑

大埔银江:撂荒地变致富田,特色产业长足发展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近年来,银江镇坚持“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工作思路,以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为契机,统筹全镇粮食生产和金针菜特色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推动撂荒地变致富田,既为农民增收致富扩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在银江镇冠山村,由党员、村民群众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撸起袖子、卷起裤腿,一起走进田间地头,分工合作、全力以赴,以干群同心、党群同行的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撂荒耕地整治……一块块农田井然有序,一点点幼苗连片葱葱绿绿,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种植的经济效益,激活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撂荒耕地整治的内生动力,银江镇对前期依托各村村委会流转集约的撂荒耕地进行分类规划,充分发挥金针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抗旱、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在部分灌溉水源不足、复耕条件差的地块种植金针菜,借势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推动特色产业长足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下一步,银江镇将继续压实责任,紧盯关键时间节点,盘活土地资源,以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与特色产业发展同步谋划一体推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全媒体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余灏 罗文燕
       【作者】 马吉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8-13 13:38: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14 09:26 编辑

链接阅读:
梅州:“眠田”变“希望田”的长效探索|土地不撂荒 发展有希望

         认耕筹资企业托管、挂图作战代耕代种、“发行”股份合伙开荒……

       今年以来,梅州全力推动撂荒地整治攻坚行动,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仅解决了“谁来开荒,资金从哪儿来,开荒后谁来种”的堵点,还让外出乡贤、企业、村民等更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进来,从而提高复耕复种的积极性,带动更多撂荒地复耕复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治理撂荒地对稳定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生命线”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梅州在整治撂荒地上不断探索新模式、新经验,破埂还地,化小为大,引入市场主体,用市场活力为耕地配制动力,实现耕地资源的整合和集约化发展,耕地多年成片抛荒的困境得以破局。

         早稻颗粒归仓,晚稻抢时插秧。为了让“眠田”变“希望田”,当前梅州各地还在积极行动,摸索更多的好做法。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梅县区梅西镇丰田村成立复耕复种、代耕代种施工服务队,带动村民积极参与撂荒地复耕复种行动。 南方+ 马吉池 拍摄

        认耕筹资

       企业托管出长效

        立秋前后,在大埔县枫朗镇,由党员、村民群众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在田间忙碌起来。犁地、翻土、修渠……只为改善原本撂荒的贫瘠土地的耕作条件,为进驻企业种植生产带来便利。

        三溪村党支部书记刘宗明一直记得,今年7月村里平整了约50亩土地,准备动员每家每户来种植水稻,困难也随之而来。“年轻人外出,村里老年人、小孩居多,有劳力的人少,土地备耕好了,却没人能种了。”

       当前,梅州正在开展农村撂荒地整治攻坚行动,抓好粮食安全生产。三溪村是枫朗镇撂荒地复耕复种任务最为艰巨的行政村之一,全村连片3亩以上的撂荒地有590多亩。

        “为完成今年的任务,村里把丢荒弃耕的田地集约起来,鼓励有意愿种植的农户多种,另外从长效出发,积极对接引进具备复耕技术条件和相应实力的农业企业。”刘宗明说,在镇政府的对接下,目前已有一家企业与三溪村签订了5年合同,流转600亩土地种植木薯。

         三溪村的困难,在枫朗全镇来说是普遍现象。面对耕地碎片化、耕种条件差、务耕劳力少、复耕成本高等问题,枫朗镇一直在探索撂荒耕地高质高效整治的新路径。

        复耕复种的第一步,统筹社会资金解决成本高难题。

        “枫朗镇撂荒地面积基数大、复耕投入高、时间紧迫,为此,镇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号召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乡贤等全社会力量参与认耕认种,筹集资金用于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等,降低复耕成本。”枫朗镇政府党委委员罗志杰说。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今年以来,大埔县各镇相继发出认耕认种倡议,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撂荒地复耕复种。 通讯员 余灏 供图

        从今年7月开始,枫朗镇发出撂荒耕地认耕认种倡议书,目前共有77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认耕认种1110.5亩撂荒耕地,每亩费用1500元,共筹集资金逾166万元,为复耕复种提供强大推动力。

       复耕复种第二步,引进外部优质资源托管,解决生产效益低问题。

        “通过镇搭台、村集约、企业托管、村民参与的‘政府+村+企业+群众’的托管模式,镇里甄选引进3家优质企业,与村签订托管协议,分别种植水稻、其他农作物(淀粉木薯)等粮食作物。”罗志杰说,目前全镇撂荒耕地计划种植水稻约3000亩,种植木薯约2000亩,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复耕复种第三步,激活本地内生动力,解决务耕劳力少问题。

        “枫朗镇重视本地群众的务耕意愿,每村选育2至3名新型职业农民,在复耕复种中作为中坚力量,发挥引导作用。”罗志杰说,随着社会资金的投入、企业的参与,根源上逐步破解了造成撂荒的主因,有效带动了一批新型职业种粮专业户,形成“企业+基地+种粮户”的良性合作模式。

         根据协议,撂荒耕地由枫朗镇及各村做好群众工作进行集中流转,认耕者在收成后将获得300斤优质大米,托管企业扩大种植规模,亦能增加综合效益,群众也能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享受种粮补贴。

        “通过把众多力量串联起来,分工明确又形成一个整体,实现资源联用、成果联享,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才会出现‘1+1>2’的成效。”罗志杰说,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倡导下,枫朗镇正在筹备成立托管中心,利用各项奖补措施,吸引企业和种粮专业户投资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长效解决撂荒问题。

        老家在枫朗镇的林汉义今年认捐了60多亩土地,同时在大埔角等村流转了300亩较为连片的撂荒农田,准备机械化种植水稻。“我们签订了5年合同,5年内土地免租金,同时还能享受复耕复种补贴的激励政策。现在有信心把撂荒地盘活起来,大家一起干,相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挂图作战

         代耕代种优服务
         
       在梅县区梅西镇丰田村,连片的稻田郁郁葱葱,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强正在田里查看水稻的长势。“以前这里杂草都有2米高,撂荒10多年了,现在大不一样,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梅县区梅西镇丰田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强正在田里查看水稻长势。 南方+ 马吉池 拍摄

        据悉,今年丰田村连片15亩以上的撂荒地面积有117亩,其中近半是零碎地块,水渠、机耕路等耕作条件已不能满足正常生产,农田常年丢荒。如何复耕复种成了李志强等村干部的心病。

        转机来源于今年梅西镇的一项措施——该镇要求每个村至少成立一支复耕复种、代耕代种施工服务队,一场撂荒地整治行动如火如荼展开。

       “撂荒地要复耕复种,首先面临的是劳动力严重不足、无人耕田的难题,村里也想引进专业企业或者种粮大户来种,然而前期丢荒农田的零碎、基础设施落后,让企业、群众望而却步。”李志强说。

         在镇政府指导下,今年5月,丰田村成立了复耕复种、代耕代种施工服务队。整治撂荒地这块“硬骨头”,服务队带头先干起来。

       “平整土地、除草、修路、修渠……服务队里有懂机械的农机手,为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117亩撂荒地上的基础设施服务队都先完善。”李志强说,让他没想到的是,随着撂荒地耕作条件的逐步改善,群众主动耕种的意愿被调动起来。


        “村里帮我们把土地改良了,同时还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复耕的成本低了,大家都乐意种。”看到效益,村民李森胜今年承包了10亩农田。

        据李志强介绍,在服务队的带动下,原本遭人嫌弃的荒田变成了“香饽饽”。目前全村有12户村民积极参与到撂荒地复耕复种行动中,今年丰田村连片15亩以上的撂荒地复耕复种任务也已全部完成。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梅西镇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通报各村复耕复种进度排名,营造撂荒地复耕复种“比学赶超”氛围。 南方+ 马吉池 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开春以来,梅西镇还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每天在镇政府一楼大厅以及粤政易工作群通报各村复耕复种进度排名。“用数据说话,用结果论英雄。”梅西镇党委书记洪伟锋说,目前全镇营造了撂荒地复耕复种“比学赶超”的氛围,撂荒田整治行动得以加快推进。

        破埂还地、化小为大,撂荒地整治的效应也吸引企业纷至沓来。广东长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约土地种植丝苗米,目前已签约复垦1260亩,计划今年内扩大至2000亩以上,前期计划投入500万元,可创造就业岗位100多个;梅州市岭明发展有限公司在罗墩村集约200多亩土地,规模化种植百香果;梅县区骏一发展有限公司在宜塘村集约100多亩土地种植蓝莓……

       目前,针对撂荒地中难啃的“硬骨头”,梅西镇还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各村党员及其家属带头复耕复种自家撂荒耕地,同时鼓励支持种植大户代耕代种,多耕多种。

         挂图作战、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服务先行……多措并举下,梅西镇昔日的“撂荒田”逐步成了“满眼绿”,复耕复种也有了可持续的方法。

       “发行”股份

        合伙开荒能共赢

        盛夏时节,五华县棉洋镇黎洞村的水稻迎来收割季。看着村里撂荒多年的土地重新长出了粮食,村民张庆友心里乐开了花。
“变化太快了。年初还是荒地,现在已经丰收了,还新建了加工厂房,农业机械设备逐步购置。”张庆友说,当了一辈子农民,他最见不得荒地,最喜欢看到丰收。

         从困难重重的谈耕色变,到如今村民笑谈丰收,背后有着黎洞村整治撂荒地的妙招。

         就在半年前,黎洞村还有近600亩荒地。多数田地由于年久失耕,复耕复垦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让人望而止步。“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加之地块零碎、效益低,大家都不种了。”黎洞村党支部书记张爱发说。

        撂荒土地看着令人心疼,但“谁来开荒,资金从哪儿来,开好了谁来种,种了卖得出去吗”这些问题都摆在眼前。为此,黎洞村党支部和村民想出了“合伙开荒”的主意。

        “我印象很深,今年1月23日,那天下着大雨,我们召开了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专门讲整治撂荒地这件事。”张爱发说,村里详细和村民讲解了复耕政策,让大家把撂荒土地先免费“让”出来,采取“合作社+股份制”的模式进行荒地复耕,用来专门种植丝苗米。

        让张爱发没想到的是,当天就有不少村民参股,张庆友便是其中一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并‘发行’了股份,大家集资复耕,我当时立马支持,还和村支书说要当第一个参股的。”张庆友第一时间出资1万元认购了10股。

       据介绍,这些荒地收集起来后,由村里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统一规划,同时通过“发行”1500股、每股1000元的股份,解决撂荒地整治的启动资金和持续耕种问题。

       “股东每年将根据收益获得相应分红,田地产出的粮食还将按照成本价优先按需供应给股东和村民。”张爱发说,村民让出的荒地,也已统一确权造册,并约定5年免费期,以共同承担开荒成本。5年后,再视情况进行田地租赁分红。

        据介绍,通过合作社种植丝苗米产业,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工人,打造“打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入股得股金”的“一地生三金”模式,黎洞村将逐步带动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参与到种植养殖产业中,实现了集体收益与村民收入互促互进、共同提升。

        “看着耕地丢荒长草感觉很可惜,采取‘合作社+股份制’的模式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合作社种植丝苗米,让社员、股东、村集体都能有收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张爱发说。

        自实施“合作社+股份制”模式以来,黎洞村整治撂荒地的行动得到乡贤、村民的大力支持。“大家认购股份的热情相当高涨,现在认购人数超过200人,已完成了认购目标。”黎洞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妙载说,有了资金保障后,黎洞村今年早造已复耕复种撂荒地300亩,晚造还要新增80亩,合作社后续还将购置农机、解决水源、拓展农产品销路,在持续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的同时,让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8-13 13:4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13 13:51 编辑

         相关

         科技助力撂荒地复耕复种 航天稻首迎丰收
        
        又到一年稻香时。位于大埔县高陂镇五家輋村的50多亩航天水稻相继进入成熟收割期,迎来了首次收成。

        走进田间,放眼望去,金色的稻浪随风翻滚,沉甸甸的穗头垂坠,颗粒饱满。收割机在稻浪中穿梭往返,割稻、粉碎稻秆、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每一粒饱满金黄的稻谷都讲述着丰收的希望。

       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水稻,饱含着科技含量。据悉,这批水稻种子被择优送入太空,再带回地面播种,从地面生长的几百个突变单株中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具有高抗稻瘟病、耐肥抗倒、耐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我们这次总共带来了五个品种,这几个品种都是我们选育出来的比较适合梅州地区种植的水稻,它主要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较强的特点。”航天生物集团广梅航天育种研发中心生产部长邹伟才说。

         前段时间,受寒冬和龙舟水等自然灾害影响,一些地区的水稻早造产量普遍存在减产或歉收的现象,而五家輋村的航天水稻却不受影响,依然获得好收成。

        “它的亩产收成跟当地之前的品种对比多出100来斤,特别是航天2号,产量能达到1200多斤。并且,它表现出了抗寒冷的特性;在(稻谷)扬花那段时间处于雨季,这个品种还是呈饱满状态。”邹伟才介绍。

        据悉,为实现撂荒地复耕复种,今年五家輋村与航天生物集团广梅航天育种研发中心联系,发现了航天水稻新品种,解决了撂荒地复耕复种的堵点。目前,镇村合力引进梅州市寮里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主要承包方,发展种植航天水稻项目,大大激发了村内群众“出人工”“出土地”参与农业生产的工作热情。

       “航天水稻的成功试种有助于大埔做强做优特色主导产业,将有益于化解以往水稻种植收益低等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助力撂荒地复耕复种。”五家輋村党支部书记管鸿业说。

        原标题:“眠田”如何变“希望田”?

       梅州攻坚破解“谁来开荒,资金从哪儿来,开荒后谁来种”等堵点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4 09:15: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14 09:25 编辑

梅州大埔​村集体经济的“三有”之路

        山水资源变绿色银行,发展有底气;资金入股企业分红,发展有方法;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展有依靠……

        近年来,大埔县紧紧抓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强镇富民、强基固本的根本,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为纽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长新路子,不断增强集体“造血”功能,并取得一定成效。

          做强村级农业产业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目前,全县推进52个村“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6个镇被认定为省级蜜柚、茶叶专业镇,31个村被认定为省级专业村。坚持优先发展产业,集体经济发展更有底气。

接下来,随着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不断壮大,领航乡村振兴,大埔有了“加速度”。

       产业优先>>>

       集体经济发展有底气
        
        山路十八弯,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记者来到位于海拔1298米的阴那山麓的桃石村,这里距离大麻镇政府还有22公里,可以看到村落房屋散布在山间,房前屋后山脊上,到处都栽种着一茬茬的茶树。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发展“石涧茶”产业,大麻镇桃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我们村的‘石涧茶’最负盛名,这是村‘两委’和村民大家决策共同谋划的‘金饭碗’,不仅让村民有了稳定收入,村集体经济也有了翻天覆地地改变。”大麻镇桃石村党支部书记罗安华说。

           桃石村是脱贫村,常住人口少,地处山区,位置偏远,原先是大埔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行政村之一。怎么发展?村民想到了借助山水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茶叶、柚子种植增收项目。

          “柚子刚开始卖得不错,以前我们村在周边几个村收入还是最多的,然而因为海拔高,柚子成熟期较晚,在其他地区柚子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行情不好,导致种柚的村民收入没有稳定保障。而另一主导产业茶叶,由于品种不好,没销路,采摘的茶叶变现难。”罗安华说,在那一段时期,到底是种茶还是种柚,村里也迷失了发展方向,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产业项目陷入了困境。

           村集体经济“破冰”,从2016年开始。村里来了帮扶工作队后,大力开展精准帮扶工作,特别是在如何发展带动效应较强的农业产业上下功夫。

         究竟要发展哪个“造血”功能强的产业?村“两委”和帮扶工作队将决策权交给群众。经过实地调研,结合村民的一致意见,决定种茶、建茶厂,擦亮桃石村“石涧茶”这块金字招牌。

         “在梅州市委组织部等单位的帮扶下,村里统筹资金购买茶苗,免费发放给村民去种,同时2020年引进了梅州市鹏发茶叶有限公司,承包茶园,建起茶叶加工厂,带动村民种茶致富。”罗安华说,目前,该龙头企业茶叶种植面积300亩,并配置了晾青、萎凋、摇青、杀青、揉捻、烘焙、色选和包装等全套先进制茶设备。

         立足茶叶种植自然优势,与茶叶龙头企业联合,桃石村采取村委+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企业与农户订立统一的茶青、毛茶收购合同,减少农户制售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盘活改造闲置校舍为茶叶加工厂,为当地茶农提供就地加工服务,减少生产费用,提升产品品质。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在桃石村,种茶成了香饽饽产业,村民种茶积极性越来越高。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为解决专业技术不足的问题,村里组织村民到潮州等地学习如何制茶,企业还免费为茶农提供技术培训,有了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精良的制茶设备,石涧茶的产量和品质改善了,销路拓宽了,村里越来越人主动参与,成为茶农。”68岁的老茶农罗群生说,他从之前种柚子改为种茶,现已有20亩茶园,还有茶叶加工小作坊,每年1000斤干茶为他带来了8万元收入。

        据悉,自明确了茶叶产业发展方向后,桃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盘活改造闲置校舍为茶叶加工厂租给企业,每年就有5万元的租金;加上光伏发电项目年收益5万元,现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原来不到2万元已提高到10万元以上。”罗安华笑着说。

         对于村民而言,种茶也成为了香饽饽产业。“企业进来了,茶青收购价由原来的5—6元/斤到现在10—12元/斤,村里也有了30多家茶叶加工小作坊,茶叶产业发展起来后,我们种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民罗兰芳说,她家现在有了10亩茶园,采茶季还到企业茶园基地帮忙采茶,收入更稳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22-8-14 09:2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14 09:33 编辑

        合作双赢>>>

         集体经济发展有方法
        
         区位偏远、无资产性收入、发展生产困难的村,村集体经济又该如何发展?

         在高陂镇罗基村,记者找到了答案。与桃石村资源开发型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是,该村是以资本运营型模式,寻求村集体经济的增收。

          “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一万元,全镇都在笑话我们。”村党支部书记黄向荣无奈地说,受限于产业资源和落后的生产基础,对于罗基村来说,村集体经济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黄向荣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已5年,至今还记得,曾经有一个福建的企业来考察,原先准备投资发展蘑菇菌种种植,后来觉得没有发展空间,计划不了了之。“企业不愿进来,村里也想过自力更生,发展种植产业项目等,然而在村里找一块空余的地方都成为难事。”黄向荣说,多年来,罗基村如何发展已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经过多方评估后,以资金入股联合当地龙头企业共同发展,成为罗基村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探索。

          2018年以来,作为脱贫村的罗基村在帮扶单位的合力下,统筹资金入股美方实业养殖有限公司,同时还入股了大埔县自来水公司和当地的小水电站,获取股金等资本运营收入。据悉,通过入股分红,罗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10万元。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有了入股企业分红收益,高陂镇罗基村发展更有底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谈起近些年来的发展,黄向荣暗暗松了一口气。有了入股分红收益,如今罗基村也有了发展的底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位于村中心的罗基文体广场,原来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村民都不愿从这里经过。“‘有米下炊’后,村里环境设施也慢慢完善起来,现在把垃圾堆放地改造成文体广场,周边道路亮化美化,村民现在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越来越热闹。”黄向荣说,此前清明节期间,村民还在广场上举办了文艺活动,大家都为现在的环境变化点赞。

         “现在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我们也要想办法提高村民收入,让更多人在罗基村安居乐业。”黄向荣说,原先村里基础落后,让很多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现在还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罗基村才能发展得更好。

         据黄向荣介绍,目前罗基村已成立了农民种养合作社,下一步将谋划相关种植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在家乡增收致富。

         目前,像罗基村这样“村+龙头企业”合作双赢的探索还在大埔其他乡镇铺开。针对全县26个区位偏远、无资产性收入、发展生产困难的村,大埔县筹集1300万元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入股优质企业,连续5年每年获得的6%收益将全部计入村集体收入,确保基本消除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22-8-14 09:3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星无杠 于 2022-8-14 09:42 编辑

          相关

         西河镇探索“十村联动”模式

        先进带后进 强村带弱村
        
       村村有特色、处处景不同。走进大埔县西河镇,总能听到当地村民感叹近几年环境的大变化。沿着漳溪河两岸,唯美的田园风光、富有客家特色的民居、舒适感满满的人居环境,勾勒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

         坚持“村+村”联动,大埔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方法。西河镇“十村联动”乡村振兴,就是“先富帮助后富”的典型。该镇坚持让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打破各村相互隔阂、互相观望的局面。

        彼时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西河镇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遇到了不少难题。如以单个村、单个领域为点的振兴,受土地等资源限制,缺乏发展后劲,运营维护压力大,且引发周边村的不平衡。为破解单点振兴难题,该镇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脱贫村为抓手,探索“十村联动”乡村振兴模式。

        通过示范村带动更多脱贫村共同发展,西河镇将北塘、东塘、大靖、黄堂、车龙、漳溪、东方、漳北、下黄砂、上黄砂10个村,划分为乡村艺术部落片区、乡村人文旅游片区、乡村山水田园片区,串珠成链打造漳溪河绿色健康和文化旅游产业带。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域振兴的关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打造连片宜居环境只是西河镇乡村振兴的起步阶段。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西河镇深入挖掘10村自然生态、地域人文、乡村美食等资源,采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等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促“一产”接二连三深度融合,西河镇还以农文旅为发力点,以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北塘、漳北村为两翼,以张弼士故居旅游区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纽带,创新“以艺活村、以景旺村、以宿带村”的发展模式。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大埔有“特色”
       坚持让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西河镇“十村绕漳河·五香飘十里”的发展蓝图逐渐照进群众现实。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如今,漳溪河两岸沿途,北塘古村落旅游开发服务有限公司、茶米古道公司、大客汇·乡城品、禾肚里公司、新天泽蜜柚等一批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民宿产业项目不断落地。村庄一个个美起来,群众钱包鼓起来,西河镇“十村绕漳河·五香飘十里”的发展蓝图也逐渐照进群众现实。

        当前,西河镇还在探索完善“十村联动”发展模式,以打造“一核两翼”文旅产业新格局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届时,沿线10个村将辐射示范带动周边17个村共同发展,使周边3万多当地群众受益致富。

        原标题:
        村集体经济的“三有”之路
       大埔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为纽带探路集体经济新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大埔视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2 天

连续签到: 68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22-8-15 20:59:23 | 只看该作者
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显成效 雁洋镇:“变废为宝”扮靓美丽乡村

       当前,雁洋镇以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变废为宝,使废石头、废瓦片等废旧物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成为扮靓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走进雁洋镇长教村檀树下,长教溪畔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溪旁小路平坦干净,用废石头、废瓦片建设的水渠、石坎令人眼前一亮。

         据悉,在推进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工作中,雁洋镇长教村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符合乡村特色的别致景观,变“废”为“靓”。

       (文/叶榕 林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广播台

      关闭

      最新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找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